第256章 聘賢士歸途遇伏

字數:5255   加入書籤

A+A-


    劉備和眾謀士雖然早已經圖謀關中,但是以前周圍諸侯林立不得其便。如今曹操、孫權、劉表各有掣肘,正是奮力進取的大好時機。到時遷移部分衛民到關中,正好能解決那裏荒無人煙的窘境。

    可以說今日隻收獲這一張地圖,就是不虛此行。

    至於不忍奪取劉表、劉璋基業之類的想法,雖然讓劉備有些猶豫,但是如今他也執掌大權多年,早已經看得開了。覺得到時候多照顧他們一些,給他們高官厚祿就是了。反正荊州、益州本就是漢室的疆土,又不是他們個人私有的。

    諸葛亮說完之後又坐了回去,他拿起茶壺就準備為諸人斟茶。

    這時劉備離席而起,到他麵前拜謝道:“適才聽聞先生之言,真是令備茅塞頓開。備德行淺薄、才疏學淺,願先生不棄魯鈍,同回平輿為備出謀劃策,此乃天下生民之幸矣。”

    “亮安敢當大將軍如此?”諸葛亮握著扇子拱了拱手,然後說道:“隻是在下並非良才,文不可安邦,武不足定國,實在是有負大將軍的美意。如今大將軍身邊良才美玉無數,卻反來請在下這山野粗鄙之人,豈不是買櫝還珠乎?”

    諸葛亮說完之後,劉備一時不知道該怎麽開口了。他現在已經是天下數一數二的諸侯,自然不會長跪不起、哀聲苦求。

    關羽一時間也沒有辦法,他想到陳宮口才不錯,就趕緊的向他使眼色求救。

    陳宮微不可見的點了點頭,他稍一沉思接著說道:“先生不必過謙,我家主公為了表達心中的敬意,特地熏沐更衣專誠前來拜謁先生,以求聘請臥龍先生出山共謀大事。如今天下大亂,民生疾苦,我家主公日夜憂思,不得安寐。久聞先生乃大賢之士,何苦將這滿腹之經綸隱匿於胸中而不外露分毫?還請先生念及百姓的孤苦,一展胸中之緒餘,同我等共同輔佐明主。則真是吾之幸甚!天下生民之幸甚!”

    雖然與陳宮素未謀麵,但是諸葛亮也很佩服他的人品學識。如今聽他這麽說了,他覺得自己要是再推三阻四的,就有點太讓人看過不去了。再者他早已知道,劉備為了來隆中不惜到襄陽以身犯險,他對此也感佩萬分。

    於是諸葛亮向劉備叩拜道:“為輔大將軍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在下願效犬馬之勞。亮拜見主公!”

    見他答應了,許褚趕緊走出草堂,令軍士把那些聘禮搬了進來,然後在草堂內一一擺開。

    好在這裏還算空曠,擺了這麽多的東西也不顯得擁擠。

    諸葛亮見了固辭不受。

    此時劉備早已將諸葛亮扶起,他執著諸葛亮的手說道:“先生不必推辭,這些算不上是聘請大賢之禮,隻能聊表備之寸心耳。”

    諸葛亮見劉備說得十分懇切,才收下了他的禮物。隨後就留眾人在草堂之內閑談。

    此時劉備和他的主臣名分已經定下,眾人又見他極力挽留,於是都沒有急著回去。

    聊了一會之後,大家都有些熟絡了。諸葛亮才搖著羽扇向關羽問道:“早先亮聽聞將軍吟誦的那篇《陋室銘》,覺得此文以仙龍點睛山水,實在是構思妙絕,真可謂是匠心獨具。但不知怎得,亮總是感到最後一句來得太過突兀,還請將軍為在下解惑。”

    此時關羽正在品著這炭烤茶,從蒸騰的熱氣中,能聞到了一絲摻雜著焦糊味道的香氣。

    聽諸葛亮提起此事,關羽擱下茶杯後說道:“關某當時看到這處茅舍,想到了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忽然又覺得這楊子雲大節有虧,不堪和臥龍先生所比較,因此就將這句給抹去了。”

    “好!抹的好!”

    果然,諸葛亮聽後大喜,頓時對關羽生出一種知己之感。

    他一邊拿著扇子比劃,一邊滿臉鄙夷的說道:“楊雄雖然學問精深,但是他屈身事賊,此乃小人之儒也!就算是他真能日賦萬言,又有何足道哉?”

    “好!孔明說得好!此言甚和吾意啊!這等無父無君的篡逆,當真是不值得一提!”

    諸葛亮的話剛說完,陳宮也跟著起了高腔。兩人就著這個話題高談闊論,對楊雄冷嘲熱諷起來。

    也難怪他們會這樣。

    當初楊雄拒絕了西漢朝廷的多次征辟。後來他隨侍漢成帝左右,作《甘泉賦》諷刺成帝鋪張浪費,後來又連續做《羽獵賦》、《長楊賦》繼續對成帝的奢侈生活進行諷刺批評。這本來也沒有什麽。但是等王莽篡位之後,他不但沒有棄官回鄉,反而在新朝裏任起了高職。

    恐怕他當時也沒有想到,被篡奪的大漢朝,又再一次的複辟了。這一下楊雄的地位就尷尬了,在漢朝子民的眼裏他不但沒有成為敢於直諫的忠臣,反而成了無父無君的亂臣賊子。

    漢朝的文人士子最講究風骨,楊雄在有些大漢士子的眼中,不是小人又能算什麽?

    關羽正是因為突然想到這點,才決定把那句收住。

    “哎呀!”等諸葛亮和陳宮談興盡了,他用扇子輕輕拍了拍額頭,然後向劉備說道:“亮剛才一時忘形,倒是忘了一件大事。”

    劉備原來還笑嗬嗬的聽著這兩個謀士暢談,見諸葛亮變了臉色,他急忙問道:“到底是何事讓先生如此著急?”

    “如今主公和劉表在襄陽會麵,何不趁其不備之時擒而殺之,其後南郡、南陽兩地可唾手可得矣。”

    聽他提起此事,劉備鄭重的對諸葛亮說道:“劉景升與備乃同宗兄弟,如今他相信我才共謀一會。我又安忍害其身而奪其土?如此不仁不義之事,備誓不為之!”

    諸葛亮雖然覺得可惜,但也十分佩服劉備的為人,他連連讚道:“主公真乃仁慈之主也!”

    隨後他又淡淡的一笑,停住了扇子搖頭說道:“主公有仁慈之心,但別人未必會這麽想啊!”

    “哦?先生何出此言?”

    諸葛亮搖了兩下羽扇:“主公稍後便知。”

    此刻他見到香爐裏麵的香料已經燃盡,再也沒有青煙飄出,於是就向劉備建議道:“主公身係天下,如今未帶多少宿衛就外出,實在是太過危險。我們且宜早早返回樊城才是啊。”

    劉備不宜有他,心裏還想著回去設宴款待諸葛亮,他笑著點了點頭:“先生所言甚是,我們即刻就回去吧。”

    關羽雖然覺得奇怪,但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這讓他捋著長須直皺眉頭。

    陳宮這時候卻想明白了,他先是對著諸葛亮會心的一笑。見沒有人看到之後,陳宮立即繃起臉裝作什麽都不知道。

    諸葛亮答應了追隨劉備,自然要舉家前往平輿。好在他現在家徒四壁,根本就沒有多少東西好帶的。稍微收拾好圖本書籍,然後把門一鎖就可以起行了。那些家當都不值錢,讓人拿去也沒有什麽。

    此時關羽也見到了黃月英,也算是滿足了他的好奇心。諸葛亮的這位夫人可以說是中上之姿,和醜是沾不上邊的。想來黃承彥在挑選諸葛亮當女婿的時候,還忘不了幽默自己的女兒一把。

    眾人離開臥龍崗之後,就緩緩的一路往北而行。

    等鄰近來時的那處山崗,關羽突然察覺到了不對,他發現在前麵有一支兵馬在埋伏。

    關羽趕緊縱馬來到劉備身邊:“大哥!我感到前麵有殺氣,好像是有一支兵馬埋伏在前方。”

    劉備聽他這麽一說趕立時住馬,同眾人停了下來。

    這時正有幾個農人走了過來,像是因為天晚要返回家中。他們雖然荷鋤而歌,但是聲音中摻雜了幾絲緊張的顫抖。

    這時眾人都知道有問題了。

    諸葛亮淡然的笑道:“主公勿憂,在下知道一條往東走的路徑。”

    劉備還是有些不放心,他說道:“如果那支兵馬見我們沒有過去,於是前來追趕又該如何?”

    諸葛亮搖著扇子笑了幾聲,然後向劉備說道:“關將軍久經沙場、智勇雙全,恐怕此時早有妙計了。”

    “哦?”劉備高興的轉過頭來問道:“不知二弟有何計謀?”

    關羽此時能做的,隻有在這曠野裏唱空城計了。想到自己剛想出這個辦法就叫諸葛亮看穿,看來他這通過察言觀色,就能猜出別人想法的本事,倒與賈文和有得一比啊。

    現在也不及多想,關羽在問明了往東的路徑之後就讓大哥先行,他騎著赤兔馬緩緩的跟在後麵。

    沒行出裏許關羽就想到哪裏奇怪了。在草堂的時候,諸葛亮又是借著《陋室銘》與自己閑聊,又是同陳宮高談闊論的。當時自己還有點奇怪,為什麽有話不能回去慢慢說,非要在草堂裏麵聊。現在關羽想明白了,這是諸葛亮在拖延時間啊。他料定會有人來暗算自己這一行人,所以在慢慢的拖延時間等著他們。

    當時他先向大哥提起擒殺劉表,後來又指出劉表心存不良,這就是在給大哥提前進行心理暗示啊。如今劉表真這麽幹了,大哥在趁勢反擊就順理成章了。

    看來為了這個計劃,徐元直不僅和陳宮他們商量好了,就是諸葛亮那裏也打好了招呼。

    但這個計謀最大的阻礙不是別人,反而是大哥劉備。以關羽對大哥脾氣的了解,知道這次他肯定想著先離開荊州,而不是怎麽找劉表報仇。

    見山北的伏兵還是沒敢出來,關羽在田間的小路上,慢慢的縱馬往東而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