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孫權起意鑄新錢
字數:3183 加入書籤
關羽、龐統早就料定,張紘這次來主要是打探虛實的。為了不讓他察覺自己早有罷兵的意向,關羽便當著張紘的麵做戲,給大哥劉備寫了一封書信。其實罷兵之事在張紘來到下雉前,關羽已經和大哥互通書信給敲定了。
關羽、張飛、龐統合夥演這麽一出戲,就是讓張紘覺得他們此前並沒有罷兵的想法,自己到了下雉以後,關羽才臨時起意想要收兵。這樣一來,相對於從容不迫的關羽等人,急於止息兵戈的東吳就得多付出一些代價。而且把張紘給絆在這裏,既可以讓他因為心裏焦急而方寸大失,自此以後占不得半點上風。又可以把他這個東吳的中流砥柱抽走,讓他鄉投降派們趁機抱團,等他回去的時候也無力回天了。
開始幾天,張紘還能在館驛裏看看書,但是三五天過去了還沒有個動靜,他開始的有點待不住了。當然,關羽也沒有冷落他,基本上隔三差五的就宴請張紘一番,隻不過張飛、龐統兩人從沒露過麵。就這樣大半個月過去了,關羽再次宴請張紘的時候,張飛、龐統盡皆在場。這讓張紘心裏邊一定,看來劉備那邊把事給定下來了。
果然,飲過三巡之後,關羽開口說話了,“子綱先生,此去關中山川阻隔,況我兄長尚在戎馬倥傯之中,暫時脫不開身來處理東吳之事…”
張紘聽到這兒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看來劉備是讓張飛、龐統這兩人給勸住了。匹夫!江東的百姓盡皆因爾等生靈塗炭矣,
關羽邊說邊看著張紘的臉色,見他氣得臉上發青便把話鋒一轉,“因此,他讓我和三弟一齊處理此事。”
張紘聽後剛鬆了口氣,但是一想不對,按理說關雲長是主帥,這事由他做主就行了,為什麽還一齊處理此事呢?難不成說,劉備心裏還是有點不甘心就此作罷,所以才讓張飛也摻和進來。看來想要成事,就得多拿出點好處來,讓關羽能壓製住張飛才行了。心思到了這裏啊,張紘漸漸生出一個想法,自古君臣難以同富貴,何不以此趁機挑撥一下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呢。
張紘這麽一想,臉上微微露出了一絲笑意,正好被在旁坐陪的龐統給看了個清清楚楚。龐統故作不知的朗笑了一聲,他端起杯來,“既然事情有個眉目了,那我們就共飲此杯吧。諸位,請滿飲!”
“請,”“請~請,”眾人都陪他共飲了一杯,然後才慢慢的商量這罷兵之後的事宜。在席間張飛、龐統是漫天要價,像是純粹來搗亂把此事給攪黃的。而關羽呢,時不時的嗬斥張飛幾聲,在張紘的眼裏倒成了老好人了。
他們爭競了一兩天的工夫,才算是把細節給敲定了。然後張紘就告辭乘船離開,順流而下回東吳了。這張紘在戰船上不住的感歎,這長江水道就是便利啊。也難怪他周公瑾執意要打通這條道路,沒有這長江,從豫章到會稽哪有這麽簡單?就拿現在來說吧,如果周瑜在長沙背主自立,主公一點辦法都沒有。這一路關山阻隔的,別說是派兵過去了,就算是送個信,沒有個把月也難以到達。不好!我不在的這段時日裏,恐怕會有人向主公進讒,備不住就拿這自立之事潑周公瑾髒水,這可是主公最不能容忍的。而且周瑜在東吳的勢力不小,這一個處置不當,東吳的基業就要分崩離析了!
想到這裏,張紘再也沒有什麽好心情了,他連連催促船家加快速度。等到了丹陽之後也沒有乘車,而是快馬加鞭的一路返回會稽。這可真是難為他了,五十多歲了還要遭這份罪,等到了山陰之後都有點不太會走路了。張紘沒有耽擱,趕緊去見孫權,並把此行的見聞詳詳細細的都和孫權敘說了一遍。
孫權一聽連人稱鳳雛的龐士元都跟了劉備,立時臉色變得鐵青。而且他們提出來的條件,也著實是不輕啊,好在張紘口風咬的緊,沒有答應給他們糧草之類的軍用物資。
張昭一看,知道孫權有些肉痛了。他明白這是勸是沒用的,得反其道而行之,於是就故意說道:“子綱,這~是不是有點太過了。”
“藹~張公,”孫權一聽反而勸他來了,“此時能夠及早罷兵,免得東吳百姓生靈塗炭,這點東西又算什麽?”
雖然孫權說的大氣,但心裏可是在滴血啊,等著吧這些貢品送過去之後,自己這東吳的府庫基本上都得空了。但是現在當務之急是讓他們退兵,打發關羽去劉備那裏繼續和關中各路諸侯大戰,讓張飛回平輿防範曹操南征。等著熬過了這段艱難的時日,當曹操和劉備打起來的時候,自己就能喘口氣,順便坐收漁人之利了。
至於府庫空虛,孫權近來想到了個主意,這時候張昭、張紘都在,他就提起了此事,“二位,我欲效仿當初那‘仲家直百’,在吳地再鑄直百錢,以彌補府庫的空虛,你們看如何啊?”
孫權話音剛落,初聞此訊的張昭、張紘俱是一驚,他們雖然不太懂什麽經濟,但是隱隱覺得此事大為不妥。況且有袁術這一先例在前,恐怕真要如此的話,會是亡國之兆啊。
孫權自說完之後就一直緊盯著他們兩人,見到這二人的臉色之後,就明白他們心裏都發對這事。於是他就改口,“要不是為了求和鬧騰的府庫空虛,我又怎會出此下策?二位放心,隻要解決了當前的困難,我就會讓人停止鑄造新錢。”
話雖然是這麽說,其實這是孫權的緩兵之策,這新錢一旦開始鑄造了,想要停下那就不是張昭、張紘二人能隨便阻止的了。就算孫權現在真是想要解決眼前的困難,但一等他嚐到甜頭,再想罷手那就不可能了。
這二張也明白,此次之後要是不抓緊弄錢整備兵馬,做好萬全的準備。如果山越、宗賊趁勢而起,那東吳就真的完了。可是他們也沒有別的解決之道,於是隻能點頭支持孫權的這個做法。
孫權見他們都同意了,也微微的鬆了口氣。
就在這時候張昭趁機進言,“大都督周公瑾在此次北伐之中連連失利,以致有今日之局。況且聽說他自此上次兵敗之後,就一直久病不起。長沙離會稽有千裏之遙,況且一路山川阻隔消息往來不便。老臣建議主公任命老將軍程普為左都督,將周公瑾降為右都督。教他們共同掌管長沙軍務,也好讓他們互相牽製,省得再有為一己之私而獨斷專行,壞了我東吳的軍國大計。”張昭說完這話之後就看著孫權,其實他說得還是蠻有分寸的,並沒有說出周瑜有可能在長沙自立的事。但張昭知道,這種念頭肯定在孫權的心裏升起過。
孫權一聽就明白,這就是張昭的條件,想要在鑄錢上得到他支持,在這件事上就得做出讓步。而且事到如今,孫權也不敢完全信任周瑜了,“嗯,就依張子布之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