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第九十三話
字數:4570 加入書籤
可能唯一讓武後有所顧慮的是, 袁一之所以有此罪責, 於國家大義來說, 他這是為了化解宗室興兵危機所做出的果斷之舉。
而於個人感情而言, 他所作所為完全是忠心護主的表現。
武後作為他的主人,自然將這些看在眼裏。
可自古君心難測,忠心護主自是賢臣良將的美德,可即便如此也難免落得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的慘淡下場。
袁一在軍中的威望,以及與吐蕃, 突厥的私交甚好, 都加大了他走上這條路的可能性。
況且, 武後偏偏在平息興兵危機的敏感時期,將這件完全能夠避重就輕,甚至一筆帶過的事, 可偏要攪動起驚濤駭浪。
如此就不免讓人生疑, 此事看似隻關乎一人生死的人, 可其中卻大有文章。
其實, 這篇文章與朝堂所有人都息息相關, 這更像是熱衷以科舉選拔人才的武後, 給滿朝大臣出的科舉試題。
若能夠命中此題,才可保今後仕途無災無妄,若命不中又恰好與武後的心意向左,無疑會被武後圈入肅清名單。
畢竟, 一個新zheng quan的鞏固,需要太多權利席位,而這種需要,往往伴隨著暗無天日的血腥殺戮。
在這風雲變色之際,活躍在朝堂之上的雲端之士,用最為政治敏銳的嗅覺,將這種種分辨尤為清晰明了。
既然,武後出了考題,他們府中的幕僚之臣,便自然地充當起智囊的角色,為自家主子解題獻策。
經過一番商討斟酌,他們大致猜出考題方向,方圓規矩之內,能否法外容情?
當考題範圍縮小,無外乎兩種解題方法,以情救下袁一,或者以法殺死袁一。抉擇看似簡單,實則凶險,因為這一殺一救不是決定袁一的生死,而是決定他們自己的生死。
如此一來,最讓他們捉摸不透的是,武後究竟是希望他們用情,還是依法?
既然拿不準,他們中有人便想到了投石問路的招數,他們慫恿低級官員,為袁一洋洋灑灑寫了上萬字的求情書上表朝廷。
沒想到,武後竟對此大發雷霆,而且還是在朝堂上,當著一眾文武百官的麵,不僅將呈來求情信的官員厲聲痛斥了一番。
而且,還以蔑視律例,試圖包庇重犯為由將其連降san ji,直接從中央官員貶成地方小吏。
經過這番試水,急於搶功的那一撥人隻當是探明了方向,便爭先恐後的上痛呈袁一的種種不是,希望朝廷能夠從嚴治罪。
這回,武後像是很樂於聽到這種的聲音,在早朝上她將提議將袁一依法治罪的官員,全都不惜溢
美之詞地大力讚揚了一番。
這樣一來,似乎所有人都看清風向,自然也包括審理案件的三司官員。他們遲遲未能給出審理結果,就是等風來。現在風來了,方向也已明了,他們覺得也到了自己交卷,一顯身手的時候。
當有了這番盤算,就由大理寺少卿牽頭,將尹玉書和刑部尚書請來,三人半公半私地開了個秘密的碰頭會,想要將此事解決。
首先,三人都陳訴各自的觀點和立場,然後,引出自己的裁決意向,最後,就是詢問對方是否讚同自己的意向。
尹玉書見大理寺少卿和刑部尚書,都一致決定要定罪袁一,他則與倆人的意見向左,便毫不避諱地反駁起倆人的決斷。
而倆人則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不論尹玉書如何說服,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決定。
尹玉書見拗不過這倆倔老頭,便在一番唇齒相譏的爭辯後,坐在一旁沉默不語,像是在理清思緒,再行遊說。
尹玉書雖不說話,可刑部尚書並沒打算偃旗息鼓,他仍舊揪著尹玉書,氣勢洶洶道:“我和王大人可沒老糊塗!別以為我們不知道,你之所以幫著袁一說話,完全是欠了人家太多人情債!特別
是你家那位夫人,聽說你要主審這案子,就哭著鬧著要你救下,你們這位大媒人!”
聽到這番冷嘲熱諷,尹玉書一臉無奈道:“家事歸家事,公事歸公事,這又與我內人何幹?”
這時,一旁的大理寺少卿也來插上一嘴道:“這關係可大著了!全洛陽有誰不知道,咱們的禦史大人可是出門名的怕媳婦,不對,疼媳婦。說句難聽的話媳婦該疼,可總不能用命,用錦繡前程來疼吧!”
這回尹玉書終於坐不住,反擊道:“我倒是奇了怪了,我家後院的門關得可緊了,我瞧著兩位大人平日裏日都是理萬機,怎麽會對這種無知婦孺喜好的深閨閑話如此了如指掌?”
受到這番挖苦,倆人頓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擊。
如此三人陷入沉默,許久後,尹玉書再三盤算,終於吐露心聲道:“對於袁一這件事,朝廷上下都是看得清清楚楚,大家雖然心裏明白,可嘴上都不敢說穿這回事。我思來想去,我們受理此案就等同於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
說著,尹玉書吐了口氣,像是在釋放巨大的壓力:“正因如此,我也不藏著掖著,索性掏心掏肺的把話說明了。咱們都知道這次的案件,更像是聖後專設的一場科舉考試,朝廷上下皆有份參與。”
“若落榜不僅前途堪憂,甚至連性命也難保。我們身在高位,再不濟也得得進士及第,保住這富貴之身吧!”
“若我沒記錯,兩位大人也曾被朝廷任命為科舉考官,應該深知科舉之難無異於沙中淘金。朝廷用刁鑽而奇特的考題,將那些猶如沙石般眾多的泛泛之輩淘汰出局。”
“而縱觀那些能夠脫穎而出的金子,絕不會隨大流,他們都有另辟蹊徑的解題技巧,以及令人拍案叫絕的奇思文采。”
聽尹玉書玄玄乎乎地說了這麽一堆,刑部尚書似乎聽得有些不耐煩了:“禦史大人既然要打開天窗說亮話,就別兜兜轉轉,索性直言豈不更好?”
尹玉書點點頭,露出一抹笑意:“尚書大人所言極是。我真要說的是三讓而受。”
聽到這話,倆人臉上皆是一團迷霧,不約而同地小聲嘀咕著:“三讓而受?”
等倆人思量許久,始終無法悟出話中之意,隻好放下架子向尹玉書問道:“三受而讓與案件好像並無關聯,禦史大人向來足智多謀,這回葫蘆裏賣的又是什麽藥?”
尹玉書露出一抹不對稱的微笑:“救命藥。”
倆人想要知道內情,而尹玉書就半隱半藏,偏讓他們著急上火,不能如願。
在一旁細細思量話中之意的大理寺少卿,像是悟出了些思路,可心中並不十分確定,便陪笑道:“禦史大人解題厲害,賣題也絲毫不遜色。”
尹玉書依舊賣著關子,不痛不癢道:“救命藥當然要吊起來賣,要不如何體現他的價值?”
大理寺少卿也跟著打嗬嗬道:“禦史大人的價值不是有目共睹的嗎?”
尹玉書見總算扳回些顏麵,他便暢快一笑,答疑解惑道:“兩位大人可聽說過,古有三讓而受天命之禮?”
聽聞此問,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少卿心中咯噔,像是求證般互相看了眼,而後低頭陷入良久的沉思。
最終,刑部尚書打開話匣子道:“這可是古代帝王禪讓之禮。”
尹玉書點點頭:“的確如此!兩位大人好好想想,這古往今來這受禪之君,在未加冕之前,都是如何三讓的?魏武帝的受禪台?隋文帝的百官請受?”
聽到這話,倆人方才如夢初醒,武後這壓根就不是要治罪袁一,這分明就是點醒百官,順便為受禪登基做演練。
當有了這番覺悟,喜笑顏開的倆都不由得豎起大拇指,誇讚起尹玉書:“禦史大人,這三受而讓
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頭名文章。”(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