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中秋拜節
字數:4957 加入書籤
臨近中秋,楊錚安靜讀書的日子受到了一些幹擾。先是二姐夫周逢春遣人上門送了些東西,過了一天,三原的李、張兩家也派人送上了節禮。
這一次代表李、張二家來的,仍是上一回送月盈來的管事,名叫李得用。他登門說了些拜節的吉祥話,留下禮品後便匆匆走了。其間未提月盈絲毫,似乎從不知道有這個人一般。
楊錚有心拒收李、張二家的物品,可一想這終是父輩之間的交情,便未作聲。之前的事情,多半隻是李家那二小姐在生事,至少她還不能代表那兩家長輩的意思。待哪天走出秦州,堂堂正正的登門回禮才是道理。
周逢春這一回又給楊錚帶來了幾本書,正是該他這個時候學的駢句音韻一類。於是楊錚的功課中,便又多了一項內容,“四書”的學習並未因此而暫停。
到了中秋節當日午後,胡喜子上門拜節,送了許多豬肉、醬菜、月餅、瓜果。此外還有好幾套新衣,都是楊芝兒做的,從楊大力夫婦到楊錚、月盈,一個都未曾落下。不過旁人都是一身,唯楊錚是兩身,到底做大姐的對這個幼弟還是有些偏心。
楊錚這兩身衣裳,都是讀書人穿的直身樣式,這讓他有些發愁。在家中讀書,兼且還要鍛煉身體,穿這樣的衣裳實在太不方便。可如果不穿,就太辜負大姐的心意了,看那衣上密密的針腳,便知她縫製時有多用心。
楊大力夫婦自不會覺得女兒偏心,反而覺得楊芝兒想得周到。上一回楊錚去見知州老爺,全靠呂相公幫襯了一把,送了套衣冠。雖說看著挺新,畢竟是人家穿過的舊衣。
月盈未想到楊芝兒會給她縫了新衣,一時間感動莫名,險些掉下淚來。這讓她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是屬於這個家的,並不是外人。
楊大力道:“錚娃,呂相公家裏,你是不是應該去一下?”
楊錚心想,這時節呂成亮多半外出訪友去了,很可能不在家中,不過禮尚往來總還是有必要的。說道:“是,我去一下。”
當即月盈幫他換上了楊芝兒給縫的新衣。
楊錚本意不需要這麽麻煩,不過一想大姐若知道自己穿了她縫的新衣,必然會很高興。而自己現在勉強也算是讀書人了,以此衣冠去裏老家中也更得體一些。結束停當後,從李、張二家所送的東西裏撿選了幾樣,作為拜禮。
月盈道:“二哥,可要伴當?”
楊錚道:“不必,就二裏路,又不是荒郊野外,我一個人就行。”
老族長曾有指示,以後楊錚若是出門,就讓黑娃和栓子兩人作伴當。可去呂家崖又不遠,楊錚實不想去麻煩那兩個大侄子。
胡喜子道:“那我和你一起走吧,反正順路。”
李、張二家送來的東西,有許多一時用不上的,張氏便讓胡喜子都帶回去。
楊錚與胡喜子各提東西出了門,沿黃瓜河北行。胡喜子道:“古掌櫃那邊開始向四鄉發售‘楊古井’了,到今日午前已賣了三十餘個。”
楊錚道:“隻要不出差池就行,具體事情我們不用去管。”
胡喜子道:“那是。自你走後,我再沒去過古記鐵鋪。這數字還是晌午古成冶過來和我說的。”
楊錚知道胡喜子是識得分寸的人,對此倒不擔心。二人說著話,不多時到了呂家崖前,便就此分開,胡喜子徑回秦州城,楊錚自去呂家村中。
呂成亮家的宅院在村中偏西的位置,比普通莊戶人家的院子大不少。因其身負功名,門牆也與別家不同。
楊錚叩門請見,被一個家人帶了進去。正如他所料,呂成亮並不在家,外出訪友去了。
裏老呂伯升在正廳接見了楊錚,倒是顯得比較鄭重,並未將他當小毛孩子對待。交談之時,也是盡顯和藹長者風範。稍坐片刻後,楊錚便起身告辭。呂伯升將他送至正屋簷下,囑他日後常來。
裏老這般姿態,自然有“楊古井”的原因,另外大概也是因為呂成亮在他麵前說過些什麽。
楊錚從呂家崖出來,回到家中,見正屋裏古成冶正與父親敘著話。古成冶也是來拜節的,隻比他早進門不長時間。
月盈給古成冶端上了一杯熱茶。茶葉、茶具都是上一回去秦州時,楊芝兒交給月盈帶回來的。家裏人並沒有飲茶的習慣,但來了客人,自是要端上一杯來。
楊大力又與古成冶說了幾句閑話,便起身離開去了外麵。他知道古成冶來拜節,是衝著與楊錚的交情,自要留給他們說話的空間。
屋內隻剩下兩人,古成冶便少了些拘束,與楊錚說起了“楊古井”一事的進展。
那天他們商議過後,古家父子經過一番權衡,決定還是嚐試一下楊錚所說的辦法。
當天下午,古常勇便讓人去了趙家木器行,按楊錚所說的辦法,用上好檀木做了一把標準尺。同時父子二人仔細探討了一下“楊古井”的分工分部打製問題,將之拆分為大小二十來個部件,又將最為重要的外筒及內筒的打製拚裝分為化十餘個步驟。待這一切定好之後,次日才將城中七家大小鐵鋪老板請來,邀他們共同打製“楊古井”。
秦州城並不算大,知州去看“楊古井”的事,有心人早就得了消息。城中的鐵鋪們得知自家也能參與其中,都很是高興。眼下正是活計少的時候,有事做有錢賺當然沒有人會不樂意。
古常勇將除外筒筒壁之外的所有材料,依據各部分打製的難易程度及重量標了價。大家都是做這個行當的,手藝上或有高低,見識經驗卻是有的,對古記鐵鋪給出的價錢沒什麽意見,依據個家的能力將活都領走了。
雖然很明顯,古常勇將最為重要的部分留給自家來做,並不準備將之公布於眾,但匠人們都知道這是很正常的事,沒有人表達不滿。就連標準尺度的要求,也沒人提出異議。若是因為要求太精細而計較起來,那便是自承手藝不行。當著眾多同行,誰也不願意服輸。不然傳了出去,對日後的生意便會有不好的影響。
分派完畢,古家鐵鋪也開始了正式打製。起初當真是頗為不順,尤其是外筒卷好後在生鐵液中熱浸的一步,不是筒壁不規則起拱變形,便是縫隙太大不能完全封口。
古成冶按楊錚教的辦法,精確記錄每一項測量數字,十數回後,終於摸到了規律。又經過二十餘次的調整嚐試,最終實現了極好的控製。這花了他們近四天的時間。
之後的打製過程,便順當了起來。看著那些從不同鐵鋪製出的部件一個個安接上去,就好像事先比量過一樣,古家父子都有一種莫名的舒爽之感。偶爾一個部件出了問題,也可以立即換上一個,完全不用停下來等。尤其是那些製好的內筒、外筒,根本不用去做區分,任意取上兩個便能契合,這不禁讓他們覺得,所謂天造地設也不外如是吧?
古成冶將這些情況與楊錚大致說了說,又道:“現今每日可製得十四個‘楊古井’。其實還可以再多一些,不過我爹說這便可以了,再多反而不好。”
楊錚點頭道:“古大叔考慮得周全,再快的確不好。”
古成冶道:“眼下能夠騰出些空,我想做一個鼓風輪出來。”
楊錚道:“可以先做個小一點的,摸索成熟了,再製大的。”
古成冶道:“我也是這麽想的。等弄好了,楊兄弟可否來指點一番?”
楊錚笑道:“古大哥客氣了,這是小弟分所應當之事。”
古成冶笑了笑,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說道:“這個抄本,是我家多年來從四處得到的一些冶鐵、製鐵之法,還有一些我們自家的心得。此次打製‘楊古井’的許多事項,我也都記錄在內。楊兄弟得空時,不妨看一看。若能給些指點,實是感激不盡。”
楊錚知道這個抄本對於古家人的分量,雙手接了過來,道:“但教力所能及,絕不推辭。”
古成冶又坐了些時候,便起身告辭。今日過節,他也要早些回去和家人團聚。
楊錚將古成冶送到村口,回到家後,見月盈在整理禮品,便問:“月盈,哪家都送了哪些東西,你可還記得?”
月盈道:“大體都記得。”
楊錚道:“那就好,你訂個冊子都記下來。尤其是李、張二家的,往後都要記清楚。”
月盈應了一聲,到楊錚房裏取了兩張宣紙,用刀子裁成尺許大小,然後用細麻線縫訂成冊。再取了筆,先將古成冶送的物品都記了上去,隨後又問:“二哥,大姐家送的也要記嗎?”
楊錚道:“都記下吧。”
秦州民風淳樸,卻也最重人情往來。楊錚家裏與胡喜子家雖說是互助互惠,算下來終還是胡家幫襯他家要多一些。大姐嫁了出去,那便是胡家的人了,總是給娘家送東西,現下雖沒什麽,時日長了,難保胡家老爹心裏會沒意見。這和與三原的李、張兩家相交,其實是一個道理。
胡喜子以女婿身份給楊大力拜節,是理所應當。日後遇到胡家老爹過壽,楊錚回拜也是道理。親戚之間這般有來有往,才不會生分。生意和人情,是不能混為一談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