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5
字數:5185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快穿)女配改行修仙了 !
【此處高亮!!!本章為手動防盜章,31日24:00左右替換,替換之後小可愛們可以從文章目錄重新點進本章節,或者翻到前一章再翻回來,就可以刷新內容了!】
【對此給正版讀者們造成的不便,我深表歉意。】
敬祝所有盜文網幕後老板被隕石擊中,謝謝。
另外對於有些同學不放作者有話說的問題,因為這一章是防盜章啊,放正文是為了讓盜文網盜走。
防盜章目前看來效果很好,晉江自動防盜比例【一直在用】(敲黑板劃重點)但無效。
這是我設防盜章的唯一原因。
靖國奕州桐縣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雨聲淅瀝,水汽裹挾著初春料峭的寒意拂入草堂。青年男子廣袖流雲,深衣鶴氅,身形單薄,蕭疏文弱。他立於窗前,乍一受寒,頓時劇烈咳嗽起來。
讀書聲戛然而止。男子轉過身,見學生們都在看著他,擺了擺手讓他們繼續。
“安先生!安先生!”一個粗布短褐的半大少年,頂著細雨從鋪著青石板的巷子裏飛快地跑過來。雨天路滑,石板上生了青苔,他一個不留神,腳下一滑,險些一頭栽倒,所幸一雙修長白皙,骨節分明的手穩穩扶住了他。
“為何如此慌張。”男子緩緩開口,聲音和人一樣溫潤如玉。雖是責備,卻隱隱帶著關切之意。
“安先生!衙門裏來了幾個官差,說是尋您的哪!他們知了您在草堂,正往這邊來了!”
安懷瑾失笑:“我又未曾觸犯律法,為何要怕他來尋?”
“……總之,總之他們馬上就要到了!”少年漲紅了臉,似乎也覺得自己大驚小怪,用衣袖蹭了蹭頰邊的汗水,匆匆進了草堂。
安懷瑾並未回屋,負手立在簷下,遠處數騎穿過朦朧煙雨而來,馬蹄踏碎水花激揚,蹄鐵與石板碰撞間隱有金石之聲。未到近前馬匹已然減速,騎手利落下馬,當先竟是著公服的欽差,從懷中取出一卷明黃絲絹,快步上前詢問:“敢問閣下可是鶴歸居士安懷瑾?“
“正是。”
“安懷瑾聽旨——”
安懷瑾心下微歎,撩袍下拜,階上積水浸透衣擺,冰冷刺骨。
“敕曰:自太/祖立國以來,忠臣良將輩出,今初扶正統,百廢待興。奕州安氏懷瑾,嚐輔政於國難之時,以策退百萬胡虜,功勳卓然,才德兼美。以師長故掛印歸鄉,至孝也。授正一品丞相,賜金印紫綬,金五百兩,銀千兩,即刻還朝,不得延誤。欽此——”
“臣安懷瑾,領旨謝恩。”
欽差待他捧過聖旨,滿臉笑容地把他攙起來。“這天氣還不太暖,大人趕緊進屋,莫要受了涼。聖上囑咐下官隨您一同赴京,車馬都已備好,大人打點行裝即可。若有不便之處,下官隨時聽候吩咐。”
這話說的倒是客氣。
安懷瑾看了他一眼:“不知這位大人如何稱呼?”
“不敢不敢,下官張茂行,供職禮部,如蒙不棄,喚一聲季德便好。”
張茂行命隨從將禦賜的金銀印綬抬往安府,安懷瑾苦笑攔下:“餘獨居於此,舉目無親,隻怕還需煩勞季德將這些東西帶回京城。”
張茂行微微一怔,反應過來,忙道:“分內之事,何來煩勞一說。”
張茂行帶著隨屬先行回了官驛,留下一支二十人的欽差衛隊聽候差遣。安懷瑾返回草堂取傘,便被學生們團團圍住。
“先生,剛剛那人可是請您去做官?”
“我坐的離門邊兒近,都聽到啦!那個欽差說皇上請咱們先生去做丞相呢!”說這話的少年眼睛亮亮的。
“啊!”
“先生要去當大官了!”
草堂裏一時嘰嘰喳喳,熱鬧非凡。安懷瑾搖了搖頭,取了門邊的青底油紙傘,正當離去,一個學生突然反應過來。
“先生,您去做官了,是不是……就不能教我們了?”
氣氛頓時一凝。
“對啊!那先生不就要去京城了?”
“我不想換先生……”
“先生……”
安懷瑾微抬一下手讓眾人安靜下來,略帶兩分無奈道:“先生也舍不得你們,然聖旨已下,豈可違乎?”
學生們都不說話了,有幾個已經小聲抽泣起來。安懷瑾安撫一番,眼見外麵聞訊趕來圍觀的鄉民越來越多,欽差護衛快要擋不住了,才不得不轉身離開。正欲出門,後麵傳來一個怯生生的聲音。
“先生,您還會回來嗎?”
安懷瑾微微一頓,回身望去,少年體格瘦弱,一雙眼睛卻大而有神,帶著期冀和憧憬小心翼翼地看著他。
這孩子叫陳彰明,草堂裏最勤奮刻苦的學生。
“新帝登基,正值用人之際,不久必將重開科舉。先生在京城等著你們。”
天青的傘麵撐開,雨水順著堂下屋簷滴落在傘蓋上,聲響沉悶。外麵已經被看熱鬧的鄉人圍得水泄不通。桐縣這種小地方沒有出過什麽大官,縣史所載最顯達者不過知府,而今突然出了位宰相,還是不經科舉禦旨親封,自然能夠充分激發廣大群眾的好奇心。
護衛長名叫方騏,指揮著衛隊擋住擁擠的人群,護送安懷瑾往安府去。
差不多走了一柱香的時間,方騏還欲前行,卻聽得新上任的丞相大人道:“到了。”
就是這裏?
他有些難以置信,眼前沒有設想中的高牆深府,隻有一個青瓦白牆的小院,籬下栽著幾株很平常的迎春。
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正坐在門口,見到他們,滿臉擔憂地迎上來:“少爺今天怎麽回來得這麽早?可是舊疾又發作了?”他看了一眼後麵的護衛,“這些是?”
“我無恙,安叔。”安懷瑾上前一步,“京裏來人了,要接我去做官。”
“做官啊?做官好啊……可是少爺身子不好,可經得住旅途奔波?”老人神情說不上是喜是憂,他看向方騏,“諸位大人能否寬限幾日?”
方騏察言觀色,知道這老仆在安家地位必然不低,遂不敢輕慢,恭敬道:“不敢催促大人,隻是詔書急切,還望安大人盡快動身。”他退後一步,向安懷瑾拱手,“車馬行程都由聖上欽定,必不會有風霜勞苦之慮。大人明日可能成行?”
“可。”
“若無吩咐,下官先行告退。明日辰時,來接大人上京。”
第二日天色未明,安懷瑾就起身了。安叔和他的書童文茵已經在外麵清點行裝。文茵聽見屋內響動,端了水敲門進來。安懷瑾洗漱過,問她道:“現在是什麽時辰?”
“卯時末。”文茵替他把外袍披上,“東西差不多都備好了,少爺先用了朝食,再看看有沒有什麽遺漏的。”
“嗯。”安懷瑾出了內室,在桌邊坐下,就著鹹菜喝了一小碗粥。文茵端著藥進來,頗為無奈:“少爺,您又隻吃這麽一點。”
安懷瑾接過藥碗,濃烈的辛澀味直衝鼻腔。他微微皺眉,端起來一飲而盡。
文茵看他這樣,老氣橫秋地歎了口氣:“也罷,少吃些也好,別一會兒在路上顛得吐出來。”
“……”
重新漱了口,安懷瑾推門出去。院子裏擺著兩口箱篋,安叔見他出來,笑著招呼:“少爺來看看,還有什麽要帶的。”
安懷瑾過去掀開箱子看了一眼,不禁扶額,他原本就沒有多少家當,安叔這一收拾,基本把所有能帶上的都帶上了。
“安叔,用不著這麽多。”安懷瑾輕輕合上箱蓋,“我們走了,你獨居在家,又年事已高,總要留些財物傍身。”
“老仆年紀大了,手上卻還有把子力氣,耕種養活自己是足夠了。”安叔用結實的麻繩把較大的箱子捆好,“少爺這一上京,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回返,京裏用度多,需得多帶些錢財。”
安懷瑾拗不過他,就沒有再提此事,又交代囑咐若幹事項。辰時初,張茂行就帶著衛隊到了安府門口。
安府所在地道路狹窄,馬車駛不進來,他們隻能步行到大路上乘車,安叔一直送他們到路口。
安懷瑾上了車,安叔仰頭看著他,嘴唇微動,最終千言萬語隻化作一句叮嚀:“少爺在京裏,莫要委屈了自己。文茵好好照顧少爺。”
文茵趕緊應下。
車隊出發了。安叔目送欽差儀仗遠去,直到完全看不見了,才慢慢沿原路回去。他回了安府,推開正屋的門,竟發現早晨塞進行李的兩小袋金銀細軟靜靜躺在桌上,下麵壓著安府的地契。
少爺啊……
方騏說的確實不錯。
旅途雖然漫長,但並不顛簸辛苦。馬車寬敞舒適,飲食都有專人照料。為了節省時間,他們沒有接待沿途任何遞帖拜會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