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不如信我

字數:5041   加入書籤

A+A-


    “咚……咚……咚……咚……”

    皓月當空,午夜的鍾聲回蕩在不夜的南都城,幽幽不絕。

    “啪!”

    一個響指聲在兩個僧人的中間響起,兩人渾身一震,從恍惚中回過神來。

    他們重重地喘著氣,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一看時間,竟已不知不覺過了近半個小時。

    可讓他們心緒難以平靜的,不是時間的流逝,而是在這段時間中,他們腦海中所看到的一切。

    那是一些如此逼真的畫麵,就仿佛……親身經曆了一般……

    “乞丐……小女孩兒……警察局……功德箱……黑社會……小傑,我看到的莫非是你的記憶嗎?”佝僂僧人愕然抬頭,難以置信地看著麵前的兄弟。

    聯想起當初功德箱的事件,以及小傑獨自搗毀黑幫的事,一切都串在了一起。

    許傑怔了好一會兒,然後茫然地點了點頭:“恐怕是了……女鬼……冥婚……這麽說來,我剛才看到的是師兄你的記憶?”

    佝僂僧人愕然點了點頭,光憑許傑口中吐出的兩個詞,他就知道那是隻有他這雙眼睛才能看到的東西。

    兩人同時轉頭,卻見黎陸已經把那懷表收了起來,正微笑地看著他們。

    “小傑,小幽,怎麽回事?”老和尚奇怪地蹲下身來。

    許傑心緒未平,茫然道:“是記憶……我們看到了對方的記憶……很清晰……身臨其境的感覺……”

    那佝僂僧人也驚魂未定地點了點頭,不住呢喃:“很真實……真的很真實……”

    他手裏的衝鋒槍不知何時早已掉落在地上,卻恍然不覺。

    “身臨其境,直通別人的心境……這……”老和尚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

    “師父……您是不是想到了什麽?”許傑忙問。

    老和尚點了點頭:“小傑,你可曾記得,為師曾經和你說過的,佛法追求的最高境界?”

    “記得!”許傑熟練地道:“是‘無我’的境界,人人皆佛,世界為一。”

    剛說完,他猛地怔了一下。

    “無我”的境界……人人皆佛……世界為一……

    這境界聽起來虛無縹緲,卻並非不可能達成的。

    如果這世界上每個人都能與其他所有人心靈共通,感同身受,便不會有私欲、戰爭、苦難、壓迫,所謂“無我”之境自然而然地便會達成。

    到那時,人人皆佛,世界為一,都不再是夢了。

    難道這位學生……

    幾人同時看向黎陸,滿臉都是震驚。

    “看來你們終於明白了。”黎陸淡笑著站起身:

    “所謂‘無我’境界,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麽高深莫測遙不可期,事實上,‘無我’境界就是把心靈共通普及到所有人,讓所有人彼此之間都能相知其心,對別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從而不再有仇恨、私欲、利益、爭鬥,於是世界唯一、人人皆佛。

    這世上有很多像你們一樣的人,信了一輩子佛,求佛,念佛,卻從來都沒有用心的想過,傳說中的佛到底是誰?

    這不怪你們,因為信佛的人,始終願意相信佛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可企及的,所以根本不會去把它放之現實考慮,故而身在廬山,不識真貌。

    我不信佛,但我卻比你們任何一個人都清楚,佛到底是什麽。”

    黎陸站起身,緩緩踱步道:

    “事實上,這世界並沒有佛,你們所相信的佛,也不過是人罷了。準確的說,佛祖,就是曾經屹立於那個時代最頂尖的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幾個僧人同時一愣

    “不信?那我問問你們,你們可知,你們天天念誦的佛經到底是些什麽東西?你們真的懂那些佛經是什麽意思嗎?”黎陸突然問。

    幾個僧人麵麵相覷,然後搖了搖頭。

    就連老僧寂空一時也無法作答,佛經博大精深,就算是最傑出的僧人,也不敢說真正參透。他們每日念誦佛經,其實無非是一些習慣性的做法罷了。雖然也常常會有人嚐試講解佛經,但所謂的講解也都是些個人看法,含糊不清,有時甚至無法自圓其說。

    “不知道?那我來告訴你們。”黎陸沉聲道:

    “佛經,其實是一種催眠語的集錄,用我們心理學的話說,叫做‘心理暗示’,就跟我剛剛催眠時口中那些不成句的詞匯一樣,本質上是同一種東西。

    就拿剛才寂空大師所念的那段《佛說阿彌陀經》來舉例——

    ‘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

    這是什麽啊?

    不明白的人,隻是模糊地去理解這是佛家的某種高深的經文,是對極樂世界的描述,又或者是其他的什麽含義深刻的東西。

    其實根本不是,你們仔細想想,如果這隻是一些境界含義的東西,或者虛構的極樂世界,為什麽會有那麽多具體的環境描述呢?這不符合邏輯。

    可它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文本,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什麽所謂的高深‘佛經’,而是‘心理暗示’中的一種‘場景暗示’,或者叫‘環境暗示’,可以讓處在催眠中的人受到暗示的引導而夢見相關的場景。

    換句話說,它完全等同於我剛才口中嘀咕的——

    ‘綠山……紅堂……白石階……灰樓……碧水……夜女哭……’

    隻不過,那些暗示語是基於當時那個時代的,有人把它記錄了下來,故而形成了你們今天所看到的經文。”

    黎陸輕輕踱著步,目光幽幽地望著夜空:

    “佛家的傳說裏,自古便說,有一個地方叫做西天,那裏有如來佛祖和三千諸佛,那是唯一一個達到了‘無我境界,人人皆佛,世界為一’的地方。

    傳說不會平白無故的產生,所以,曆史上恐怕真的有過這樣一個地方,但所謂的三千諸佛,不過是三千個共同生活的人,而佛祖,正是當時那名頂尖的心理學家。

    是他把這三千人聚集到了一起,然後一個又一個地利用心理暗示,最終讓這三千人在小範圍內完全達成了心靈互通,無我無私的境界,從而一度締造了傳說中的西天。

    在這個過程中,他需要像我剛才那樣,先仔細地閱讀每一個人的生平經曆,把它形成一份份完善的心理暗示語,然後用催眠的手法將其暗示給其他所有人,才能最終達到心靈共通、感同身受的目的。如此以來,大家彼此之間心心相印,便成了那‘無我’之境。

    這就是為什麽佛家人一脈相承下來都要閉著眼睛打坐,樣子跟睡覺似的。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他們就是在睡覺,那是一種被催眠中的狀態,而最早的心裏催眠師就是佛祖本人。

    佛祖為了完成三千人大範圍的心靈互通,必須閱讀每一個人的生平經曆,並形成一份專門的暗示語,這些暗示語以他們的名字或代號命名,還有的是以共享事件命名,所以才會有你們今天看到的《地藏經》這種名字,它代表的,就是當初三千人中名為‘地藏’的那個人平生的經曆。

    你們有沒有覺得奇怪過,‘經’這個字原本隻是指織布機上的縱線,後來引申出‘經曆’、‘經驗’這些含義,代表人在時間這條縱線上的過程,這都說得通。可是突然有一天,莫名其妙就多出了一個‘經文’的含義,代表起了思想道德的書文。

    其實,這就是佛經最早鬧出的烏龍。在《地藏經》之類的詞匯裏,‘經’根本指的就是人一生的‘經曆’,隻是後人不明白罷了,然後不懂裝懂地去亂加使用,這才多出了這個新的釋義。

    佛祖是那個時代心理學無上的天才,他所做到的事,和我今天所做的幾乎相同。可惜,限於當時的文明水平,他隻能在小範圍去實踐這個夢想。耗盡一生,隻能締造出一個僅有三千人的西天極樂,卻終究無法把這個夢普度整個世界。

    從這個角度上說,他是失敗的。

    但是我不同,我所處的時代已經遠非曾經那個愚昧的文明,今天的我,可以借助很多外力,以求把‘無我’的境界共享到整個世界!

    在這個擁有奇跡的時代,當年佛祖能做到的,我都能做到!當年佛祖做不到的,我也能做到!

    所以……”

    黎陸振聲道:

    “信佛,不如信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