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字數:4750   加入書籤

A+A-


    對大數據,蘇小木想法一直蠻多的。
    私心是肯定有的。
    因為,大數據需要的技術基本上都是蘇小木部分精通乃至非常專家,但不夠完美。
    像大規模並行處理數據庫,蘇小木是部分精通。
    數據挖掘是非常專家。
    分布式文件係統這個底層非常專家甚至完美,上層就是部分精通或者不懂了。
    至於可擴展的存儲係統……
    這個簡直就是瞌睡枕頭。
    蘇小木最近的重心基本上全部放在了存儲相關的深入研究上。
    如果能利用課題研究的機會,從頭到尾的根據課題需求設計全麵的程序……
    蘇小木有把握將自己的知識鏈整理出部分完美的內容。
    聽蘇小木這麽問,張可笑了笑,道。
    “課題時間上倒是並沒有什麽具體的要求,但重新開始自主設計的話,耗費的工作量是不是太大了些?”
    話裏話外的意思,不是很反對。
    甚至還有些樂見其成的樣子。
    很少開口的碩二學長熊正業突然開口道,“教授,如果課題時間線拉得太長的話,我們這邊可能稍微有點小問題。”
    熊正業突然開口,讓張可、譚淩、林唐、蘇小木都是一愣。
    但蘇小木飛快的反應了過來。
    這跟華南理工大學的學業設置有很大的關係。
    先說蘇小木補入的這種創新班,實行的是“3+1+X”的培養模式。
    ‘X’碩士生為2或3年,博士生為4或5年。
    具體X為2、3、4、5的哪種,由各創新班根據專業特點選擇。
    比如計科本碩連讀,是6年製。
    部分專業的本碩連讀是7年製。
    3+1+X的具體意思是,前三年完成除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以外的本科課程。
    第四年提前進行研究生課程的學習,並完成本科畢業設計。
    四年期滿獲得學士學位,從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學籍,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
    以及在本科期間要有至少一次出國學習經曆、至少參加一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最晚在本科三年級階段,就必須確定學生的研究生導師。
    最後一個是蘇小木的補入規則並不是突如其來也不是什麽運氣。
    在本科第三學期注意,也就是大二第一學期初對創新班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排名後15%的學生需參與答辯,答辯成績排在後50%的學生,原則上須轉到普通班!
    當然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可以留著跟讀,但不具備在本班參加推薦免試研究生的資格等等……
    然後由學院自行決定是否遴選增補優秀學生,時間同樣隻限於第三學期初,再之後就沒了。
    在第六學期末,同樣會進行綜合評價,排名80%的學生可參加推免研究生,後20%的就完成本科培養計劃,獲得學士學位,然後畢業。
    原則上不能推免到外校攻讀研究生,但可參加校內跨學科推免資格與國際交換生項目。
    這是創新班的優待,那麽普通班呢……
    普通班就很清晰了,碩士階段必須3年。
    熊正業現在是碩二下學期,不是本碩連讀,也就是說還有一年畢業。
    但是最後一年要完成的事務非常多,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等等等。
    所以,熊正業擔心的是這個課題他跟不完。
    雖然本來可能就跟不完,但現在這樣全部自主研究的話,可能到他離開華工這所學府的時候,都沒有拿得出手的課題成績。
    隻是一小會,大家就都反應了過來。
    不隻是熊正業,其實除了林唐跟譚淩以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對蘇小木的提議有所顧慮。
    “老熊說得這方麵我也比較認可,我這邊也有點怕時間線拉得太長了。”
    另外一個博士生開口道。
    張可看向一直沒開口的譚淩跟林唐,“你們倆的意思呢?”
    林唐無所謂的回答。
    “我這邊是沒問題的,我才碩一,還準備攻讀博士研究生。”
    是的,自從林唐知道蘇小木有女朋友後,突然就死心了。
    然後也不知道是不是想通了,反正突然就打算繼續深造。
    譚淩推了推眼鏡,“我也沒什麽問題,我離畢業還早得很。”
    老實說,其實博士生是有另外一種畢業的方式的……
    終生。
    蘇小木沒有再說話爭取。
    一切都由張可來決定。
    畢竟張可才是整個課題實驗組的靈魂人物。
    而不是他蘇小木。
    張可沉吟了片刻,看向蘇小木,問道,“小木,如果按照你的建議,所有的模塊全部重新研究,你預估時間要多久。”
    “嗯,不能以你為原型當參考模式。”
    張可的話語落下後,實驗室裏立馬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還是小木學弟6!”
    “連教授都慫了……”
    “哈哈哈……”
    “……”
    蘇小木撓了撓頭,“這個肯定沒有個準的,雖然說我對文件係統、數據挖掘、算法這三個方麵的了解非常深入。
    但我自己估計把這些模塊全部重新自主研究也需要個把月了。”
    “而在這上麵建立課題的模型,估計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了,怎麽著也得半年。”蘇小木默默算了算。
    “加一塊的話,最少也得10個月了。”
    “存儲是不是被你漏了,你在存儲係統上的了解也不淺啊。”張可笑嗬嗬的說道。
    說罷話鋒一轉。
    “我決定采納蘇小木同學的建議,整個課題的每一部分軟件全部自主研究。”
    “雖然在軟件上申請專利有些難,但某些部分還是可以有知識產權的,如果我們能自主研究出一種適合課題的實驗環境……”
    說到這裏,張可頓住了。
    “有意見的發表。”
    熊正業笑了笑,“既然小木學弟說隻需要十個月,那我沒什麽意見,知難而上嘛!”
    “我沒意見。”博士說。
    於是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好,我來分任務……”張可大手一揮。
    “首先從最基礎的分布式文件係統開始,這部分由蘇小木主導,譚淩配合,即時開始……”
    “分布式數據庫這方麵,由博士負責,熊正業配合。”
    “並行處理數據庫由譚淩負責,林唐配合。”
    “……”
    分分鍾將初始任務給安排了下去。
    然後張可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道,“好了,大家動起來,做課題呢,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