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漢之崛起

字數:7303   加入書籤

A+A-


    nbsp;   寒風凜冽,才入初秋,北方的天氣已是讓人有些難以忍受,然而,再嚴寒的天氣,也不能凍住一個男人的熱血,尤其是一個為了一統天下而生的男子。

    在大陸的極北之地有一座巍峨的巨山,當地土人稱之為永生神山,人人供奉永生山神,那是他們傳承千百年來而未曾改變的信仰。

    “永生山神,佑我大遼帝國誅滅南夷,一統天下!”此時在永生山腳下,正有一人,站在一處登天高台上,身披黑甲獸衣,頭戴黑甲犄角盔,左手持獸頭骨,右手持人頭骨,雙手舉天,對著永生神山,高聲呐喊。在高台之下,站著一群勇士,均是身穿獸甲,手持獸骨兵器,雖然都不相同,稍顯參差不齊,但難掩他們的那股血腥剽悍之氣,此時眾勇士也都齊聲跟隨著呐喊道:“永生山神!佑我大遼!誅滅南夷!一統天下!”伴隨著他們的呐喊,四周響起了不同的獸吼聲,有虎嘯,有狼嚎,更有鷹啼,似乎是在響應著這一群人的召喚,將要衝出永生神山!

    台上之人緩緩轉過身來,隻見他棕發紫眸,麵部十分的粗獷,濃眉大眼,棱角分明,尤其是他的那一對紫色的眸子,攝人心魄,紫的耀眼,更增添得他似乎有一股神秘的魔力,這是北地蠻族人最純正的血統,棕發,紫眸,白色皮膚,這個男子,正是如今北地蠻族的領袖,這一代的蠻王蕭淨天,百年前,當時的蠻王蕭正天率領蠻族十萬大軍,聯合胡族精兵數十萬,南下侵奪中原,隻不到一月就奪中原近半壁江山,所到之處,哀嚎遍野,男子為奴,女子為妓,孩童更為口中餐食,整個中原北方大地如人間煉獄,百姓們紛紛往南逃亡,蠻族士軍窮追不舍。

    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有一條南北縱向的大河,名為長生河,這條大河的源頭,正是永生神山,而在長生河的中段,又有一條長生河最大的支流,東西走向,名為渭河,渭河之大,猶如我們所熟知的長江,而這僅僅隻是長生河的一條支流,由此可知長生河是多麽的雄偉。

    北方蠻族侵略中原正是順著長生河而下,長生河東岸由蠻族攻略,長生河西岸則由胡族攻奪,兩族大軍順河而下,凡有抵抗,一律殺無赦。百年前,中原朝廷,內亂不斷,分崩離析,各地諸侯都隻顧自家利益,而蠻胡兩族正值鼎盛之時,一路燒殺搶掠,幾乎無人可擋,唯有小部分勇敢之士,自組義軍,遊擊抵抗,然而效果也是微乎其微,不到一月,蠻胡兩族就已將百姓們追趕至渭河北岸,中原百姓見蠻族又要殺來,紛紛駕船欲渡渭河,可是船隻有限,能過河者,寥寥無幾,其中落水溺亡者更是不計其數,待蠻族人殺至渭河北岸,百姓已經十不存一,有的人怕落入蠻族之手,生不如死,皆是攜兒帶女的投河自盡,而留下來的,要麽是貪生怕死,要麽僅僅是為了能拉上一個蠻族人一起上路,然而蠻族人到了渭河岸邊,卻都不再對百姓們伸出屠刀,而是對著渭河叩拜起來,口中更是不停的念道:“永生山神,佑我聖族!”他們口稱自己為聖族而非蠻族,如此叩拜九遍之後就都緩緩地退了回去。

    然而胡族人在長生河的西岸,他們沒有渭河來阻擋他們,他們也都不信仰永生山神,他們隻是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他們隻知道自己的名族必須要利益最大化,於是不理蠻族的勸阻,一路高歌猛進,占領了幾乎整個中原西大陸。

    胡族人在長生河西岸建立了龐大的帝國,稱為達靼,他們將所有黃色皮膚,黑色頭發的人都稱為奴種,進行殘酷的統治,而蠻族人也在渭河北岸至永生神山建立了帝國,稱為聖朝,國號為遼,蠻族人雖然也奴役中原人,但因為他們本來人口稀少,因此鼓勵與中原人通婚,大量繁衍人口,因此在遼國的中原人,生活並非十分的艱難。

    其後數十年,中原諸侯隻得龜縮在大陸的東南麵,也就是渭河之南,不敢有任何的反抗,然而中原雖弱,卻從來不乏有誌之士,遊擊義軍的實力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越來越強,他們主要是活躍在西大陸之上,保護著受到無盡摧殘的“奴種”同胞們。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許是上天並沒有拋棄我們黃種人,數十年間,胡族內部矛盾日益加深,直到爆發內戰,羌人攻擊氐人,氐人不敵,又請出鮮卑人,羌人也是不安,又聯合了匈奴人,最後羯人又加入混戰,這一打,整整持續了五年,最終以鮮卑,羯和氐族的聯合軍勝利而告終,達韃國也因此分昆侖而治,分為東西兩達靼,胡族實力也因此從盛轉衰,而遊擊義軍也恰在這五年間渾水摸魚,或者說是借助天時,地利,人和,真正的發展出了自己的正規軍,人數十萬,番號“黃勝”寓意黃種人必勝之心,並在東達靼正式起義滅胡,從者不計其數,短短數月間就發展到五十萬之眾,由長生河畔的“興漢”城一路打到東達靼的京城上京,東達靼雖然在與西達靼的戰鬥中取得了勝利,奈何已不是眾誌成城的黃種人的敵手,又不過一月,上京城破,東達靼皇室望風而逃,直接逃到了昆侖山外,與已經嬴弱不堪的西達靼聯合,總算是穩定了下來,但是也不敢再出昆侖,也算是休養生息了。

    至此昆侖山以東,長生河以西,又重新掌握在了黃種人自己的手中,數月後,義軍一眾將領央求義軍統帥吳昊登基稱帝,以安民心,為所有百姓謀取一個天下太平,吳昊推辭再三不過,終於登基,建國,都長安,國號為“漢”因為義軍起義於“興漢城”,自此所有黃種人都稱自己為“漢人”。

    又過數年,吳昊勵精圖治,大漢國民上下一心,再加上風調雨順,大漢朝實力越發的強盛起來,而龜縮在東南大陸的各諸侯,卻是每日都過的戰戰兢兢,身怕遼國朝廷一不順心就打將過來,滅了他們,眼見著大漢國日漸強盛,各諸侯就都有了依附之心,於是暗中聯絡上了大漢的朝廷。

    而此時的遼國朝廷,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壯大,已經是鼎盛異常,如果他們想要滅亡渭河以南的各諸侯,隻是彈指間的事而已,然而,不知是他們過於自大,不屑為之,還是其他的什麽原因,一直都沒有南進的意思,直到大漢朝的建立,似乎讓蠻族人看到了威脅,他們開始不斷地對南方諸候施加壓力,要求他們隔三差五的向蠻族朝廷進貢,逼迫日盛。

    大漢朝既知南方諸候的意願,於是就開始大造船隻,三年後,在一次大霧彌漫的天氣下,大漢與諸侯的聯軍從長生河與渭河的交叉口以無數的小船,偷渡過河,直襲江邊的巨城武州,一夜之間武州五萬守軍,被大漢聯軍盡數斬滅,大漢朝乘勢而上,遼國內口稱自己為“漢人”的黃種人日益增多,大勢已成,遼皇族蕭氏率蠻族軍且戰且退,大小數十餘戰,一路退到了永生神山下,至此,蠻族精銳士兵僅剩一萬人,其餘皆為老弱婦孺,竟有數十萬,而吳昊禦駕親征,統軍一百萬,駐紮在永生神山之外,欲一戰滅盡蠻人,求永世太平!

    蕭淨天持刀跨獸,立於軍陣之前,刀名“虎骨戰天”,長二米五,通體皆是虎骨所製,乃是早些年,蕭淨天斬殺了一頭巨大的虎類蠻獸後,取了它的整個脊骨及虎尾,再加上蠻族特有的煉器之法,製作而成,此刀不僅極其鋒利,吹毛斷發,而且似有虎魂附著其上,凶戾異常,更兼多年來,蕭淨天以此刀斬首無數,暴飲人血,“虎骨戰天刀”已經成為一把令人聞風喪膽的絕世凶刀。獸名“麟首玉獸”,也是永生神山中一頭蠻荒異種,全身長滿鱗片,因其首像極傳說中的麒麟,而且骨骼晶瑩如玉,而得此名。

    數百米外,漢帝吳昊也是“執戟縱馬”而出,戟名“黃漢斬神”原名為“黃天斬神”建立漢朝後,更名為“黃漢斬神”,意為以此戟斬滅永生山神,戟長二米一,為稀世“皇金熾鐵”所鑄,戟身熾熱,若非修有同類功法者不能持有,由於它的熾熱無比,被此戟所殺之人必定灰飛煙滅,猶如上蒼在淨化世間一般,因此它也被譽為人間“聖兵”,當然,在敵人眼中,它也是一把無比可怕的凶兵,漢帝坐騎名為“蒼炎”,因為此馬通體蒼青色,奔行之間,馬與主人心意相通,渾身如一團“蒼炎”,由此而得名。

    兩人均已脫去身上戰甲,緩騎來到兩軍陣前,相隔百二十米站定。

    漢帝吳昊率先開口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道:“遼帝蕭淨天,吾已應約而來,可戰否!”“哈哈哈……”蕭淨天一陣大笑道:“漢帝吳昊,如此情形之下,你尚敢應約,天下諸多英雄,我蕭淨天,唯敬你一人!”原來,此戰前數日,蕭淨天下戰書給吳昊,書中隻有九字:“解衣獨戰於陣前,敢否!”

    在收到這封戰書的時候,吳昊就已是哈哈大笑,而且是暢懷大笑,對於這一位蕭淨天,在吳昊心中,他不僅是平生最大的宿敵,更有心心相惜之感,若非是不同的族群,他們倆必定會成為一生的摯友,所以在接到戰書的一刹那,吳昊就懂了,蕭淨天降了,雖然他沒有說投降二字,但這封戰書的隱意,他已經讀出來了,“你我二人單獨一戰,無論勝負,隻保我族不滅即可!”吳昊當即提戟出戰,左右大臣們都勸他不用出戰,隻須百萬大軍壓上,一戰就可定天下,況且其中若是有詐,將吳昊殺死後再絕地反擊,那豈非功虧一簣!然而吳昊卻隻說道:“朕敬他,他亦敬朕,死而無憾!”說完便是馳馬而出。

    吳昊又開口說道:“蕭兄,你既然願意棄了你的‘神武戰甲’約我陣前鬥戰,如此盛情,在下豈能枉負!”“好!好一個蕭兄!吾不枉此生!既如此,戰!”說完,蕭淨天刀背一拍麟首玉獸,向吳昊疾馳而來,吳昊也是微微一笑,一夾馬腹,衝向蕭淨天,兩人之間隻相隔百米的距離,以這兩頭天下間數一數二的坐騎的腳程,隻瞬息間,兩人就已經衝到了近前,隻見吳昊與“蒼炎”神駒似融為一體,後發先至,如一團熊熊燃燒的蒼炎,順著手中的黃漢斬神戟,直撲蕭淨天的麵門,蕭淨天刀勢沉凝,不慌不亂,斜刀而上,迎上這團蒼炎,卻聽“哧”得一聲,一陣白霧升騰,直接籠罩了那裏,隻見刀光戟影,不停地翻飛,兩人攻速都是奇快,刀戟每次接觸都會升起一團白霧,數十招後,兩人的周圍已是霧氣彌漫,看不真切,縱使兩軍觀看的將領中也有絕頂高手,卻也隻能模糊地看到兩團人影,不停地交錯而過,漢人這邊越來越是坐立不安,要知道,吳昊不僅是他們的帝王,同時也是中原第一高手,更修有熾炎焚天內勁,配上黃漢斬神戟,在其手上,難尋一合之敵,更何況現在兩人已交手近百回合,雖也早就聽聞遼帝蕭淨天神勇無敵,但在中原人眼中,這不過是蠻族人見識淺薄,未曾見過真正的高手而定下的評論,誰曾想,蕭淨天竟能與漢帝爭個旗鼓相當,又是一次轟鳴,兩騎快速分開,烈陽照下,場中迷霧迅速散淨,露出了場中稍作站定地兩人,隻見此時漢帝吳昊持戟右手上虎口崩裂,左臂上更有一條細長的口子,在不停地流出血來,而反觀蕭淨天那裏,依舊神情自若,未見任何損傷,隻嘴角似有一點點的血跡,但外人難以發覺,見此情景,蠻族勇士齊聲歡呼,為他們心中的第一勇士喝彩,口中不停地發出“吼!吼!吼!”的叫吼聲,不像是叫吼聲,更像是他們蠻族所獨有的一種儀式!蕭淨天一抬長刀,吼聲立刻停止。卻聽吳昊笑道:“好!哈哈哈!甚是痛快,許久沒有如此暢爽的戰鬥過了,再來!”一振長戟,驅馬又是向蕭淨天衝來。

    蕭淨天喉頭滾動,心下卻是驚異,雖早就聽聞吳昊武藝中原第一,但此前交鋒下來,卻仍舊遠超自己的想象,自己所修,“極寒破冰”內勁乃是傳自聖族遠古祖先,是不世出的功法,一直由聖族皇室所修,外人全不知情,當年聖族祖先幾乎以此功法無敵於天下,沒想到今日與吳昊的對決竟然還要稍遜半籌,自己雖然還沒有祭出殺招,但吳昊也必定未盡全力,一想到此,蕭淨天也是心中暗歎,若是自己的“神武戰甲”在身,吳昊必然不是自己的對手,但若是自己穿了神武戰甲,吳昊又怎麽肯與自己鬥陣,他也必然不會明白自己的心意,思忖罷,蕭淨天卻是哈哈大笑,“人生得一對手,當盡興而為!”一提長刀,騎獸直奔吳昊而去,心下已定,殺招即出!

    兩騎迅猛接近,隻一霎那,但見“蒼炎”火團一化為二,一上一下,原來吳昊奔至半途,卻是高高躍起,借胯下蒼炎神駒之力,身體高速旋轉,帶著斬神戟,如一團“蒼炎龍卷”直襲蕭淨天,顯然也是用上了必殺之招,兩人何其的心有靈犀,蕭淨天見此,笑容更甚,一捏麟首玉獸的頸項,蠻獸會意,一聲嘶吼,聲震群山,自身更是有白汽升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騰,此白汽卻是不同於之前蕭淨天與吳昊交戰之時所產生的白霧,而是如同水蒸氣一般,由玉獸體內升騰而出,是玉獸通過某種天賦能力,燃燒自己的生命之能所產生的,蕭淨天手中虎骨戰天刀從後至前,由下而上,一卷升騰至周身的白汽,左手迅速在自身幾處隱**道狂點數下,這是極寒破冰勁的最後殺招,引爆藏於自身體內的冰屬性內氣,顯然蕭淨天已想畢其功於一役,勝負隻在這一式了。

    隻見蕭淨天一夾獸腹,玉獸四蹄同時用力,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極速騰躍而起,衝向高空,人獸合力,直奔吳昊而去!天空一下似乎陰沉了下來,隱隱約約似有電閃雷鳴之象,雷雲之下,蒼炎龍卷,極寒冰錐極速接近,繼而傳出轟鳴炸響,電閃隨之而下,穿透兩人之間爆發出的一團團白霧,直擊大地之上,漢遼兩國士卒紛紛躲避,但是同時下落的雷霆實在太多,一時間中雷者不計其數,兩軍副將同時下令,後退數裏,然而所有士卒似乎都有一股莫名的信念,全都不曾退後半步,隻是仰頭盯著大戰的中心,他們心目中的兩位戰神,終究是要分個勝負的!龍卷與冰錐隻僵持了片刻,就見冰錐突然擴大隱隱的壓住了龍卷一頭,龍卷也被冰錐緩緩地向後推移,顯然蕭淨天又是用上了拚命的手法。

    眼看蒼炎龍卷氣勢漸弱,隱有熄滅的跡象,漢軍這邊卻突然爆發出驚天的喝喊聲:“戰!戰!戰!”“進!進!進!”不知是誰起的頭,亦或是他們發自內心,不由自主的呼喊,對他們皇帝的崇敬,對他們戰神的信仰,以及對一統天下,結束亂世的渴望。

    冥冥中似有氣運之類的事物,而吳昊也許正是這個受上天所眷顧,受民心所愛戴之人,吳昊所攜龍卷隨著一聲聲的呐喊,似乎在吸取著冥冥之中的能量,逆勢而上,突然壯大,反超蕭淨天的極寒冰錐,隻一瞬,乎的一閃,天空卻是失去了蒼炎龍卷的影子,甚至沒有留下一點蒼炎的火星,隻有一團湛藍的冰錐懸浮天穹,似是找不到它的對手,如此的寂寞,靜靜的停滯了下來。

    漢軍陣營突的鴉雀無聲,難道剛才也隻是曇花一現的爆發,最後卻是被蠻王打的煙消雲散?不,他們不願接受這樣的事實,漢軍群情激奮,仰天怒吼,欲為他們心中無敵戰神報仇。轟!這一聲是他們整齊的踏地之聲。轟!這一聲是他們一齊兵器前指的聲音。轟!這一聲卻是傳自天穹,隻見那湛藍冰錐突得爆碎,現出了其中蕭淨天的身影,他依舊是那麽的威風凜凜,隻是麵色略有蒼白卻難掩他的英雄氣概,隱有吞天之勢。下一瞬,他轉過頭看向了他的子民,看向他們的永生神山,嘴角微微上揚,弧度越來越大,直至停留的那一刻,天空烏雲盡散,陽光照射下來,照到了蕭淨天的身上,他開始慢慢的消散,猶如陽光下的一團冰雪,漸漸消融,微風一吹,他化成一片飛灰,慢慢地飄向那座巍峨的永生神山!原來蕭淨天所在的地方卻慢慢的出現了一團影子,漸漸凝實,漸漸的偉岸,吳昊!漢帝!最後勝利的終究還是他!隻見他麵無表情,看向了永生神山的方向,麵上不見任何的喜怒。

    漢軍將士看到這一幕也都安靜了下來,而蠻族這邊卻有人開始下跪,從一人到十人到百人到所有人,不知道他們是跪蕭淨天還是跪漢帝,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他們降了!

    漢帝盯著永生神山良久,一揮手,帶著他們大軍緩緩地退了,退出了永生神山的地界。

    次年,漢帝下令,北地依群山而建一雄偉長城,將漢蠻兩地永世分隔,互不侵犯,更在長城與長生河的交匯口,修二座巨型雕像,一為漢帝,一為蠻王,意為永世修好,更派駐軍五萬長守於此,同一年漢帝“杯酒釋兵權”將南方各諸侯手上的所有權利回收,南方諸候迫於帝威,隻得服從,隻有五家弱小的諸侯,攜帶多年搜刮的大量民脂民膏,順著大海逃出大陸,逃到遠方東邊的琉璃島,號稱“五老會”盤踞下來,卻從此也隻敢經商,不再擴軍!漢帝也不再追究,更將東邊大海命名為忘海,意為遺忘他們。

    自此天下一統!大漢族崛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