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這宴……白燒了
字數:4486 加入書籤
嬰兒肉?
羅子騫不禁嚇得目瞪口呆。難道皇宮裏可以燉嬰兒吃嗎?
陳弘誌看著羅子騫睜大眼睛吃驚的模樣,輕輕一笑。
“嗬嗬,別怕,這不是真的嬰兒肉,而是剝了皮的石蛙,雪白粉嫩,狀如嬰兒,這道菜極是鮮嫩,需趁熱吃才好……這個季節,石蛙很難覓了,昨天,他們剛剛送來幾隻,給聖上燉了一盆,還剩下幾個,咱們倆順便品嚐品嚐……”
哦……
羅子騫拍了拍腦門,不禁搖頭笑道:“我真是見識短淺,少見多怪,不過陳總管,咱們倆吃頓便飯,你大不可用這麽鋪張啊。”
“沒什麽,你們在外出生入死,好容易休息兩天,吃幾道菜,算得什麽。”
羅子騫伸筷子,嚐了一塊“雪嬰兒”,嚼在嘴裏,隻覺得軟滑香糯,也說不出到底還是好吃不好吃。
也許名菜就是這樣吧。
紫檀木桌上,此時菜盤菜盆,已經擺滿了,好多菜根本就看不出是什麽做的,陳弘誌逐一介紹:
“這是小天酥,是鹿肉和雞肉同炒,兩味俱佳。這是白龍曜,用的豬背裏脊,昨天夜裏要捶打半個時辰,打酥打細,製出的肉羹才最嫩。這是箸頭春,這是過門香……”
羅子騫隻覺得自己簡直象是個白癡。
感情人間享受,還有這麽高級的境界……
暈暈乎乎,懷疑這是隻有天堂才有的美食。
……
羅子騫搖頭慨歎,“陳總管,跟你比起來,我們都算是土包子,哪裏見過這種世麵?用這桌酒席宴請玉皇大帝,他能封你個天王當當。”
“嗬嗬,羅將軍說笑了。”
但是羅子騫最愛吃的,還是烤羊腿,他覺得,還是這種簡單而樸素的肉食,最解饞。
喝了兩杯酒,小宦官又端上來點心。
“夠了夠了,”羅子騫趕緊說道:“這麽多酒菜,哪裏吃得完?快別上了。”
陳弘誌說道:“這菜品是一套,已經做好了,不上怎麽行?吃點細點,風味與普通菜類略有不同。“
細點,可不是平常的包子、糕點哦,小宦官端上來的東西,羅子騫一樣也不認識,陳弘誌又挨個給他介紹:“這是蜜餞麵,這是貴妃紅,這是漢宮棋,這是婆羅門輕高麵,這是曼陀夾餅……”
羅子騫又一次目瞪口呆。
這哪裏是吃飯?這是參加世界飲食博覽會呢。
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比這規格可還差了個檔次……
……
羅子騫品嚐著這些平生從未見過的美食,心裏忽然一動。
不對啊,拿人手短,吃人嘴短,陳弘誌拿這麽高級的山珍海味招待我,他真是隻為了“表達一下敬意”麽?
天下有這樣的美事?
不對不對,他若是無所求,那才見了鬼了。免費麵包尚且沒有,免費的山珍海味……嘿嘿,隻怕更沒有。
“陳總管,”羅子騫微笑著盯著陳弘誌那張白晰的沒有胡茬子的臉,“你這樣隆重招待我,到底有什麽事,還請明說。”
“嗬嗬,羅將軍果然是痛快人,說到隆重麽,倒也算不上,羅將軍勞苦功高,吃點精致酒席,是應該的,這一桌‘燒尾宴’……”
“燒尾宴?”
羅子騫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
“嗬嗬,是的,這幾道小菜,名曰‘燒尾宴’,據傳說,鯉魚躍龍門的時候,須經天火燒掉魚尾,才能化為真龍,因而將此宴命名為‘燒尾’……”
羅子騫一聽,差點嚇出一身冷汗。
我艸……你搞什麽名堂。
鯉魚躍龍門?你……你想鼓搗我姓羅的造反嗎?
古代社會,一提“真龍”那可是皇帝的專用名稱,任何其他人均不可用,你擺這一桌“燒尾宴”,讓我“鯉魚躍龍門”,我了個去……陳弘誌,你想幹嗎?
羅子騫趕緊把筷子放下了。
“陳總管,你到底什麽意思?燒什麽魚尾?躍什麽龍門?姓羅的可沒那麽大材料。”
陳弘誌微竹著,盯著羅子騫的臉。
兩個人四目相對,都在試探著對方。
……
羅子騫心想:“你很高明啊,用宴席來拉攏我,用鯉魚躍龍門來試探我,同時又不露痕跡,我若有心,自然會墜入你的羅網,我若沒心,也抓不住你的把柄,說起來,隻不過請我吃頓飯而已……”
陳弘誌久在深宮伺候皇帝,最善於猜測人的心思,他看著羅子騫的言語表情,慢慢揣度,羅子騫會是權利欲望很重的人嗎?是那種可以利誘的人嗎……
兩個人對視幾眼,均已經心中有數。
相視一笑。
……
“羅將軍,”陳弘誌首先開口,“大家都是場麵上的人,請問,你對當前天下大局,有何看法?”
羅子騫此時已經心領神會,陳弘誌這話,其實是還不死心,想再證實一下。
他語氣堅定地說:“陳總管,這簡單得很,吳元濟已經就擒,淮西平定,天下大定隻在年月之間,聖上英明睿智,四方百姓康寧,國力鼎盛,萬國來朝,我輩當此盛世,自應盡忠報國。”
這話,說得響當當的明確。
幾乎就是唱高調了。
意思很明白,告訴你姓陳的,讓我羅子騫造反,沒門兒。
……
陳弘誌淡淡一笑。
麵上看不出其他表情。
羅子騫很佩服這種“喜怒不形於色”的人,這種人,在深宮裏韜光養晦,胸有城府,屬於那種“咬人不露齒”的人。
……
“羅將軍,很好,老奴佩服,”陳弘誌說道:“國家有你這樣的棟梁,幸甚。”
羅子騫微微一笑,心道:“你這頓‘燒尾宴’,隻怕是白燒了。”
陳弘誌又說道:“羅將軍,剛才話說到一半,我還真有件事,想請你幫忙。”
“請講。”
“這事,還得從十幾年前講起,當時,宮裏發生了件變故,刀光劍影……這種事,其實也是常有。”
羅子騫點點頭,陳弘誌說得不錯,皇宮裏並非方外之地,發生“變故”的頻率,大概比外麵也不差。
“……當時,數名皇子皇孫,均遭不測,還有人自此失蹤,這些事,本來都是皇家內部的事,不過,老奴自幼入宮,當時深受一位娘娘的厚待,常常覺得無以為報,而那位娘娘,在此番變故中不幸罹難,令人唏噓……”
羅子騫點了點頭。
陳弘誌所講的,大概就是“涇師之變”了,那次從涇原來的部隊,突然造反襲擊皇宮,殺死皇子皇孫70餘人,確實是一場洗劫。(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