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浮梁縣與景德鎮

字數:1946   加入書籤

A+A-




    眼看著離景德鎮越來越近,官道上開始出現大量的馬車,路兩旁散落著不少從車裏掉落出來的石頭。

    見到孫山對這些石頭很是好奇,甚至為了撿拾它們,竟連騎馬都改成了步行,蕭玉真十分不解地問道:“孫郎,這些破石頭有什麽好瞧的,就算你天天盯著它看,它還能開出花兒來不成?”

    “你不懂!別看這些石頭瞧著不起眼,卻是關乎整個景德鎮的命根子。沒了它們,這偌大的景德鎮怕是都要散場嘮!”孫山一邊給蕭玉真解釋著,一邊拿起塊石頭放在嘴邊,用舌頭輕輕舔了舔,石頭表麵蘸濕之後,有種粘粘的觸覺。

    這種石頭看起來白乎乎的很普通,卻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瓷石”,它是現如今大宋製瓷行業最為普遍的一種原材料。

    此時的景德鎮磁窯,也全部在使用這種瓷石,但是孫山一路走來,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道路兩旁的山林中,不時可以見到開采一空的瓷石礦,而還在開采之中的已經為數不多。

    可以說,這種現象間接印證了孫山心中的一個想法,那就是景德鎮的瓷器行業多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隻因作為傳統主材料的地表瓷石越開采越少,而作為新式替代材料的高嶺土卻還未被人發現。

    孫山前世讀過明代刊印的《天工開物》一書,隱約記得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嶺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軟。兩土和合,瓷器方成。”

    這是一段有關景德鎮青花瓷原材料產地的記載,高嶺山地處祁門縣境內,開化山位於婺源縣治下,而且這兩座山此時同屬於徽州管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誰掌握了這兩座山,誰就掌握了景德鎮這座未來瓷都的命脈,也就相當於掌控了海貿行業的半壁江山。

    由於這兩座山離著景德鎮有些距離,目前還都屬於無人問津的荒山野嶺,這樣一來,先知先覺的孫山手中就握有極大的優勢,隻需花上很少的錢,他就可以先人一步地找到這兩座山,再全部買入自己名下。

    如此一來,也就相當於他一個人壟斷了整個景德鎮未來的原材料供應。

    至於具體的如何成事,他心中也有了一個大概的計劃。

    反正此行帶了足夠的本錢,他可以先去本地官府辦理個購買過戶手續,將兩座山握在自己手中。

    短時間之內,他並無大規模開采的打算,而是想先壓一壓,隻要稍微開采一點,夠他自己在西山島的使用即可。畢竟現如今,他在景德鎮毫無根基,人常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作為本地的外來戶,行事還是低調一些為好。

    或許在當地人看來,他花錢買上兩座荒山,這種行為有些古怪,但絕不會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可是一旦青花瓷的秘密泄露出去,絕對會招惹來其他人的窺視,說不定就連皇家製瓷廠也會跑來橫插一腳。

    …

    孫山兩人行沒多久,前方便出現了一座城池,正是浮梁縣城所在。

    說起浮梁縣,世人知之者甚少,它的名氣完全被治下景德鎮散發的巨大光芒給掩蓋住了。

    其實早在唐代,這裏便是全國茶葉的集散中心之一,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道:“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裏麵的浮梁說的就是浮梁縣。北宋真宗景德年間,天子更是用自己的年號來為景德鎮命名,由此可見浮梁縣的重要性。到了南宋,天下六大窯係失其四,隻存其二,其中北方的定窯、鈞窯、磁州窯、耀州窯四處均被金賊占去,隻剩下南方的龍泉窯和景德鎮窯兩處,此地的重要性更是日漸彰顯。在元明清三代,浮梁縣便有“江南第一衙”之稱。(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