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看走了眼的大儒們

字數:3427   加入書籤

A+A-




    nbsp;   “此乃今日之卷?”貢院內的考試仍舊在繼續,閱卷工作卻已同步展開。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什麽都得靠人力解決的宋代,若是等到一切結束之後再進行下一步的工作,放榜之日怕是要得拖到猴年馬月才成。

    “回老大人的話,此正為今日三審之卷!”頂了個副主考的名頭,不僅需要廢寢忘食地忙著閱卷,碰上送審這種事更是必須得由周必大親自跑一趟才行。

    早已過了不惑之年,官職雖不太高也是直學士院還兼著侍講跟中書舍人倆差使,卻依然要對眼前這位保持尊敬並稱上一聲老大人,足見朝廷對於此次科考的重視程度。

    否則怎會派出這麽一位權勢地位乃至聲望都在周必大之上的重臣,前來負責最後一關的評審工作?

    “子允快快請坐!”都是位列朝堂多年的重臣了,誰還敢真把客氣太當一回事?人家懂得尊敬,自己當然也不能失了禮數不是?

    “史大人此番奉詔回朝,主持科舉之事,著實費心了!”沒有推諉,坐下接過熱茶的周必大卻還是繼續保持著恭謙的態度。

    沒辦法啊,眼前在這位實在是太可怕了,紹興年間的國子博士,隆興元年的尚書右仆射,如果這些名頭都還不夠嚇人的話,那他率先向高宗皇帝建議立當今官家為太子的身份呢?

    賦閑在家多年,上元朝會後剛頂了個保寧軍節度名頭的史浩沒有遵循曆史軌跡立即前往福州赴任,而是被留了下來作為今科主考,據說這個任命還是直接出自望仙橋的那位!

    也難怪呂祖謙使出渾身能耐,秦可卿在家撒嬌耍潑都不能打探到這消息,若不是到了謎底揭曉的這一刻,誰能猜到太上皇居然會直接插手乾道八年的科舉考試?

    “老朽遠離朝堂多年,早已不問世事,此番突獲重任,還得仰仗子允……”這話有客氣的成份在裏麵,但也並非全是。隻因做好黯然離去準備的史浩自己都沒鬧明白,怎麽就能莫名其妙地接到了這種差使。

    “史大人過謙了,您身為兩朝重臣,且學富五車,實乃擔此重任之不二人選!”史浩可以犯糊塗,但周大必不能啊!而且他還得趕緊和朝中那些同僚一樣,重新審視這位似乎已經失了聖眷的老大人到底有多麽可怕的潛力。

    “直翁兄,卷宗既已送抵,緣何還不下發?”也幸虧魚寒沒敢指望呂祖謙幫著作弊,否則他一定會很悲哀地被告知,如今這評審現場最少得有十來位朝廷重臣可以完全不把那位大儒放在眼裏!

    “邦衡,您這年紀也是不小了,性子怎還如此急切?”即使是經過了兩輪篩選,被送到史浩麵前的試卷也還得有超過千份,百十來位評審都已經忙活了一整天,哪還能不給他們點時間休整呢?

    “下官能不急嗎?朝廷此番選的可是全能奇才,未來的棟梁,又豈能有絲毫耽擱?”按照以往的規矩,朝廷科舉隻是為了挑出那些在某方麵出類拔萃的天才,但這一次不同啊!

    增加了場次,也就意味著擴大了考核範圍,天文地理、內政外交、民務軍事,無不囊括,甚至還有一項讓所有人都沒能弄明白放進來有什麽用意的格物!<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br />

    完全超出了正常的人才選拔標準,也難怪朝廷會突然下令把史浩這種急需外放的官員都留了下來並委以重任。

    “子允,你先給說說,這些卷宗裏可有出眾之選?”從史浩手裏搶過了一大摞考卷,卻並沒有急著轉身離開,反而是征詢起了周大必的意見。

    “正如胡大人所料,此次科舉乃是人才輩出,然論及均衡者非地字九十九號考生不可!”惹不起史浩,更不敢得罪眼前這位舊年才獲官家特賜通天犀帶以示寵榮的胡銓,周必大就算再不情願,也得趕緊把前兩輪篩選的結果給說出來。

    受到糊名製的限製,很難知道那些考號代表的是誰,但對於那個連著三天都是最先交卷且在各方麵都有獨到見解的小家夥,所有人還是難免會投注了更多的關注。

    “哦?又是那小家夥?老夫可得先瞧瞧,但願他別讓老朽失望才行!”隨著考試的進行,如今被呈上來的卷宗可不再是那種僅憑大話空話就能蒙混過關,要是不具備務實精神且對基層工作有所了解,想要給出一份讓胡銓感到滿意的答卷幾乎不可能。

    “此乃良策,若能納之,則盛世可期!”隻是看了個大概,胡銓就已經對這篇文章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還不忘朝著旁邊那個正在忙碌的小青年吩咐道:“伯恭,速將此文謄抄,留待來日再議!”

    地字九十九號?可不就是蹲在自家的那小混蛋麽?結合今日的考題,呂祖謙不用猜就知道,胡銓手上這份答卷就是自己評審潤色過的那份!

    “確乃可塑之才,此子仁心……”能夠讓胡銓做出良好評價的卷宗,史浩當然也會產生興趣,不過他老人家更感興趣的應該是給出這種回答的某個小混蛋。

    呂祖謙相信,若不是有了先前的爭執,他自己也會把那個恨不得能把天下所有壯乞扔到前線去充當炮灰的小混蛋看作心地純良的好孩子,但現在……

    通過特訓發現了某個小混蛋的真實麵目,呂祖謙卻不知道這套同樣被他視為良策的說辭,完全沒有任何實施的可能,因為那本就是魚寒參考某種空想主義給胡扯出來糊弄人的東西!

    也就是顧忌到了依舊賴在臨安城內不肯走的金國國師,否則就魚寒那憊懶性子,怕是連篡改修辭的步驟都能省去,而直接把烏托邦給搬到大宋來!

    “糊塗!愚昧!雖是忠貞卻也……”今天的試卷還沒開始分發,旁邊那位同樣讓周大必不敢招惹的洪適卻已經發出了歎息:“何人為地字九十九號之師?怎可如此誤人子弟?”

    被呂祖謙特意放到最末的試卷還是引起了關注,在從來都不缺乏忠臣的大宋朝,洪適等人似乎並不太讚成那種不計對錯隻以朝廷利益和官家喜好為重的愚忠。

    那小混蛋可不就是呂某的記名弟子麽?但老大人啊,咱能不能別犯糊塗?

    您老就是相信北邊的完顏雍會下令百萬大軍齊解甲,也不能相信那個不用風吹就能四邊亂倒的小混蛋是什麽愚忠之輩啊!

    唯一知道真相的呂祖謙礙於規則不敢把實情給說出來,倒是旁邊那些朝廷重臣們已經針對那份表白心跡的試卷開始了各抒己見。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