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 5 章

字數:3372   加入書籤

A+A-




    康熙等幾個兒子都把自己的意見說了一遍之後,這才把目光看向眾臣,說道:

    “那依眾位愛卿的意思,要如何處理這次水患安置民眾,以及怎麽樣治理河道,才能早日使得我大清朝百姓避免水患的威脅,早日過上安穩的生活?”

    台下的一眾大臣你看我一眼,我又看你一眼,有點猶豫,這...水患自古以來都有,大家還從來沒聽說過有人能夠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的。

    索額圖作為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越眾出列說道:

    “啟稟皇上,臣以為太子殿下剛才的主意就十分的有新意,並且具有可行性,臣附議太子殿下的提議!”

    旁邊的納蘭明珠自從康熙二十七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後雖官複原職--大學士,但不再受到重用,這個時候也不在敢多發表意見,隻能說附議了。

    文淵閣大學士如陳廷敬等等其他人也都附議,也覺得太子殿下這一次提的治理河道的意見非常的中肯,值得一試。

    戶部尚書上前行禮,啟奏道:

    “臣也非常讚同太子殿下的提議,隻是不知道太子殿下可對修建這樣一個大的工程大概需要花費多少銀兩?”

    胤礽哪裏會事先估算出這些需要多少銀子啊,隻能說道:

    “這個孤倒是沒有讓人去專門算過,皇阿瑪和眾位大人若是覺得這個提議可行的話,就先讓人對這個提議進行研究估算一番吧!”

    胤褆他們幾個聽到太子這麽說,剛才因為自己居然沒胤礽想法好的惱意瞬間平衡了不少,說不定這一次也隻不過是胤礽瞎貓碰到死耗子,湊巧而已!

    康熙在上首隨便點了有這方麵特長的幾個大臣的名字,讓他們負責協辦這件事情,盡快把商定的方案交上了。

    隨著早朝的進行,隻要沒有被康熙點名,胤礽都站自己他的下首沉默的聽著,即使看到胤褆丟過來挑釁的眼神,胤礽也當做沒看見。

    站朝堂上,看著滿朝堂的人都在為各自的利益而不停的爭執、協商、妥協,再看自己的皇阿瑪基於種種考量,或讚同、或打回重擬、或者留中不發,平衡著朝中各種利益關係。

    胤礽有時候也抬頭看看高台上皇父那沉穩可靠,智珠在握的樣子,仿佛還能看見將來皇父年老體衰,悲痛萬分的樣子!

    時間真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它能把一切都改得麵目全非,當時不覺得,但等到回首觀望的時候,才恍然發現自己已經變得自己都不認識了。

    胤礽站在原地,目光看著前麵的一點,隻聽到康熙最後一句,“今天就到這裏,散朝吧!”

    才意識到早朝已經結束了,邁開腳步,胤礽打算和其他人一起退出朝堂,但還沒等胤礽走了幾步,就聽到上首康熙的聲音傳來:

    &nbs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p; “太子,你隨朕到禦書房來!”

    胤礽無奈隻能按照往日自己的習慣,應道:

    “是,皇阿瑪!”

    胤褆有點嫉妒的看了又被皇阿瑪拉去不知道幹什麽的太子,望了胤礽離開的身影,恨恨的甩了一下袖子,這才大步的離開乾清宮。

    剩下胤祉、胤禛、胤祺在後麵,對皇阿瑪對太子的偏愛,都有點麻木了。

    但說真的,即使已經被區別對待了這麽多年,每次看見這樣都讓他們的心裏不是滋味,對太子也越來不服氣了。

    同樣是皇阿瑪的兒子,憑什麽胤礽可以得到那麽多,自己等人就活該被人無視、欺辱嗎?

    可能眾位皇子心裏深處的野心,就是在這日漸不同的對待中慢慢滋生出來的,有誰生在帝王家,能夠敢說自己心底深處對那個位子沒有一點想法的!

    胤礽跟在康熙後麵,來到禦書房。

    康熙看了一眼站在自己麵前的胤礽,問道:

    “你今天早上怎麽了,話那麽少?”

    康熙不愧是一手帶大胤礽的,行事和平日裏稍微有點不同,這麽快就被他察覺到了。

    因為都是自己,胤礽一點都不怕其他人察覺到有什麽不同的地方,聽到康熙這麽問,胤礽也隻是垂下眼簾,回稟道:

    “兒臣隻是昨晚沒睡好,所以才沒什麽精神而已,多謝皇阿瑪您的關心,兒臣很好,沒什麽事!”

    “是嗎?”康熙看著胤礽用疑問的語氣說道。

    康熙對胤礽的說辭根本不相信,但看他一副明顯不想說的樣子,想著待會去讓人詢問一下伺候的人查查好了。

    要知道康熙的眼線遍布整個皇宮、甚至是整個天下,他要是想知道些什麽,常人想隱瞞下來幾乎不大可能,除非那件事情隻有他本人知道。

    “早上你提出的治理河道的法子是你自己想出來了,還是?”

    胤礽看康熙等著自己解釋的樣子,明顯不大相信自己能夠想到這個法子,胤礽也不會把不屬於自己的功勞攬到自己身上,說道:

    “回皇阿瑪,這個方法是兒臣好像從哪本書中看過的,具體是哪一本已經記不大清楚了,今天治理河道的法子就是借鑒那個法子得來的。”

    “哦,朕怎麽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的奇書,不過你能夠把書裏的法子用到實際中也不錯!”

    “謝皇阿瑪誇獎!”

    康熙自己也是一位遍攬群書,十分好學的一個人,難得有自己沒看過的好書,就問道:

    “你說的那本書還記得是在什麽地方看過的嗎,看看現在還能不能找出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