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
字數:3212 加入書籤
康熙等胤礽這幾天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情複述了一遍後,其他的也隻是些小事。
即使胤礽在做這些小事上麵有些不合規矩,比如帶太子妃回她娘家,還有在宮外遇到胤禩他們三個時候,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把他們送回宮並告訴自己,而是幫著他們三個隱瞞事實等這些事情。
憑這個時候父子倆人間濃厚的感情,賈加上康熙對太子的偏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是讓事情過去了。
隻是康熙對一事不大明白,板著臉問道:
“保成你心疼太子妃,想讓她母親早點病愈這點並沒有什麽,隻是那種居然可以治愈心力衰竭的神藥,你怎麽就這麽輕易的全部給出去了?”
康熙話裏的意思胤礽當然懂得,怎麽說自己也是被康熙這個皇阿瑪一手帶大的,對他的一些觀念看法還是能知道個大概的。
無非就是自己身為皇室中人,貴為大清的準繼承人,可以說在大清當中,除在皇阿瑪一個人之下外,比所有人都尊貴,好東西合該是自己和皇阿瑪的,怎麽能把已經到手了的東西給一個奴才呢?
即使在其他人看來,身為太子妃的母親,都統府的當家夫人身份已是高不可攀,足夠尊貴的人了。
但在康熙的眼中,除了他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隻不過是他的奴才罷了。
即使是地位比較高的奴才,那也是奴才,既然是奴才又怎麽有資格跟自己這些個主子搶好東西?
尤其還是連康熙都沒見過的好東西,這在康熙看來,就已經是天大的錯誤了。
他幸辛苦苦培養出來的繼承人可不能是一個隻會有婦人之仁的人。
麵對一貫強勢的康熙,胤礽隻能低頭認錯道:
“皇阿瑪您教訓的是,這次的事情的確是兒臣考慮得不夠周到了,隻是想快點讓病人好起來,沒有想到其他的。”
康熙看著太子那口服心不服的模樣,有點很鐵不成鋼的說道:
“你呀,皇阿瑪不是從小就教導你要有一顆身為王者的心,那些個沒必要的兒女情長,同情心之類的東西就不必要有了,教導了你這麽些年你怎麽老是學不會呢?......”
啊,胤礽沒覺得自己有康熙口中的那些毛病,即使沒有像如今這樣經曆得多了,看得多了,心軟同情心之類的東西已經很少見了。
就是那輩子,胤礽作為從小就被康熙作為大清繼承人培養長大的人,習慣了眾人仰望自己的目光,根本就沒怎麽把人命當回事,心裏又怎麽會有多少同情心呢!
不過根據過去跟康熙這個皇阿瑪相處的經驗來看,自己在這個檔口上,最好不要反駁他的話,否則肯定又會迎來他私底下愛念叨人,罵人的的話能不重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複一直說下去,不把人罵得狗血淋頭他是不會停止的。
而且這還不是最慘的,更慘的還是等康熙罵得盡興後,還會給你布置堆積如山的課業,直到覺得你知錯了為止。
這樣慘痛的經曆可不止胤礽一個人體會過,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的感受可能尤其深刻,是最有發言權的。
等康熙說夠了之後,這才停下來說道:
“對了,剛才說到哪裏了,皇阿瑪都被你給氣糊塗了。”
胤礽默默低頭,在心裏反駁到--這個鍋我不背,明明是你罵人罵上癮了,關孤什麽事情啊。
沒等胤礽回答他的話,康熙就想起來了,繼續說道:
“對,就說到你給石家的那瓶藥丸了,這麽好的藥你是從哪裏得來的,朕怎麽從來沒聽你提過?”
康熙現在之所以沒急著讓胤礽把藥追回來,是因為他已經讓人把石家還沒用完的藥丸讓人都給要回來了,正放在他的私庫當中當寶貝的放著呢。
至於都統府夫人的病還沒有完全治好的事情,李太醫那裏不是還有一粒藥丸嗎?
康熙已經吩咐了太醫院加緊研究了,等他們研究出個所以然來,自然能把都統夫人的病給治好。
要是太醫院研究不出個什麽來,那也隻能說都統夫人命不好了,得了心力衰竭這種不治之症,用了這些藥也是浪費,就不用浪費了。
作為大清最高的統治者,康熙才不會考慮石府的人是不是願意把這救命的藥獻出來給自己,反正他是皇帝,好東西當然應該先讓他用才對。
要是石府的人不願意獻出這藥丸,那就是對自己對大清的不忠,這樣的臣子怎麽能作為朝廷官員站在朝堂上替自己治理百姓呢?
至於他們的女兒太子妃,她娘家人都是一些不忠之人,她自然也就沒資格當這個太子妃了。
就是基於這種種考慮,石府的人才願意把當家夫人救命的藥給獻出來,就是不想為了主母一個人,就把整個都統府和太子妃都給害了。
何況,在康熙看來,這藥丸本來就是自己的兒子保成拿出來的,現在由自己這個做皇阿瑪的拿回去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嘛。
這種強盜邏輯也就是清朝的統治者能有的了,在他們眼中看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底下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屬於他們的,可沒有讓底下奴才占了的道理,就連這些奴才本身都是屬於他們的,那些奴才的東西自然也是屬於自己的。
對於這些觀念,那輩子的胤礽倒是真的被教導的挺成功,在那個時候的他眼中,除了自己皇阿瑪之外,就連底下的那些兄弟都是自己的奴才,這才養成他越發目中無人,十分高傲的性子。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