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躍躍欲試的群臣
字數:3993 加入書籤
明朝的朝會和其他先朝有著明顯的不同,顯得非常有個性,而這個個性就和當初的開國之君有著莫大的關係。
第一個不同的便是一個早,那真是變態的早。
這個習慣是源於當初的農民出身的朱元璋。
在朱元璋要求的是,做人要勤勉,耕作要辛勞,天不亮就應該起床耕作勞動了,這是農民的本份,朱元璋就將這個本份帶到了朝堂,最終發展到了變態。
首先,朱元璋認為,天下百姓皆苦,那麽當官的就要為民做主,作出表率。農民都天不亮就起床耕作了,那麽你當官的就要比農民還要早。當然,這是原因其一。
原因其二,身為農民出身的朱元璋,自己早起已經習慣了,天不亮就開始上朝理政,這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個作風習慣,那麽作為臣僚,皇帝早早的就坐在了高高在上的龍椅上,等待大家朝見,而你卻在家裏酣然大睡,往小了說,你這是怠政,往大了說,你叫目無皇上。人家都在那坐著呢,你還敢遲到?所以,為了表現對皇帝的尊重,就必須早早的等在午門之外,不能讓皇帝等待自己。
當然,作為皇帝也不苛刻,也會體恤臣下的辛苦,沒有像後世那些爛劇情說的那樣,從一品大員到五品小官,半夜就站在午門外吃風喝露。朱元璋還是給諸位親近大臣設置了直房的。
第二個就是雜。
原先各朝上朝是按照品級等級的,不是誰想上朝就上朝的。
但大明卻開了一個先例,品級不再決定內閣成員的進退,五品可以,一品不一定能進,進而延伸,上朝也是如此,一品不一定有資格上朝,但布衣也有可能堂而皇之的站列其中。
能不能上朝主要是根據洪武皇帝給賜朝臣公服、朝服取得資格。當年朱元璋賜與者達2813人。照理這些人都當朝參。
當然,這不過是朱元璋的一廂情願的願望,那就是士農工商全上朝,然後讓他聽到所有階層的聲音。
但是,這不但不被士大夫接受,認為那狠掉價,更不被後來的皇帝接受,那簡直就是菜市場,根本就沒了皇家威儀。
於是,後來的皇帝都表示了無限的鄙夷與摒棄,比如宣德六年一次早朝,文武官不至者五百餘人。成化二十三年一次失朝官員竟達1118人。
所以後來慢慢的還是恢複了先朝慣例,大家還是按照官階大小,講規矩來吧。
大佬們有直房休息烤火等待,那些小一點的就隻能站在午門外喝風了。
不過這是一種榮譽,你倒是也想站在這裏吹風喝露,你哪兒來的你?你幾品,品級不夠,早就有人叉出你去了。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個早朝,有資格上早朝的各級官員全部待在午門外等待覲見皇上,就連平時一向請假不來的官員公卿,也悉數到場,在加上跟隨他們一起到來的那些仆人車夫,更是有一種人燈火輝煌頭攢動的感覺,如此一來,午門外就像菜市場一樣,熙熙攘攘的熱鬧。
但無論什麽樣的官員,按照習慣性,他們在和同僚打招呼拜晚年的時候,一個個眼睛都看著那些直房,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今天將有一個天大的笑話發生。
在京城這個地方,你不要和我談什麽保守秘密。一般情況下是這樣,隻要你用心留意,不必刻意的去派人打探,你就會第一時間在街頭巷尾獲得你敵對對手的秘密。比如,你的敵手家裏的母雞準備要生蛋,請注意,是準備,這時候你絕對會掌握第一手材料,那隻母雞生出的蛋將是雙黃的還是單黃的。
在這個年代,人們是不以保密為榮耀,反而以消息靈通吃遍四方,包打聽這行,更是大行其道。
毛文龍上書報功的折子,獨相葉向高還沒看到呢,但其內容早已經在京城裏的百官中傳了個遍,其中幾個錯別字,正在被幾個文化高深的官員,拿出來給予嘲笑點評呢。
之所以大家這樣關注這件事情,並不是因為毛文龍的大捷或者是大敗本身,而是因為,這份折子關乎到朝堂裏的兩派之爭。
在現在的大明朝廷,雖然在葉向高刻意打壓下還沒有泛濫,但黨爭已經初露端倪,雖然沒有三年後搞得那樣如火如荼,你死我活,但為了在這個朝堂上生存下去,諸位官員,選邊站隊已經成了自然。
現在的大明朝堂,已經涇渭分明的分成了兩派,集中表現在就是支持遼東經略熊廷弼的首輔派,還有就是東林的兵部張鶴鳴支持的王化貞一派,為了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政治目標,兩派已經鬥到了水火不相容但地步。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大明的黨爭已經從正常的黨派之爭,變成了意氣之爭,從治國理念的爭論,變成了為反對而反對。你說對的,我一定要反對。我說對的,你不反對就出了鬼了。你說大便是臭的不能吃,我一定要吃給你看,並且現場直播的向你宣布,這東西香得不能再香。
但因為上麵的兩個人所支持的下麵兩個人,都有一定的實力,所以兩派之間已經形成了勢均力敵的態勢,弄得大家每日裏撕咬不斷筋疲力盡。
但是毛文龍的折子上來了,所有的人都在直覺的感到,打破這兩派平衡僵局的節點到了。
挺熊廷弼一派,現在就是躍躍欲試,看到毛文龍貪冒軍功事,正可以通過這一點打倒王化貞,至於為什麽毛文龍冒功卻能打倒王化貞這個邏輯,那還用問嗎,那就一個識人不明,用人不當就完全可以鋪展開來,無限遐想,上綱上線嗎。
而以保衛王化貞一派當然看到了危機,同時更看到了整倒熊廷弼的希望。
毛文龍虛報戰功又怎麽樣,大家完全可以將黑白顛倒嗎,比如很簡單,毛文龍大敗,不是王化貞的策略毛病,而是熊廷弼不救援的毛病所治。
至於為什麽王化貞派出去的人非要熊廷弼去救,這很簡單,你熊廷弼是經略嗎,這時候大家是承認往日一直不承認的遼東經略現在是經略,這就叫需要決定一切。現在,就是需要你這個經略是經略,所以你就是經略,所以你必須負責任,所以大家就要將這個經略彈劾致死。
經略是幹什麽的,尤其是遼東經略是幹什麽的,就是送死的,按照慣例,遼東經略已經死好幾個了,你熊廷弼就應該有這個任勞任怨的擔當,就應該有這種覺悟。
這是不是很繞?沒關係,大家在朝堂撕咬,就是一個繞字,從三皇五帝都能給你繞到三百年後去,這才是撕咬的藝術,這才有意思嗎。
所以正常的一份折子,就帶有了不正常的一份內涵。大家都期待著這個早朝,都希望在這個早朝上幹掉對方。
“來了,來了。”一個官員小聲兒興奮的通知大家,做足了包打聽的職業操守,於是,所有的人都看向了直房。
大家看去,當時心思不同,葉向高滿麵漆黑,氣呼呼大步走出。
張鶴鳴隔了一段時間和沈光祚出來,腳步猶豫神情沉重。
正在雙方官員準備上前詢問的時候,朝鍾朝鼓聲響,午門左、右掖門緩緩開啟,文武官員在糾風隊(禦史)嚴厲的督查下,文武分兩班入朝,文由左掖門,武由右掖門。入內後,於金水橋南依品級序立,候鳴鞭,各依次過橋,詣奉天門丹墀,文為左班(東班),武為右班(西班),在禦道兩側相向立候,然後恭候皇帝降臨。
一場唇槍舌劍即將開始了,所有的人都開始積攢唾沫,要為自己的一派開始據理力爭。
沒理?找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