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攻城利器
字數:4630 加入書籤
nbsp; 幾乎一眨眼的功夫,十幾天的時間便飛逝而去。本來,孫權還一直在感歎,江東這地方就是好啊,連冬天都不用過。可就是前幾天的時候,一直恩澤大地的太陽忽然被濃厚的烏雲遮住了。這才幾天的時間,孫權的身上就已經裹上了一層棉衣。而且,孫權還沒有一點曾經在北方生活了二十幾年的覺悟。孫權那脖子就像是受了驚嚇的小雞一樣,緊緊的縮在棉衣裏,生怕灌進去些許冷風。
而與孫權恰恰相反的是,在吳郡城外,一群漢子卻隻穿著薄薄的一層衣服,揮汗如雨的忙碌著。他們就是不久前剛剛招募而來的木匠,而他們聚集在這裏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盡快完成方悅曆盡千辛萬苦帶回來的霹靂車。
一場戰爭,其中包含著平原野戰、攻城戰、守城戰、進攻戰、防禦戰等多種形式。而不論哪種形式,最重要的就是士兵。而且,經過幾千年的戰爭的發展,針對某種形式的戰爭也是發展出了各種各樣的戰爭利器。
攻堅戰,最不可少的就是步兵。用騎兵攻堅也可以,禁的住消耗,打就是了。可這種情況隻要不是被逼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幾乎也是沒有人會選擇。因此,攻堅戰其實主要就是步兵的戰鬥。
而步兵所需要麵對的就是動輒幾丈高的城牆。士兵們又不會武俠小說裏的輕功,踢踢腳噌噌噌的就能飛上城牆。所以,士兵攻城的時候是需要器械幫助的。而這個攻城的器械,主要就分為了三大類,撞城車、攻城車和投石車。
霹靂車其實就是最簡單的投石車。
曹操的霹靂車簡化之後就是一個支架上麵架上一個勺子。勺子頭那部分長,勺子把那部分短還接上一根繩子,繩子的方向是朝著勺子頭的。使用的時候,勺子裏放上石彈,然後一隊士兵猛地用力拉繩子,勺子頭飛起來的同時,石彈就因為慣性被甩出去了。
雖然這種投石車的攻擊距離非常短,還不如弓箭手射的遠。可根據太史慈的描述,在剛剛結束的官渡之戰中,曹操就是用著霹靂車,毀掉了袁紹一座又一座的箭樓。而孫權,作為一個擁有者兩千年後記憶的穿越者。雖然對於投石車沒有多深的研究,可還是知道那麽一點的。而孫權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在那個勺子把下麵掛著的那龐大的負重。
曹操的霹靂車使用的時候,用人力拽繩子雖然巨大的離心力可以將石彈甩出去。不過用人力施加的力量真的隻是有限。而孫權提出的改進,是把繩子拴在勺子的那一端。使用的時候,用力將垂直的發射杆拉到水平的位置,然後鬆開繩子的束縛。龐大、沉重的負重會在一瞬間下落。這個力道可是要比用人力來拉大的多了。
可是具體會不會大、能大多少,孫權也沒點譜,隻能先打造幾架,測試各種數據。
所以,此時在吳郡城外建造的投石車是分為兩種的。一種就是曹操的霹靂車的複製,另一種就是經過孫權提出的增加負重改良的投石車。
而在這個營地裏,被打造的並不隻是投石車,還有攻城車。
攻城車,最終的目的就是把攻城的士兵送上城牆。而攻城車在孫權的記憶裏也是分為很多種的。首先便是雲梯。此雲梯非彼雲梯。
很多人以為,雲梯就像是電視裏看的那樣,戰鼓一想,嗨呀嗨呀的士兵就扛著加長的梯子往城牆衝。到了近前把梯子豎起來就開始往上爬。這種梯子,用在高度不超過一丈半也就是三米高的城牆上時,還有可能用。一旦超過四米,根本不用守城的士兵去推,就單單是爬梯子士兵的震動,就足以將這個梯子震離城牆。
真正的雲梯是什麽?其實應該叫雲梯車。整個雲梯車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最下麵的車體,它不僅需要輪子被推到城牆的附近,還得支撐的了上麵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還有向上攀爬的士兵。所以,這個第一部分是得需要非常堅固的。
第二部分,就是攻城梯的下半截。一般來說,這梯子的寬度最少得容納兩個士兵同時往上衝,而且在攀爬的時候必須要有牢固的穩定性。不能說士兵一邊爬著一邊還得扶著一旁的欄杆。
至於第三部分,其實就是第二部分的延伸。假如城牆有六丈高,直接打造六丈高的梯子是不太現實的。所以,就可以分成兩截。平時的時候兩截折疊著,用的時候拉起來就是了。
隻不過,這個第三部分的最前麵在兩側主要支架上還有兩根巨大的鐵鉤。這是為了勾住城牆,起到不讓守城的士兵推倒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的作用。
這種雲梯車,可以說已經很複雜了。而且還沉重無比。所以,孫權根據前世看到的某部電影,提出了改進。
梯子還是折疊的,隻不過最下麵的地盤,卻換成長滿了尖刺的刺輪。使用的時候,將刺輪狠狠的紮在地上,然後其餘的與雲梯車一樣。
這樣一來,雲梯的重量減輕了不少,一般最多十五名士兵就能扛著滿戰場跑。而這個雲梯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由於重量的減輕、主支撐杆的便細和地盤的不牢固,隻適用於城牆低於三丈以下的城牆。
而在這個時候,三丈高的城牆除了大城之外還是很少存在的。所以,其使用率還是比較高的。
不過,到底這架雲梯的實用性有多高,還得需要等打造出來再加以改進。
不過,孫權還知道一種攻城的利器。那才是攻城戰中守城一方的噩夢。
那就是攻城樓。稱為樓,其實主要說的是其非常的高大。而其外形,就是一座箭塔。隻不過,這座箭塔是可以移動的。箭塔的底部,裝有輪子。會有多少輪子,孫權也不知道,到時候是得需要看整座樓子的重量而定。
在這座箭樓的內部,則是以木板鋪就,而且箭樓的前上側和後下側各有一塊可以靈活收放的木板。前上側的木板主要是為了在箭樓靠近城牆的時候,讓箭樓裏士兵登城時履如平地。而後下側的木板則是可以讓士兵快速的進入箭樓,然後順著箭樓內部的木板登上城牆。
可以這樣說,這座箭樓最大的意義,就是在平地與城牆之間那個活動的斜坡橋梁。若是打造的夠大、夠寬闊,肯定也是能讓成隊的騎兵衝上城牆、衝進城裏。
騎兵為什麽不適合用來攻城。就是因為騎兵的作用是速度與衝擊力,可有城牆的存在,騎兵的速度與衝擊力有什麽用。試想一下,若大隊的騎兵能順著這箭樓直接策馬衝上城牆,本來就不寬闊的城牆隻要幾個騎士並排衝鋒,誰能抵擋的住。
這樣的箭樓好是好,可打造起來並不是那麽簡單,就是使用的話也沒那麽容易。不過若是攻打洛陽、長安這樣的城池的時候,這種箭樓絕對能發揮出決定性的力量。可孫權也知道,這種東西還是先當成機密文件存檔起來吧。
至於撞城車,這種器械對於攻城來說,其重要性非比尋常。
城門乃一城之門戶,破了城門,縱然城牆再堅固也隻是無用。而孫權所提出的改進,就是把撞城木的周圍加上一層厚厚的防禦版。這樣一來,便可以減少士兵在推著撞城車在前進途中的傷亡,而且推車的壯士也不用擔心會不會有流矢鑽進自己的身體,從而全力推車。
隻不過,加上護板之後的撞城車到底實不實用,也是得需要等建造出來之後經過測試才能確定。
相比於城外的火熱,在吳郡城裏還有那麽幾個人湊到了一起。他們便是周泰、呂蒙、淩統和陸遜。這四個人可以說是孫權所知道的江東日後最年輕有為的四個人了,兩任大都督還有兩員上將。既然孫權知道他們未來的成就那也就提前把他們發掘出來,也好讓自己壓榨他們更多的勞動力。
這四個人,周泰的年齡最長,已經將近三十歲了。而最小的便是淩統,十二歲的生日還沒過。這就讓周泰有些不自然了。
當初,周泰跟隨太史慈一起北上,歸來之後太史慈成了麒麟軍的將軍,方悅也成為了麒麟軍的校尉,隻有自己孫權一直沒說自己會怎樣被安排。等孫權忙完城外攻城器械的講解後才被孫權想了起來,還有一個周泰在家閑著玩呢。
周泰臨來之前,孫權是這樣對他說的,你也算是出去進修過的人了,對於打仗肯定也有新的認識。而這份認識不能你自己獨享。呶,我給你找了幾個人,你去教教他們,讓他們開開眼界。
周泰一聽,愛吆喝,自己還成了先生了,這份差事好。等周泰屁顛屁顛趕去的時候,給周泰開門的正是才十一歲的淩統。進門之後便是才十八九歲的呂蒙和陸遜。而那倆家夥正因為屁大點的事掐架呢。
周泰表示:仨毛都沒長齊的娃娃,是讓我來給他們上課啊,還是當孩子頭。
可是更讓周泰無語的是,在自己來了之後不久,居然還有一個身穿儒袍的教書先生進來了。
周泰再次表示:我上當了,感情我不是來當老師的,是來當學生的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