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節 料事如神霍爾蒂

字數:5082   加入書籤

A+A-




    霍爾蒂從睡夢中醒來,昨天晚上他直接裹著袍子直接睡到現在。

    行軍作戰,雖然攜帶著厚厚的帳篷,不過僅僅是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罷了,一樣要和衣而臥。

    取過士兵們早起打來的清水漱了漱口,佩克什伯爵在帳篷前的篝火旁伸了個懶腰。

    匈牙利的秋日已經有些涼意,周圍的青草上已經沾滿了露珠,卸下馬具的馬匹們低著頭吃著身邊的青草,他們的主人站在一邊,不是從口袋裏掏出一根胡蘿卜或者一把黃豆犒勞自己的坐騎。

    老卡薩已經披掛整齊,他昨晚後半夜值夜,身著鎖甲站了一宿,正站在營火旁喝著葡萄酒。

    對於歐洲軍隊來說,酒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這不僅僅是因為酒精可以刺激神經,更因為酒精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飲水來源。

    喝開水需要大量的燃料和煮沸的用具,而即便臨近水源地也不能保證水沒有遭到汙染。最簡單的法子就是引用低度數的酒水。

    對於英法德等國的軍隊而言,淡啤酒和麵包一樣不可或缺,而在盛產葡萄酒的匈牙利,則是葡萄酒代替了淡啤酒。

    兩塊農人贈予的羊奶酪,幾杯葡萄酒,再加上一點點餅幹和麵包幹,這就構成了一頓戰地早餐嗎,談不上好味道,也未必健康,卻能提供足夠的能量。

    “你決定南下是正確的,我們現在差不多有兩百人了,都是非常好的騎兵。”典廄官卡薩將自己手中木杯中的酒漿一飲而盡。

    霍爾蒂離開佩克什城向南追擊奧斯曼人已經有四天了,這四天來發生過三次小規模的遭遇戰,對手都是奧斯曼人派來掠奴或者征集糧草的小隊,兵力孱弱,軍無戰心,霍爾蒂幾乎沒費什麽功夫就把他們全部吃掉。

    與此同時還不斷有誌願者從匈牙利北方趕來,他們自帶馬匹和武器,本來是聽說了佩克什仍在堅守的消息決心來南方支援佩克什伯爵。

    匈牙利本身就不是一個很大的國家,東西朝向而言從奧地利的維也納到特蘭西凡尼亞直線距離也不過五百公裏,南北距離就更短了,消息傳播得很快。

    這些誌願軍大多都是家住匈牙利北方的小地主或者沒有繼承權的貴族之子,戰術素養相當優良,幾天的功夫就有差不多近百名騎兵加入了霍爾蒂的隊伍。

    可能還有更多的誌願者還在路上,或者已經到了南邊,隻是還沒有遇上霍爾蒂。

    “可能過不了幾天,我們就能有足夠的兵力去貝爾格萊德看看。”老卡薩望向南方。

    匈牙利王國昔日的全盛時期領有波西米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特蘭西凡尼亞和瓦拉幾亞,是不折不扣的東歐霸主,今日的他不過是落日的最後一點餘暉,不過正是這一點昔日的餘暉給了匈牙利人不一樣的心氣。

    去南邊,去收複貝爾格萊德正是兩代匈雅提所締造的強大國家在卡薩·瓦爾加心中的一點回響。

    或許吧。

    霍爾蒂望向南方,貝爾格萊德對於匈牙利人來說無疑十分重要,這個城市相當於匈牙利的南大門,當年“白騎士”亞諾什·匈雅提就是在這裏擋住了奧斯曼人的入侵。

    如果收複了貝爾格萊德,奧斯曼人便無法進入匈牙利平原,被鎖在巴爾幹半島,而失去了貝爾格萊德,那麽整個一馬平川的匈牙利平原就暴露在奧斯曼人麵前,隻要蘇萊曼願意,他可以一直平推到維也納去。

    “兩百人收複貝爾格萊德?”霍爾蒂笑了笑,卡薩的願景很好,但是自己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做到這件事。

    有了係統的幫助,霍爾蒂自認為武力已經近乎人類的極限,從戰術角度看,自己作為一個“鬥將”而言基本上已經是頂級水平。

    不過就算是一天殺死十個奧斯曼人,一年也不過三千多人罷了,蘇萊曼隻要想,隨隨便便就能拉起更大規模的部隊。

    需要更多地去考慮戰略層麵的問題。

    霍爾蒂之所以堅持率領軍隊從佩克什出發,南下和奧斯曼人糾纏,從表至裏一共有三重目的。

    最簡單的莫過於佩克什現在已經是一片白地,戰爭創傷太過慘痛,軍隊繼續停留在那裏既缺乏補給,也容易引起些不必要的麻煩。

    南下可以立足自己為國忘身的愛國者形象,將自己的人設立住,更兼可以左右騎牆,兩邊要價,躲開匈牙利現在政壇上的這一灘渾水。

    最深層次的想法,則是霍爾蒂自己內心深處的戰略考量。

    幾乎可以預判,無論未來如何發展,奧斯曼帝國都會是擺在自己麵前的主要敵人。

    從奧爾汗率領奧斯曼人橫渡達達尼爾海峽正式在巴爾幹半島立足,再到穆拉德一世在埃迪爾內定都,奧斯曼帝國崛起到現在已經有兩百年了。

    兩百年的歲月積澱,九代英明之主的前後操勞,今天的奧斯曼帝國正所謂樹大根深,絕對不是一場甚至兩場會戰的勝利就可以顛覆的。

    需要溫火滿煮,一點點將其烹製。

    要實現這種看似不可能的勝利,首先便需要耐心,更需要合適的手段。

    奧斯曼帝國有著致命的缺憾,他最大的問題便是他擴張太過,它是一個建立在宗教狂熱和對外掠奪基礎上的征服政權,奧斯曼人幾乎在所有的方向上都有敵人。

    至少從現在看,奧斯曼人需要同時麵對匈牙利和波斯兩個方向上的壓力。

    而匈牙利和波斯,現在正是事實上的盟友。其實在之前的歲月裏,為了共同應對奧斯曼人的崛起,東歐的基督教君主們和亞洲的綠教蘇丹和埃米爾彼此聯合甚至聯姻這種事情非常常見。

    吸血鬼大公德古拉·采佩什以及瓦拉幾亞的斯特凡大公就和白羊王朝的埃米爾烏宗·哈桑相交莫逆,哥幾個聯手一同對抗那位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蘇丹“征服者”穆罕穆德二世。

    霍爾蒂在佩克什沒有辦法不得不烈火焚城的時候,也正是東方的波斯人仗義出手,信奉什葉派的土庫曼人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四處點火,將蘇萊曼的大軍重新引向了亞洲。

    佩克什勝利的軍功章上有霍爾蒂的一半,也有波斯人的一半。

    這種地緣上的同盟是最堅固的,隻要奧斯曼人的威脅一直籠罩在匈牙利人和波斯人的頭頂,那麽大家就是跨域民族語言信仰的好兄弟。

    縱觀奧斯曼的崛起之路,他有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相比較歐洲的國家如奧地利、匈牙利等國,奧斯曼具備亞洲國家的優勢,規模更加龐大的軍隊,官僚體係使得軍事組織領域特別是後勤方麵的領先,以及更深的縱深以及帶來的抗打擊能力。

    對於匈牙利來說,輸掉一場莫哈赤之戰便等於輸掉了民族的未來,而奧斯曼人可以混不在意。

    另一方麵,奧斯曼相比較亞洲的綠教國家,他也具備歐洲國家的優勢,常年戰爭曆練出的專業中央軍隊,先進的火器技術,特別是在工程技術和防禦技術上的積澱。

    奧斯曼人的確是個稱職的二道販子。

    他們一直享受著二道販子的優勢,卻能夠通過靈活的外交手腕躲過兩線作戰的劣勢。

    奧斯曼人當年對埃及的馬穆魯克下手時,一方麵用間諜分化對方內部,成功拉走了對方的大將跳反,一方麵用靈活的外交手腕安撫了匈牙利和威尼斯,更和波斯的薩菲王朝達成了和解。

    兩百多年的戰無不勝讓奧斯曼人擁有了類似戰國時秦國的威勢,所有人都渴望能夠和他們保持和平,卻忘記了這個國家的本質是一台永不停歇的征服機器。

    霍爾蒂先要戳破他們戰無不勝的畫皮,然後便是打亂奧斯曼人的節奏。

    奧斯曼人的軍事體製,除了蘇丹親領的大軍之外,還依賴地方武裝的輔助,這個征服機器按照自己的節奏運轉。當奧斯曼人想休息的時候,他們就可以舒舒服服的休息,當他們要作戰,那麽就能集結一支遠遠超過任何對手的軍隊。

    這就是兩百多年戰無不勝的威名積累的好處。

    霍爾蒂決心不讓奧斯曼人休息,尾隨著奧斯曼軍隊南下,至少要讓奧斯曼人的魯梅裏亞軍團得不到任何休息。

    奧斯曼人如秦國一般,周圍各國“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霍爾蒂也有晉國三軍疲楚之法,匈牙利這個“晉”聯手波斯人這個“吳”,自信可以和奧斯曼這個“楚”掰一掰手腕。

    總而言之,就是不讓奧斯曼人有消停日子。

    “前方,奧斯曼人。”

    充當斥候的騎手快馬而回,他大聲喧嘩著,臉上帶著笑意。

    “至少五百多名騎兵,衝著我們的方向來了。”

    騎兵們紛紛轉過頭望向霍爾蒂,用驚奇的眼光看著他,眼前這個情況霍爾蒂昨天晚上就和他們講過了。

    “你還真是神機妙算。”卡薩看著身邊的霍爾蒂:“真讓你給料著了。”

    霍爾蒂嘴角微笑,他已經等著這波奧斯曼人很久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