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廢立天子

字數:3824   加入書籤

A+A-




    這倒也並非是趙旭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實在是黨人和世家大族在天下的力量太過可怕。

    想想,三國亂世,前後足足持續了近百年,期間慘烈的時候,甚至於達到了‘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程度。

    可即便是如此,天下世家卻依舊沒有被毀滅,反而借助著戰爭和亂世不斷強大,以至於出現了九品官人法和上下都被世家大族所把持的晉室王朝。

    如此可怕的適應能力,細細想來又豈能不讓人膽寒心驚。

    所以在現在這個時代,根本就不可能有人能甩開世家的力量單幹。那是自尋死路。

    如果他想要治理這片天下成就一番大事,那麽世家的支持必不可少。

    因而趙旭敢肯定,等過去這段時間,董卓徹底掌控了朝廷的局麵後,下一步所要做的定然也就是拉攏天下的世家大族了。

    畢竟在現在這個時期,這些世家才是這個帝國統治的基石。

    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董卓就算是擁兵百萬,他的命令也照樣出不了司隸地界。

    可這樣一來,問題便也就來了,‘世家會支持董卓嗎?’

    嗬,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天下所有的世家高門眼中,董卓算是個什麽東西。‘一個出身西涼蠻夷之地,身上指不定還流著羌人血脈的粗鄙武夫。能有今天的地位,完全就是趁虛而入篡取了本該屬於他們的勝利果實。’

    對於董卓,天下的世家黨人恨不能殺之而後快才是真的。

    如此一來,董卓看似如烈火烹油一般的勢力,卻也不過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短期內或許還可以憑借挾持天子手握雄兵來威壓群雄。

    看時間一長,天下群起而攻之,卻成必然之事了。

    所以每當想到這裏,趙旭的腦子也不禁為之亂糟糟的。

    他倒也不是沒有想過以力破局,比如直接殺掉袁紹和曹操,除掉日後這兩個看起來威脅最大的家夥。可再一細想,趙旭卻不禁,若他真的這樣做了,到頭來也隻會加速他們的滅亡。

    因為董卓敗亡的根本原因還是他和山東世家那種不可調節的矛盾。

    殺掉袁紹和曹操,除了加速這種矛盾的爆發外其實根本沒有任何用去。

    山東群雄造反,難道沒有袁紹,他們就選不出其他的盟主了嗎?難道沒有曹操,這偌大天下就尋不出第二個梟雄?

    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這個本應該歡呼雀躍的時候,趙旭反倒生出了幾分無力感。

    腦中一時尋不出什麽破局之法,接下來卻也之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咚!咚!咚!~~”

    忽的,就在趙旭準備先且放下腦中這些個亂七八糟的想法時,殿上卻也不由響起了三聲鍾鳴。

    卻是在殿下群臣一連等了小半個時辰後,此次的朝會,終於是開始了。

    “群臣進諫!”

    一個西涼大漢扯著嗓子立於殿前高呼了一聲。卻是因為宮中的宦官被黨人們趕盡殺絕的緣故,原本應該宦官們幹的活,卻也隻好讓這些身強體壯的兵丁們來做了。

    不過在這個時候一眾公卿大臣倒也沒有一個在乎這點的。按照位次,眾公卿大臣們魚貫入殿。而後接著,伴著陣陣雅樂,趙旭的那位丈人便也不由手按佩劍,牽著當今天子劉辯的手,走進了殿中。

    “這……”

    忽的見到這樣一幕,殿中一眾公卿大臣頓也不由皺起了眉頭。

    卻是董卓行為太過跋扈,眾人若拜,拜的是他,還是天子?

    故而一時間,眾公卿大臣各持象笏也就不由愣著在原地,或是竊竊私語起來。

    可對此,董卓卻也絲毫沒有在意,擺了擺手,讓人將少帝劉辯扶到座位哪裏坐下後,隻見他有對下招了招手,讓董越見陳留王劉協也帶上殿後,便就不由手按佩劍,立在天子玉階之下,俯視著殿上的眾公卿大臣道:“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為治。今皇帝闇(an)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陳留王,何如?”

    “什麽,這……”

    猛地聽到董卓這樣的話,原本尚且還算安靜的殿上,卻頓也不由亂成了一鍋粥。

    眾公卿大臣們都不禁驚呆了,萬不成想,董卓竟然敢廢立天子!

    “聒噪!此事太後也同意了,此乃太後詔書印信。怎麽,汝等難道還要抗旨嗎?”

    兩宮禁軍現在全部都是董卓的人,在這等情形之下,像何太後這種生於深宮隻知宮鬥的女人還不是任由董卓拿捏。

    別的不說,當董卓以何氏滿門性命相脅,又將一卷白綾和一杯毒酒放在何太後的眼前後,這女人便也就徹底奔潰了。

    因而此時被董卓所拿出的詔書印信,倒也的確屬於當今太後無疑。

    不過就連董卓也知道,這詔書印信什麽的說白了隻是一個借口。不過,在這個講究忠義禮法的年代,做任何事都要有個借口,否則豈不成了不義之師!

    故而當董卓亮話音落下之後,一群全副武裝的西涼悍卒,也就不由光明正大的殺到了殿上。然後將殿上的公卿大臣徹底包圍了起來。

    “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槍杆子裏出政權,征戰多年的董卓很明白這個道理。那就是在關鍵時刻,武力才是最能說服人的東西。

    可也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三戶之內,定有忠義”。

    大漢養士四百載,又豈能沒有一個忠於漢室的人。

    是以即便董卓已死相迫,可涿郡盧植卻時候不由毅然決然的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案尚書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宮。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餘,故霍光廢之。今上富於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安敢行廢立之事!”

    滿殿大臣,一眾公卿,可到了這個關鍵的時候,竟然隻有盧植一個人敢站出來,也怪不得先前李儒會如此鄙夷這幫人。

    不過他此時這種鶴立雞群的做法,自然也不由讓董卓將怒火全部集結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

    所以但聽董卓一聲高喝,兩名膀大腰圓的西涼甲士,也就不由當眾擒住了盧植!(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