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曹孟德出逃 趙伯陽招兵

字數:3900   加入書籤

A+A-


    又到深夜,遠在洛陽以東的河南地。

    西園八校曾經的典軍校尉曹孟德,此時卻也不禁像是一頭喪家犬一般,沿著官道,帶著兩名隨從一路策馬向東而逃。

    是的,曹孟德最終還是選擇了離京。

    實在是因為在如今這個時候,也算有著不小名聲的他,終也在京城待不下去了。

    卻是在前不久的時候,作為北軍五校之一的越騎校尉伍孚,因為難以忍受越發驕橫的董卓,而打算在董卓自封相國後不久親手刺殺董卓,為國鋤奸。

    所以在董卓自封相國後的第二天,伍孚將利刃藏在了朝服內後,也就不由打著慶賀的名頭,前往覲見董卓。

    而因為伍孚素有威望,故而對於伍孚這番主動來賀,董卓也不禁顯得十分開心。

    是以在伍孚提出告辭時,為了展現自己求賢若渴的姿態,董卓也就不由親自起身,將伍孚一直送到了房門口,並親切的拍了拍伍孚的肩膀。

    但也就在這時,伍孚趁著董卓戒心大減,當下也就不由從懷中取出那柄早已藏好的利刃,使出全身的力量便就刺向了董卓。

    可奈何戰將出身的董卓力氣大的驚人,即便伍孚出其不意,卻還是未能傷到董卓。

    以至於刺殺不成,反卻被董卓安排在殿上的衛士給砍成了肉泥。

    可伍孚這次失敗的刺殺,卻是不禁讓董卓變得戒心大起,更也是徹底激發出了董卓那骨子裏的凶性。因而在伍孚死後不久,侍禦史擾龍宗便就因為打算佩劍麵見董卓而被董卓直接撾殺。

    此後董卓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更是盡顯權臣本色。

    故而當董卓將注意力放在了曹操的身上,要任命曹操為驍騎校尉的時候,覺得大事不妙的董卓當下也就不由連夜逃出了京城。

    “快,前邊有我家一故人。咱們在那裏休息一夜,等到明日一早,便想辦法過旋門關。然後沿官道繼續向東,騎馬隻需要一天時間,應當就足以趕到中牟了。”

    “諾!”

    跟隨曹操一同逃出洛陽的兩個忠心騎從應了一聲。

    接著一行三人也就不由離開了官道,沿小道,趕往了一處呂姓人家所建的莊園。

    而在此,曹操卻不知道,他即將就要說出他今生中最為著名的一句話,“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但對這一切,遠在數百裏之外的趙旭自然是一無所知。

    現在趙旭身處河東,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因而也是一門心思撲在了如何收整河東上,對於那些個他早就已經知道的事情,自然也是無暇他顧。

    這不,卻是在趙旭讓他新招募得來的李旒和賈?等人各司其職後。沒過多久,趙旭卻也就不由下達了一道新的招兵政令。

    如今趙旭帳下的兵馬有近一萬八千人。

    其中,雖不乏有一些河東新卒,但卻也都是見過血的精銳。

    因而以這等兵馬鎮守河東一郡,當真也是綽綽有餘了。

    故而對於趙旭所下達的‘招兵令’,衛覬等河東出身的官吏也不禁是十分不解。

    畢竟在他們看來,就連號有十萬,擾的並州不得安生的白波軍和匈奴人都被徹底剿滅了。沒有外敵,又有什麽招兵買馬的必要?

    所以當趙旭頒布這項政令的時候,作為主薄的衛覬也就不由主動做出了犯顏直諫的事情,對趙旭道:“如今白波賊和匈奴人掀起的禍亂才剛剛被將軍平定。

    如今河東百廢待興,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還希望將軍您能收回政令,莫要做哪窮兵黷武之事啊!”

    不管衛覬此時的立場如何。但不得不說,衛覬這話還是有道理的。

    白波賊和匈奴人雖說在短短的一個月內便就被趙旭徹底擊潰。

    但他們一舉攻克了河東三城,著實也讓河東損失慘重。

    如今,那三城剛剛得到安置,算是有了口飯吃。可趙旭卻接著便就下達了招兵令,而且一下還要征召五千兵馬,的確也有些窮兵黷武的意思了。

    可衛覬哪裏知道,來年正月便就是關東群雄並起之時。趙旭如今身為董卓婿子,董卓最為信重的一員戰將,眼前的這點兵馬又哪裏夠用。

    故而即便有衛覬勸諫,可招兵令卻還是被趙旭強製推行了下去。並且負責執行這件事的人,則就是趙旭的輔軍副將,賈詡賈文和。

    卻是因為在一次交談中,賈詡也覺得山東世家定然不會如此的善罷甘休。

    最晚今年年末,最遲明年年初,以袁氏為代表的那些個黨人世家,定然免不了要以清君側為借口,進犯京城。

    畢竟這群人為了能夠除掉宦官,甚至不惜攻打皇宮。

    那麽為了對付董卓而興兵起義,這些人自然也不會有什麽心理障礙。

    因而賈詡是十分支持趙旭繼續募兵的。

    而且這一次的招兵也並非是趙旭的一意孤行。而是趙旭在向董卓請示之後得到的結果。

    說到底,趙旭依舊是董卓的部下,河東太守的職位,也是董卓捧他做的。那麽在這個無比重視忠義的年代,像招兵買馬這麽大的事情,趙旭自然不可能做什麽先斬後奏。

    所以趙旭早就向董卓做出請示了。

    而且請示到達洛陽城的那天,正好也就是伍孚行刺失敗的第二天。

    如此一來,對於趙旭這樣的請求,董卓自然想也不想的便就準許了。

    因為伍孚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他了,這群山東黨人根本就不可信,他們時刻打算要自己的命。如此一來,董卓自然也就越發的依重趙旭。

    隻要是趙旭的請求,便就沒有不同意的。

    甚至就連趙旭用來招募兵馬的錢糧兵器,董卓都直接讓人給他押送了過來。

    如此一來,招兵令下的河東壓力其實也並不大。因為這一次的錢糧全部不用從河東出,而是董卓直接調配的。河東這邊所需要出的,也就隻有合格的青壯而已。

    故而這一次的招兵真的也是十分的順利。

    政令下達後,三日傳遍河東各地。接著,那些對現實生活懷有不滿,渴望建功立業的遊俠,以及那些隻是被軍中一天兩頓的飽餐和軍餉所吸引的貧民農夫,也就不由蜂擁般湧向了招兵點。

    對於這些人,擇其優者而錄,選取那些能將弓箭射出六十步的。短短二十日時間,趙旭也就不由招募到了五千基本合格的兵丁。(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