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幕 碾壓

字數:3843   加入書籤

A+A-


    像是桌遊這種以“知識產權”為核心壁壘,但在實際製造技術上並沒有什麽門檻的東西,隻要流行開了,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大量的仿製品。
    克萊登印染廠,哪怕能夠憑借著先進的生產線、熟練的工人,將生產成本大大的降低。
    但是,哪怕正牌的工廠,已經以為自己的價格低的不能再低了。可是,總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廠商,弄出售價更低的同類產品。
    售價更低的原因有很多。
    可能來自原料,可能來自於人工,甚至可能是人家看你不順眼,哪怕賠錢也要將你弄死,然後獨吞市場。
    因此,道格隻能放棄“低端”市場,例如那些連相應的“知識產權”法規都不完善的國家和地區。
    因為,那些國家和地區,哪怕打官司,都沒有分毫能贏的可能。
    當然了,在有“知識產權”法案的地方,如果想贏,也很艱辛就是了。但是,至少還有個明麵上的規則。
    拋棄低端市場後,隨著弗裏曼生產線調試完成,正式投產。克萊登印染廠的《大富翁》銷量,就會迎來一個爆發。
    不過,這個爆發,雖然看上去很驚人,但卻不是極限。
    雖然機器已經在那裏了,但是與機器合作的對象——人,卻需要與機器磨合。
    接下來,便要進入道格比較熟悉的產能爬坡的階段了。
    在這個階段,隨著工人熟練度的上升,生產線的良率和產能都會越來越高,直到磨合到機製,進入產量最高的時候。
    在這個過程中,《大富翁》的製造成本會降低很多,哪怕真的賣往歐洲,算上運輸費用。也比直接在歐洲,利用傳統的純手工生產方法成本要低。
    這不是什麽魔法,這就是工業的魅力。
    為什麽工業革命被稱之為工業革命,就是因為掌握了工業的國家,國力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提升。
    一個小小的島國,隻是因為工業化進行的早,就能夠成為地球上最大的宗主國,在全世界隻要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他們的殖民地。
    為什麽會這樣呢?
    因為擁有了工業,生產力就會成倍的提升。
    甚至,一個國家的生產力,超過這個國家之外,地球上所有國家生產力之和都有可能。
    不過,對於其它國家來說幸運的是,工業革命起源與歐洲這樣一個有分裂傳統的國家。
    哪怕因為工業,擁有了數十倍於原先的生產力。但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卻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哪怕侵占了土地,也不會進行過多的同化,反倒是像是隨時就要失去這塊土地一樣,進行殘酷的鎮壓和壓榨。
    並且,因為大家都是親戚的緣故,也不會利用先進工業國與落後農業國的代差,對歐洲進行統一。
    所以,歐洲其餘的落後國家,有了喘息的機會。
    他們也開始一個又一個的工業化,開始占領這個世界上,還沒有被占領的地盤。
    甚至,就連一群被驅逐出英國的新教徒,這些像是難民一樣的家夥,都能在美洲這片土地,開始工業化的進程。
    道格盡管不是開啟工業化的先驅,但是流水線生產這種大規模生產的技術,相對於其它工廠裏的生產流程,就像是工業國在碾壓農業國一樣。
    不過,哪怕成本足夠低,道格卻依舊要舍棄掉“低端”市場。
    除了那些政策風險之外,道格還需要考慮的就是,他要給各級分銷商足夠的利潤。
    那些小廠商,可能成本比道格還要高,但是售價卻可以比道格還要低,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們就在本地生產,然後售賣本地,這樣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售價自然就能低不少。
    這種直銷的模式,好處自然很多,但是壞處卻顯而易見,就是不利於擴張。
    道格的主要精力,不會放在《大富翁》這麵。
    因此,道格就要給一些人足夠的利益,讓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幫助自己去拓展《大富翁》的市場。
    各級的利潤都留足了,哪怕低端市場全部失守,道格也能牢牢的把握住中端市場。
    因為,利潤足夠高,克萊登印染廠的《大富翁》就會擺在最大的商店最顯眼的貨櫃上。
    這些展示位置本身,就展示著這款產品的定位。
    至於——高端。
    道格也已經有了想法。
    單單是更好的材料,不發體現出足夠的噱頭。
    當主流的《大富翁》都轉為機器生產後,道格不打算完全取消手工生產的生產線。反而會大肆的宣揚。
    數十年如一日,極具工匠精神的女工,一生隻做一件事,那就是製作——《大富翁》。
    從布料的選擇,到染料的勾兌,再到每一個棋子的雕刻,都由一位工人純手工製造。
    這樣精雕細琢的《大富翁》,就算是最熟練的工人,一年也僅僅隻能製造數十套。
    完成作品的女工,會在她創造的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哪怕是同一名工人,每一次創作的《大富翁》都不同。
    因此,每一款高端《大富翁》都是獨一無二的收藏佳品。
    甚至……
    當製作《大富翁》的女工去世後,她製作的《大富翁》就成為了絕版。《大富翁》還能升值……
    這樣一套宣傳下來,《大富翁》就不再單單是《大富翁》本身了,它附著上了更多的文化屬性。
    而這些文化屬性,就是那些高端人士所追求的。
    對於低端平民來說,誘惑他們簡單有效的方法是錢。
    《大富翁》能在紐黑文賣的那麽好,不光因為有高端人群的帶頭作用,針對中低端人群的營銷,同樣在起作用。
    人無橫財不富。
    低端人群,不擁有生產資料,沒有辦法“用錢生錢”。
    隻能出賣自己勞動的他們,甚至連屬於自己的時間都沒有。
    該這樣的他們,突然一個暴富的希望,他們當然會上當!
    當一件商品,既能讓過手的人足夠多的利潤,又能讓中低端人群“上癮”,又有上層人士追求的“調性”。
    它怎麽可能滯銷呢?
    這個世界上存在無用的產品,但是更多的卻是營銷錯誤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