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凉——劉弘傳
字數:5799 加入書籤
nbsp; 涼州,一個有很多故事的地方。
不僅僅是因為他有絲綢之路和河西走廊,更為重要的是涼州還有很多充滿傳奇色彩的人和事。
在西晉末年,涼州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童謠。
“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
與其說這是一首童謠,倒不如說是一首充滿了超前預言意味的讖語。
它預言了西晉滅亡之後關中的慘狀,同時也道出了涼州在以後發生的浩劫中所扮演的角色。
唯有涼州倚柱觀,意思很明顯,隻有涼州或許能夠幸免於難。
的確,後來匈奴劉淵的漢兵荼毒中原,氐族和羌族掠奪隴右地區,雍州和秦川的關中百姓,大多數都死於戰火,唯獨涼州的地界能夠得保平安。
可這個所謂平安也隻是相對的。
東晉太興元年(也叫建興六年,公元318年戊寅),西涼護羌校尉,涼州刺史張軌的兒子張寔宣布在涼州建立前凉政權,至此,涼州成為了一塊獨立的小王國。
張軌是西晉末年的梟雄人物,曾經幫助洛陽解過圍,留下了“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名氣,而也算是一個名義上的忠臣。
之所以說他是名義上的忠臣,是因為他到底都沒選擇稱帝。
因為他實在不想被記載進史書裏落個千古罵名。
所以在他死後,他的兒子張寔接管了涼州,並且憑借這他之前在涼州打下的基礎,在涼州這塊北方漢民族最後的淨土,選擇了稱帝。
張寔稱帝之後,依舊沿用西晉建興年號,雖然當時東晉已經南渡建鄴,並且也該年號為太興,但在張寔看來,東晉就是一個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權,可對於尊奉以北為朔思想的張寔來說,那個已經消弭在戰火硝煙裏的西晉,才是他真正願意臣服和膜拜的對象。
當然,這個借口隻是張寔想要稱帝的一個理由罷了。
其實張寔是個特別有想法的人,他的想法就是事事能夠按照他的意願來。
當時南陽王司馬保叛亂,自稱晉王,並做好了稱帝的準備。為了拉攏張寔,司馬保還封張寔當了征西大將軍。
對於司馬保來說,張寔的涼州勢力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必須要拉攏,為自己所用,而對於張寔來說,司馬保是晉朝宗室,要是借著他的這個名聲舉事的話,也未嚐不會成功。
於是,兩個互相利用的人走到了一起。
可巧的是,後來司馬保兵敗桑城,打算到涼州投奔張寔,張寔擔心司馬保來了之後,搞個鳩占鵲巢,頂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拒不接受司馬保,就這樣,司馬保在這個看似很鐵,其實處處防著自己的盟友的拒絕下,含恨離開了人世。
司馬保死了之後,他麾下大批的士兵湧入了涼州地界,歸順了張寔。
而這個結果也正是張寔最想看到的。
張寔對於這些歸降和投奔而來的兵士,自然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可他似乎忘了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個成語。
魚龍混雜!
司馬保的手下什麽樣的人都有,保不齊有些心術不正的人攪和進來,搞點小動作,到時候要是在涼州這塊多事之地引起的點騷亂的話,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的。
很顯然,張寔並不擔心這個問題,在他思想裏一直這樣認為。
他才是涼州的實際老大,沒有任何人能夠撼動他的地位,也沒有人能夠對他構成威脅。
一般有了這種想法的人,往往已經是離死不遠了。
太興三年(公元320年庚辰)一個要張寔命的人出現了。
劉弘,京兆人氏。
一個因為逃難來到涼州天梯山的江湖術士。
他唯一的本事就是蠱惑人心。
劉弘的騙術比起那些胸口碎大石,拍板磚的江湖伎倆可要高明多了。
他為了讓跟多的人相信他的騙術,故意住在山洞裏,並且還在洞壁四周安裝和布置了很多鏡子,一到晚上點燈的時候,就連山下的村民都能看的見。
對於我們尋常人來說,這不過是一個物理課上簡單的光發射原理。
可在當時可了不得,很多老百姓見山洞每晚都是亮堂堂的,還以為是什麽神仙顯靈,愛迪生穿越了,紛紛前去膜拜。
劉弘見到百姓前來朝拜自己,很是高興,便開始向老百姓亮明自己的“身份”,告訴他們自己是天神下凡,來拯救萬千黎民百姓的。
老百姓也沒念過什麽書,更不知道物理課,所以見到劉弘的這套伎倆之後,自然是大加追捧。
漸漸的,信奉劉弘這套胡謅八扯理論的百姓越來越多,數月之間便發展到了上千人。
當然,劉弘的粉絲可不都是平頭百姓,裏麵也有一些朝廷中的官員。
其中就包括劉弘的同鄉—閻涉(晉書中名叫閻沙)和趙卬(晉書中名叫趙仰)。
他們兩個是前凉國皇帝張寔的手下,同時也是劉弘的死忠粉。
劉弘為了拉攏這兩個什麽也不懂的同鄉,開始天馬行空的胡吹海扯。
“天與我神璽,應王涼州!”
一般按理來說,在當時,說這種話的人,不是大逆不道,那就肯定是精神不正常,因為但凡正常點的人都不敢說這樣的話。
可劉弘不是一個一般人,或者說,他不想做一個一般人。
他敢說這話,足以證明,他對說這話的後果還是心裏有數的。
閻涉和趙卬自然是很相信劉弘的這套理論,因為劉弘發達了,也就代表著他們也能發達。
於是,閻涉和趙卬的立場開始漸漸發生了轉變,轉而開始將未來前途命運的籌碼全都押到了劉弘身上。
閻涉和趙卬私下秘密聯絡了數十個張寔身邊的禁衛,並暗中商量要殺掉張寔,奉劉弘當涼州的老大。
頗有點黑社會搶地盤的意思。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 />
閻涉和趙卬的計劃很是縝密,似乎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
可萬萬想不到的是,計劃居然泄露了。
而且更加致命的是,知曉他們謀害計劃的人居然是張寔的弟弟張茂。
張茂得知有人要害自己的哥哥,便立馬把這個消息告知了自己大哥張寔。
張寔聽完之後,肺都要氣炸了!
想不到在我的地盤上,居然還敢有人打我的算盤,不行,要是不把你弄死,我張寔還在涼州混不混了?
張寔當即派自己麾下大將史初前去誅殺劉弘。
接著,曆史上最陰差陽錯的一幕發生了。
閻涉和趙卬得知計劃敗露,便決定先下手為強,他打算將匕首藏在懷裏,然後趁著自己麵見張寔的時候,直接把他捅死。
巧的是,當時張寔還不知道謀害自己的主謀是閻涉和趙卬,所以果斷在外麵的寢殿接見了閻涉。
如果要殺人的話,肯定是見的人越少越好,所以閻涉肯定的認為,刺殺張寔的機會來了。
當時閻涉進入外寢麵見張寔的時候,沒有廢話,直接三步並作兩步,大步流星的衝上前去,一刀結果了張寔。
閻涉天真的認為自己處死了張寔,涼州的大權就會落到他們的手上。
可是閻涉錯了,他不僅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反而還弄巧成拙。
閻涉前腳剛殺了張寔,史初後腳就把劉弘押了回來。
結果折騰了半天,雙方弄了個兩敗俱傷。
當時史初去抓劉弘的時候,劉弘還裝無辜,說了一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話。
“使君已死,殺我何為?”
這話不說還好,一說史初的火氣就上來,他二話沒說,上去就把劉弘的舌頭割了下來。
在史初看來,劉弘這個人最討厭的地方就是這條三寸不爛之舌,如果沒有這條舌頭,那麽一切的一切都不會發生。
史初不僅割了劉弘的舌頭,還把劉弘給囚禁了起來,押送到了姑臧市(位於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西大街),並且還誅殺了劉弘同黨上百人。
閻涉本來想殺了張寔,然後提前讓劉弘接手,結果他倒是把人殺了,可劉弘也被抓了。
史初倒是奉命去抓劉弘了,可人倒是抓了,但張寔已經是駕鶴西去了。
最後的最後,張寔的弟弟張茂站出來收拾殘局,順理成章的接替了自己大哥的皇位,成為了前凉的新一任君主。
劉弘和張寔這兩個人最終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好處,也沒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結果,反倒是兩個人都把自己的命搭了進去,白丟個好處讓別人撿。
如此充滿戲劇性,真讓人哭笑不得。
正應了紅樓夢中的那句名言。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到頭來,都是在為別人做嫁衣裳。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