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百廢興,招賢令出
字數:4241 加入書籤
nbsp; 張飛將施政方向告訴了戲忠,就將那些瑣事扔給了戲忠,自己隻是在公務實在繁忙的時候幫忙處理一番,還惹得戲忠一陣吐槽。張飛則將主要精力集中到學院的建設上來。張飛先將戲忠帶來的人才分門別類,卻是以打造武器的能人居多,卻無法打造出,像丈八蛇矛那樣的神兵利器,不過卻比張飛現在的部隊裝備的好些。於是張飛設立鍛造官署,主管鍛造事宜,將這四十多名鐵匠收入其中,秩一百石,俸祿等同縣屬吏,眾人欣喜若狂,紛紛拜謝。其他有一些木匠、工匠、農活等等,張飛也分別設立了木工官署、建造官署、農業官署等。俸祿一律設為一百石。眾人有了俸祿,又承諾會分發田地,都安下心來。張飛又找來苗青,買來各種工具、材料等。告訴他們有任務時,需完成任務,沒有任務時,則可以互相切磋、學習。水平進步或者有重大貢獻者,還可以提升等級和俸祿。眾人聽說還可以提升俸祿,一個個積極性很高。
最後一名‘人才’讓張飛欣喜若狂,此人名叫蔡一,祖上曾跟隨蔡倫,被賜予‘蔡’姓,偷偷從蔡倫那裏學到了造紙術,作為傳家寶,流傳了下來。可惜到了蔡一這一輩,家道中落,隻剩下蔡一一個人。張飛沒有馬上給蔡一定俸祿,而是先讓他展示一番。張飛命苗青按照蔡一的需要,買來了工具、原料等,讓蔡一開始造紙。
第二天,張飛來到蔡一的簡單作坊那裏,看到蔡一造的紙。紙質略顯粗糙,紙質泛黃,且厚度略厚。但用來書寫比在竹簡上舒服多了。於是張飛就留在那裏觀看蔡一造紙,然後又將自己的設想告訴蔡一,蔡一沒想到張飛對造紙也有見解,而且說得有理有據。忙不迭的按照張飛的建議,改進造紙工藝,然後在一遍遍的嚐試。張飛見他投入的工作,就悄悄的出去了。
可惜戲忠此次帶來的人才沒有造船和管理方麵的。遼東大部分邊界都是海岸,若不發展海船,就太可惜了。而且張飛對現在遼東各縣的縣令基本沒有滿意的,欲要更換,但現在連太守府內部都缺少能識字寫字的人,更顧不上其他縣的縣令了。張飛隻得經常派人下去審查,聽取百姓的聲音,讓他們在心裏感受到威脅,不敢胡作非為。
秋收來臨,張飛已經得到陳群答應前來遼東的消息,非常興奮,隻等著這位內政型人才前來解救自己和戲忠。同時張飛命令軍隊幫助百姓收獲糧食,且嚴令軍隊,務必秋毫無犯。待百姓的糧食都收入倉庫以後,張飛又命令軍隊將被殺的幾家大族的田裏的莊稼收了,盡數運往太守府。又將建設官署的人帶到預先選好的建設各類作坊的地方。將自己的規劃告訴他們,讓他們盡快拿出設計圖紙出來。建設官署的一看如此龐大的建築群讓自己等人設計,都異常興奮。你一言,我一語的分頭設計起來。
兩天後就將設計圖紙拿給張飛看,張飛看後非常滿意,立馬撥下資金,開始大興土木。百姓剛忙完田地裏的農活,又被征召,但都很高興,因為張飛不僅管三餐,還有工錢拿。要知道他們平日在家裏也不過一日兩餐。這是建設官署第一個任務,所有人都比較賣力。百姓也感謝張飛的仁政,不敢偷懶打滑。張飛每日都前來檢查施工質量和進度。都非常滿意。
現在張飛已經在遼東站穩腳跟,而且又知道中原亂勢將起,於是派人傳信給涿縣的張管家,將涿縣的家業、田地盡數賣掉,帶領涿縣所有人前來襄平。現在張飛也缺少人手,張管家來了以後最起碼仍可以管理府內的雜事。張飛依然用海船將他們接到襄平。張飛還特意通知將杜宇安置到了釀酒官署,秩四百石。也是在城外的作坊園內。又分別通知了甄逸、袁紹、曹操,下個月的酒要遲些供給。而且將改變的交易地點告訴了甄逸。
這天張飛剛從城外回來,聽到手下匯報說宮裏有人來宣旨。張飛不清楚發生了什麽事,急忙趕往太守府衙。卻見一個太監正在那裏坐著喝茶,一邊對陪坐的戲忠絮絮叨叨的說自己一路走來多麽的辛苦,多麽的受累。張飛一邊走進府衙,一邊悄悄的安排親衛去後麵取一千金。戲忠見張飛回來了,忙向張飛介紹道這位是宮裏來宣旨的宋常侍。張飛長揖一禮道:“未知宋常侍前來,有失遠迎,還望宋公公贖罪。”
宋典懶洋洋的說:“免了,張大人可真是年輕有為啊,真讓灑家羨慕。”
張飛連忙說道:“不敢當,不敢當。”
這時宋典站起來說:“張大人,接旨吧。”說著從旁邊的小太監手裏拿過聖旨,張飛、戲忠和門口的守衛連忙整理衣裝,恭敬的跪了下來。
宋典打開聖旨,尖著嗓子念道:“遼東太守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張飛,先在清河打破賊兵,解了清河之圍,後再令支與中郎將公孫瓚聯手斬殺反賊張純,迫使丘力居退出大漢境內。勇冠三軍,威震邊境,特封為襄平侯。欽此!”念罷,又說道:“張侯爺,恭喜了。”
張飛忙叩首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站起來接過聖旨笑道:“辛苦宋常侍跑一趟!”正好,前去取金子的親衛回來了,張飛從親衛手中接過金子,遞到宋典手中,說道:“一點心意,宋常侍拿去買些茶喝。”宋典一邊說著‘那怎麽好意思呢,’一邊打開包裹,看到是金燦燦的金子,才滿意的笑了笑說道:“張侯爺破費了。”
張飛連忙請宋典去城中最有名的客棧吃飯,要了雅間,點上琳琅滿目的飯菜,喝著張飛帶來的清酒。宋典又誇道:“還是張侯爺會辦事,難怪年紀輕輕就當了一郡太守。灑家像張侯爺這麽大的時候,還是一個剛進宮的小太監呢。”
宋典絮絮叨叨的說了一大堆,張飛隻是賠笑,偶爾恭維兩句。心裏卻恨不得立馬將這太監趕走。第二天張飛又送出去一小箱價值不菲的珠寶,宋典才眉開眼笑的回去了。等宋典回去以後,張飛沒想到自己帶著手下弟兄們萬死拚殺,卻隻換了個沒什麽用的侯爺,而公孫瓚被封為中郎將。看來朝中應該是有人為難自己,不然最起碼應該將自己和公孫瓚同封為中郎將才是。
張飛送走宋典之後,戲忠立馬找張飛吐苦水,文書太多,人員太少,說什麽也要張飛一起批閱才是。張飛知道自己的這位謀士是什麽心力交瘁了,於是就一同前往府衙,審批公文。張飛又感歎起,人才太少。戲忠說,‘雖然以前以遼東太守的名義,招收了不少人才。如今已經收複遼東,何不正式發布招賢令,如此一來必有大量人才蜂擁而至’。張飛一陣無語,以為自己說過了,並且招到了不少人才就相當於招賢令了,這才想起還沒有正式發布文件。於是戲忠執筆,將張飛所想盡寫在紙上,張飛蓋上遼東太守打印,派人傳送四方。
沒幾天,整個遼東率先沸騰了,各式各樣的‘人才’蜂擁而至,張飛等人考核初始的幾個人,任命職位以後,就讓本科目的已經入選者,考核其他來報名的人,又命親衛在旁邊監視,有無舞弊現象。隻有發生衝突時,張飛才會介入。已經考核通過的人,若是心術不正,或存在舞弊現象,一經發現,所牽連的人盡數被逐出,毫不留情。張飛命令士卒在招賢館外宣告,縱有大才,若心術不正,棄用之!慢慢的遼東願意前來的人都來了,當然其中不乏搗亂或者意圖渾水摸魚之人。當看到渾水摸魚的就算是進了招賢館,一旦被發現就會被逐出,還會落得欺瞞官府之罪慢慢的就沒人敢來搗亂了。
慢慢的招賢館門口的人越來越少,但張飛招賢一事,仍是各位茶前飯後談論的焦點。張飛仍是沒有招到曆史上留有名字的大才,倒是有不少讀過書,能識字的學子前來,可惜考核了一番之後,張飛覺得不堪重用,就選拔能寫文章之人,征為太守屬吏,秩三百石。其他學子則放到學院,讓他們擔任識字教習,秩二百石。又命令其他各科的人才,每天務必抽出時間,前往學院學習識字,作為一條硬性規定執行下去。張飛本想在整個遼東施行識字掃盲,可惜識字願意當先生的人不多。世家大族裏肯定拉攏了很多,隻是這些人輕鬆的教著一兩個少爺,拿的錢糧比張飛開出的高多了,所以不肯前來。
張飛也不氣餒,遼東畢竟太小,而且地處邊境,缺少有識之士也說的過去。張飛相信當這個招賢令傳到外地之後,不然還會引發新一輪的人才狂潮。
這一天,張飛前去城外作坊園,檢查工程進度。蔡一匆忙跑來說,按照張飛的建議,造出了更好的紙。張飛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拉著蔡一一路小跑的跑進了臨時的造紙工坊。工坊四周早已被張飛的親衛戒嚴,蔡一被張飛拽住,跑到工坊已經氣喘籲籲。但還是興奮的第一時間拿出新造出的紙。張飛興奮的接過來,仔細看去,紙色已經顯出泛白的樣子,隻是略微有些發黃,紙質輕盈,張飛稍稍用力,紙張仍完好如初,看來結實度和韌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張飛迫不及待的找出筆、墨,在這新造的紙上麵書寫了起來。感到下筆流暢、無晦澀感,而且油墨能很好的固定在紙上,不發散。張飛大喜,命蔡一進造紙官署,秩四百石。而且為了鼓勵蔡一,當場獎勵他一百金。張飛又仔細詢問了蔡一,造紙的成本、時間等。又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同時從張純軍的俘虜中挑出一些憨厚老實的,跟隨蔡一造紙,告訴他們,他們現在是太守府下屬造紙官署的成員,秩一百石,但是會限製他們自由,不得隨意出入造紙坊。過一段時間根據他們的表現,在決定是否給他們自由。而且坊內的一切都要保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