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聞變故,狂奔回京
字數:4303 加入書籤
nbsp; 一行人進了太守府,張飛得到三位當前最需要的水軍將領,非常興奮,拉著甘寧他們三人的手不放開,知道三人幾乎要誤以為張飛是‘背背’了,張飛才依依不舍的放開他們的手。張飛吩咐手下安排陳群在太守府上休息,又調過來四名侍女,畢竟除了這十幾名侍女,張飛府上全是大老爺們,幹伺候人的活肯定不是那麽細心。
因為陳群已經去休息了,張飛隻好親自詢問陳群帶來的人有什麽特長。除了跟隨甘寧和周泰他們一起前來的兄弟,還有三十多名造船工匠,以及他們的家人。張飛更是喜出望外,張飛正準備大力發展海運,正在愁造船工匠太少,無法開展新船研發工作,陳群就送來了三十多名船匠,正若人饑餓之時,有人送了個饅頭。張飛甚是欣喜,安排他們進入造船官署,俸祿皆為一百石,待做出突出貢獻之時,在提升階位和俸祿。甘寧、周泰等人見張飛安排完其他人手,都有些忐忑的向了解張飛對自己等人的安排,張飛雖然表現出對自己很重視,但畢竟自己身後還有一眾兄弟,若張飛棄而不用自己的這些兄弟,自己也沒法給千裏迢迢跟隨自己前來的兄弟們交待。
張飛因為太興奮,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隻是吩咐手下,中午在太守府宴請甘寧等人,為他們接風洗塵。甘寧畢竟年輕,終於忍不住問道:“不知主公怎麽安排我手下這些兄弟?”
張飛看到甘寧焦急的眼神,頓時明白了過來,微笑著說:“是我的疏忽,忘記了告知興霸如何安排。”張飛思考了一下說:“興霸手下的兄弟必然本領不凡,但有一點我要強調。”說著注視著甘寧,“興霸和幼平在長江上劫道,想必對手下要求不會太嚴,如今既然進入軍中,在不可向往常那樣隨意隨性,若能忍受軍中的條條框框,則繼續安排在你們身邊即可,若不能忍受軍中的紀律,我會分發一下農田,直接下鄉務農便是。但有一句話要說道前頭,若選擇了加入軍隊,卻違反我的軍紀的話,必嚴懲不貸,誰求情都沒有用!”
甘寧有點尷尬的點點頭,他知道張飛的安排相當周全,自己的那些弟兄平時無法無天,進入軍隊怕是隻會惹出麻煩;但讓平時一起吃肉喝酒的兄弟下鄉務農,甘寧又是萬分不舍。甘寧、周泰等皺著眉頭思索其中的利弊。張飛大手一揮說道:“興霸、幼平、公奕,你們不必現在就下決定,你們先跟著其他部隊訓練,在了解一下我軍軍紀再做決定不遲。今天我們先要為諸位接風洗塵,不醉不歸!”
張飛取出了清酒招待甘寧等人,甘寧那裏喝過濃度這麽高的酒,又被酒香吸引,像平常一樣大口的灌了下去,剛喝了五六盞,酒勁上頭,光榮的倒了下去。周泰、蔣欽也道了下去,呼呼大睡。張飛隻好命手下將他們送回客房,又安排人燒了醒酒湯,等他們睡醒就服侍他們喝下。府中的侍女頓時顯得忙碌了起來。
等到黃昏時分,陳群從暈船中醒來,正在吃飯,卻看見甘寧等人深一腳、淺一腳的都了過來,陳群好奇之下,問他們怎麽回事,卻被告知他們也是暈船,陳群詫異之下,正要繼續追問,幾人卻逃命似的跑了出去。知道幾年以後,陳群才在張飛那裏得知,這三人平時號稱千杯不倒,沒想到第一次跟張飛喝酒,隻喝了五六盞就倒下了。三人覺得很沒麵子,隻好找別的借口。陳群知道了以後,將三人狠狠的嘲笑了一通,三人惱羞之下,合力將陳群灌的不省人事。當然這是後話了。
這段時間甘寧等人跟隨‘疾風’隊員一起訓練,深刻感受到精銳不是簡簡單單就能練成的,一些吃不得苦的手下已經提前告訴張飛,決定下鄉種田,甘寧等人勸說無果之後,隻得依依不舍的送走了跟隨自己多年的兄弟。甘寧、周泰等人決定,做男人就要不管再苦再累都得堅持下去,又在互相嘲諷之下,你追我趕的加倍訓練。
張飛見甘寧等人已經融入遼東的圈子裏,就轉而注重和陳群商議發展內政。陳群得知張飛入遼東以來所幹的事情,欽佩不已,更想不到張飛用了區區三個月之內就將遼東穩定了下來,現在可以說整個遼東都在張飛的指揮下飛速發展。陳群得知張飛想要開設學院,不設門檻,讓想要學習知識的人都來學習。頓時大吃一驚,憂慮會被世家大族發對,但在張飛的堅持下,隻好同意了,開始做一係列的準備。陳群治理內政,思維敏捷、條理清晰、指令穩妥,讓張飛忍不住直呼,不愧是專業的。
張飛將政務交給陳群以後,得到很大的空閑。除了每天恢複正常的訓練以外,就是和典韋他們互相切磋武藝,或者跑到工坊園和各個官署的工匠聊天,並時不時的給出自己的意見。工匠們見太守大人絲毫不歧視他們,提出的建議還每每能觸發他們新的思路,於是對張飛欽佩不已,都歡迎張飛前來巡視。可惜因為工藝、技術等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方便的原因,張飛的很多構想無法實現。張飛提出了模型製作概念,就是將理論設計按比例縮小成一個個模型,經過環境模擬測試後,將測試結果作為一種參考,再決定是否建造實物測試。工匠們都感到很新穎、實用,紛紛采納。
張飛趁機提出了尖底船的概念,船匠們半信半疑之下,張飛建議他們設計個模型出來,放在人為製造的小型‘大海’之上測試,船匠們測試之後,看到測試結果紛紛稱奇,大呼從沒想到會是這麽一個結果。張飛才適時向他們講解平底船和尖底船之間的利弊,和各自的優勢。船匠們見張飛貴為太守,卻對造船有如此深刻的理解,都對張飛佩服不已。張飛見船匠們接受他的理念,這才長出了一口氣,畢竟自己隻是知道一些理論,萬萬設計不了船的,說白了就是隻會打嘴炮,實際什麽都不懂。
這天張飛正和典韋切磋,突然得到手下匯報,留在京城的一位親衛有要是匯報,張飛記得留下的護衛是保衛蔡邕府上的安全,頓時心中一驚,武器都來不及放下,匆忙跑了出去。親衛見張飛出來相見,急忙將京中的變故告訴張飛:原來蔡邕老爺子太過剛毅,堅持向陛下彈劾外戚和宦官們的違法行為,結果遭到兩方勢力的聯合誣陷,靈帝聽信外戚的讒言,下令將蔡邕免去職位,流放出京。本來是決定流放到並州,盧植等人為了自己的老友不至於太受委屈,向靈帝力爭之下,靈帝才同意將蔡邕流放到遼東,立刻出發。
胡三擔心外戚和宦官在半路下黑手,再加上現在已經是寒冬,不便出行,於是派人先一步通知張飛,詢問張飛的打算。張飛聽到外戚和宦官誣陷自己的準老丈人,頓時火冒三丈,恨不得趕到京城將這些貪官汙吏屠殺幹淨。更何況,張飛知道現在是黃巾軍開始活躍的時候,路上怕是極不太平,眼看就要過年,靈帝竟然下令讓蔡邕即可出發,真是太不近人情了。張飛憤憤不已,但是沒辦法改變。
於是張飛召集了戲忠、陳群、典韋、甘寧等人,交待一下遼東的政務,軍事由戲忠做主,民政由陳群做主,張飛則帶著親衛和典韋,一同奔赴京城,為蔡邕保駕護航。陳群等人見張飛已經下定決心,於是不再相勸,紛紛領命。
張飛交待了遼東的政務,片刻也不停留,直接帶足了幹糧和金銀細軟,領著親衛隊和典韋一人雙騎的呼嘯而去。
此時蔡邕蔡剛剛離開京城,蔡邕望著這座宏偉巨大的城市,忍不住歎了一口氣。自己兢兢業業為大漢、為皇帝盡忠諫言,沒想到居然落得如此下場。蔡邕強忍歡笑告辭了前來送別的老友,坐到馬車裏的一刹那,眼淚還是止不住的流了出來。蔡邕不恨皇帝,隻恨外戚和宦官蒙蔽了靈帝的雙眼,致使靈帝竟不知皇宮以外的情況。而自己的女兒又要跟著自己顛簸流離,好在盧植等人為自己爭取流放到遼東,不至於讓女兒受什麽委屈。但如今大漢的環境讓蔡邕傷透了心,自己在朝中為官之時和張飛定下了約定,此時自己已是戴罪之身,張飛是否仍然願意接受自己,蔡邕心中也是坎坷不安。畢竟在蔡邕看來,張飛愛慕的隻是自己的女兒,如果蔡邕知道張飛將他和蔡琰看的一樣重要就不會如此糾結了。
蔡邕為官清廉,此行雖然有四輛馬車,但也是蔡邕、蔡琰兩人一人一輛代步,其餘兩輛馬車隻有一些替換的衣服,剩下的全是蔡邕這些年收集的各種書籍。金銀細軟隻有自己隨身攜帶的一些之外,再無他物。隨行的仆人也隻有小翠一人,蔡琰本想還小翠自由,但小翠不願,堅持要跟隨蔡琰,蔡琰隻好讓她跟自己一起前往遼東。
蔡琰坐在馬車裏,不顧寒冬的冷風,挑起了馬車上的棉簾,望著車外呼嘯而過的北風和保護自己的張飛的親衛,心裏既難過又有一絲期待。難過的是自己的父親被罷了官,逐出了京城,還好盧伯父等人向皇帝力爭,將父親流放到遼東,不然自己不知什麽時候才能與張飛哥哥相見,聽說張飛哥哥在遼東管理的相當順利,民眾都讚不絕耳,此次到達遼東,不久就要和張飛哥哥完婚了吧,想到這裏蔡琰忍不住羞紅了臉,急忙放下棉簾,唯恐被別人看到。一轉眼卻看到小翠笑嘻嘻的望著自己,蔡琰唯恐小翠發現自己心中的秘密,忙和小翠打鬧起來,卻不知小翠早已經看清她的心思,隻是擔心小姐臉皮薄,沒有說出來。
胡三見隊伍終於開始啟程,但此時已經是寒冬,若是在下上一場雪,真不知要猴年馬月才能到達遼東,一路上若是安全出了問題,自己真是擔當不起,其實打馬向前,請示蔡邕道:“大人,此行路途遙遠,我們是否要加快行程,以免夜長夢多?”蔡邕平複了自己的心情,待自己的聲音恢複正常之後,緩緩地說道:“一切由胡隊率做主即可,老夫聽從胡隊率的安排。”胡三也不客氣,向蔡邕告罪,大喝道:“加快行軍速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