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過新年,工坊開動
字數:4520 加入書籤
nbsp; 幾天後,蒲元來找張飛,倒是造出了不少的鋼珠,也能將他們的尺寸做的絲毫不差,但是效率太低。張飛隻好暫時放棄製造滾珠軸承的計劃,張飛詢問蒲元能否為遼東的高級將領都訂做一副鎧甲,這時蒲元擅長的,於是滿口答應下來。
轉眼間道了新年,這時張飛穿越到東漢以來,過的第二個新年。第一個新年,張飛隻是一個人躲在屋裏,靜靜的喝酒。這第二個新年,卻已經有了諾大的地盤、有了結義兄弟、有了嬌妻。有了兄弟、愛妻的陪伴,張飛心中暖暖的,於是張飛決定,新年夜所有太守府的下屬,都前來太守府一起過年。張飛又找戲忠請來了戲班,在新年夜來太守府唱戲。之所以找戲忠而不是陳群,是因為戲忠對襄平城內的玩耍的地方比較熟悉,不會跑彎路。
大年三十下午,太守府所有人都停止了工作,聚到太守府內,等待晚上一起過年。這時守門親衛牽來稟報,說有大批百姓前來。張飛不知發生了什麽情況,急忙出了太守府,眾人也跟了出來。百姓見張飛出了太守府,紛紛跪倒在地,手裏舉著籮筐、禮盒等各式禮品,原來是百姓感恩張飛在遼東施展仁政,特意向張飛送年禮。張飛看著這些淳樸的百姓,激動地說道:“大家都起來吧,身為父母官,保一方百姓,是我的職責。大家的心意我領了,禮物就拿回去吧。大家放心,隻要大家勤奮、努力的工作,以後你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百姓還要在勸張飛手下,張飛笑著說道:“我們的傳統講究禮尚往來,大家莫不是想讓我給大家一一回禮不成。隻是大家人數眾多,我隻怕忙不過來,大家還是把禮物拿回去吧。”百姓在勸,張飛堅持不收,百姓隻好千恩萬謝的離開了。
趙雲歎道:“像大哥這樣的好官,太少了,所以百姓才如此愛戴大哥。”
張飛道:“我會讓我治下的所有官員都成為百姓愛戴的好官。”
陳群好奇道:“主公有何妙法,能讓百官都成為百姓愛戴的好官?”
張飛大笑道:“這個簡單,將那些貪官汙吏及無能之輩,盡數免職就是了。”邊說邊走進太守府。
陳群急忙跟上道:“主公,如此一來,隻怕會有很多職位空缺。主公三思啊!”
張飛停住了腳步,微笑道:“長文,既然如此,我就提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春種之後,遼東書院將對所有人開放!”
陳群在心中默念了一遍張飛所說的話,心中一震,正要說話,戲忠已經興奮的說道:“主公的意思是,所有百姓子弟都可以進書院學習?”
張飛大笑道:“誌才說的不錯。遼東人口何其多也,若是所有人都能學習知識,區區幾名官員空缺,還愁找不到人嗎?”
眾人聽到都很歡喜,隻有陳群苦笑著,剛想說隻怕世家會反對,突然想起來,反對的世家應該全部被張飛殺掉了。陳群這才驚醒似的想到,張飛怕是早就決定這麽做了,所以才會在剛到遼東就打開殺戒。陳群抬頭望去,卻見戲忠正在微笑著看著自己,見自己抬頭,輕輕的說:“長文想到了?”
陳群驚奇的問道:“誌才早就想到了?”
戲忠微笑道:“主公一向仁義愛民,卻在初到遼東之時,將那麽多世家大族滿門抄斬,與主公平時行事風格不符。縱然是世家想殺主公在前,若沒有特殊原因,我絕不相信主公會做出滿門抄斬這種事。”
陳群想了想,點頭同意戲忠的說法,歎道:“我一向自詡為智者,跟你們兩人在一起,卻每每有一種挫敗感。”
戲忠拍拍陳群的肩膀,大笑道:“沒辦法,誰讓主公太優秀了!我也隻能盡力趕上。”二人說笑著進了太守府。
這時太守府內人人興奮的議論著張飛宣布的事情。將過年的氣氛都掩蓋住了。張飛隻得大聲說道:“大家靜一靜,書院開放,還有好幾個月大家不要著急。具體的政策會在年後向大家公布。大家今天隻負責吃好、喝好、玩好、過好年!”眾人聽了紛紛哄堂大笑,雖然不在談論書院,但是掩飾不住他們眼中的興奮。
終於夜幕降臨,張飛點燃了一堆炮竹,一些小孩子拿著炮竹在花園裏追逐嬉戲。叮叮當當的鑼鼓聲想起,戲班子開始唱大戲。數不清的美味佳肴端了上來。張飛沒有設置案幾,而是拿出了木工官署做的一個個圓桌和靠背椅,十多個人圍在一張桌子上,邊吃、邊看、邊聊。卻比一人一張案幾熱鬧的多。
&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nbsp; 張飛和蔡邕、蔡琰、典韋、趙雲、戲忠、陳群、趙風、夏侯蘭等人坐在一起,張飛看著自己的小班底,心中無限自豪。大家第一次坐這麽椅子和桌子,都感到很新鮮。一試之下,卻比跪坐在案幾前舒服多了。眾人紛紛稱讚,於是張飛就說讓木工官署的人,為大家一人打造一套。
打更的人提示大家新的一年已經到了,眾人互相道賀,張飛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紅包,給大家分發了下去,眾人拜謝。張飛又讓人給戲班包了紅包,畢竟大過年的還出來工作,多給點辛苦費也是應該的。眾人依次散去,紛紛回家休息。張飛也摟著自己的嬌妻,甜甜的睡去。
在喜慶的氛圍中,年假很快過去了。張飛頒下政令,宣布開放遼東書院,貢獻圖書給書院的人可以進書院學習,除此之外,家中有人參軍,或者在工坊園工作的人,優先進入書院學習。張飛又和蔡邕商議之下,宣布每月派出在書院學習之人,到各個縣、村傳授知識。一方麵考驗他們的學習成果,一方麵幫助更多的人讀書識字。遼東百姓走上街頭,紛紛奔走相告,比過年的氣氛還要熱烈。遼東也湧起了一陣參軍潮。
等到河水上的冰也有了融化的跡象,馬鈞忙不迭的安排人手四處安裝水車和翻車。陳群又鼓勵人們挖溝開渠,灌溉農田,然後由水車將河水源源不斷的送往農田裏。百姓種田省了很多力氣,紛紛稱讚張飛和馬鈞。
造船官署的人經過一冬天的設計、試驗,終於確定了樓船的圖紙和海船的圖紙,張飛看後非常滿意,下令全力開工造船。張飛又在汶縣,遼河入海口附近新建一大型船塢,既能造海船,又能建造河船,同時能容納數十艘船同時開工。平時就有周泰的‘破風’在周圍駐紮,防守。
鍛造官署的鐵匠也全力開工,打造了一批精良的武器裝備,迅速的運到軍中,給將士們裝備上。蒲元親自動手,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用精鋼打造了六副貼身軟甲,平時基本不影響行動,卻能阻擋刀劍的利刃。張飛等人都嘖嘖稱讚,張飛自己留了一套,給典韋、趙雲、甘寧、周泰、蔣欽一人一套。大家換上軟甲都覺得身輕如燕,招式靈活,對軟甲稱讚不已。
春耕將近,張飛又和馬鈞一起改直轅犁為曲轅犁,以家畜官署的人員訓練的牛為動力,人隻需要跟在後麵把住方向即可,極大的增加了耕地和開荒的速度。遼東的大片荒地被改造成了良田。軍屯田也正式開始實施,大片大片的麥子種下,不多久就長出了綠油油的麥苗。
工坊園的其他官署也開始全力開工,涉及各行各業的新式事物,流向遼東各地。張飛耗費極大的力氣打造的工坊園,第一次展示出了他的能力。遼東百姓每天都被新鮮的事物充斥著眼球,商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陳群製定了新的官吏考核和舉報製度,對於欺壓百姓的官員,查明證據之後,嚴懲不貸,不少官吏戰戰兢兢之下,都後悔在遼東買官,但此時已經無可奈何。
張飛將一月份造出的樓船,全部分配給甘寧,命他帶領船隊,前往徐州、荊州等富裕之地,趁著中原還沒有大亂,大力購買糧食。否則戰亂一起,糧價必然瘋長。好在釀酒官署規模變大,產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張飛的收入完全能支撐購買大批的糧食。
甘寧帶領船隊出發,斬浪刀開路,膽敢多要價格的都被甘寧嚇破了膽。不多久甘寧就滿載而歸,而且價格大大低於張飛的估計,張飛對此稱讚不已。又派出甘寧繼續收購,直至襄平附近新建的三座糧倉全部滿倉,張飛手中的金錢也所剩無幾的時候才罷休。
春耕來臨,張飛命‘疾風’前往缺乏勞動力的百姓家裏,幫助耕種。其他軍隊也以勞動代替訓練,使用耕牛和新的曲轅犁,四處開荒播種,將遼東的耕種麵積擴大了一半左右。麥子種下地去,加上水車的自動灌溉,很快長出了綠油油的麥苗。張飛看著漫山遍野的麥苗,激動地對陳群說:“若是今年能有個好收成,遼東在增加數十萬人,也不愁吃不上飯。”
陳群點頭同意,陳群也沒想到工坊園竟然能發揮如此大的作用,簡直像奇跡一樣,陳群道現在還感覺自己生活在夢裏。對張飛也是更佩服了。
轉瞬兩個多月過去了,張飛命人密切關注中原地區的消息,各個軍隊的擴充、訓練也如火如荼的開展著。張飛提供的糧食管夠,還時不時有些肉食、魚類之類的葷腥,將士們吃的好,幹勁也足。軍隊幾乎是一天一種模樣的向著精銳的目標前進。為了增加戰場經驗,張飛還組織了幾次模擬演練,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張飛所說的‘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已經做成匾額,掛在遼東所有軍隊的訓練場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