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唱片市場最後的曙光
字數:5653 加入書籤
nbsp; 因為早就打了招呼,公司下班前留了一位錄音師加班。
這次不是宋胖子,老麻煩他也不好意思。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上個月宋胖子為那五張專輯忙得夠嗆,天天加班,這個月閑下來,好歹也讓人家休息一下,放幾天假,喘口氣兒。
徑直到了錄音室,劉赫進去錄歌,林明和安然在外麵看了一會。為劉赫選的歌有兩首,一首是《啷個哩個啷》,另外一首是《曾經的你》。
這兩首其實哪一首以劉赫的身份唱,都不符合,因為無論是《啷個哩個啷》的玩世不恭,還是《曾經的你》的看透滄桑人世,都需要一定閱曆才能體現出來。但沒辦法,林明是真的找不到適合這個年齡段唱的歌,除非他腦子裏有個後世的千搜,可以隨時隨地幫劉赫查適合他年齡段能唱的歌來。當然,《青春修煉手冊》肯定是符合的,而且相當符合,都是十四五歲少年應該唱的歌曲。不過這首歌給了youthboys,就在7月的五張專輯裏,而且劉赫打死都不願意唱....
聽了一會,林明還是搖搖頭。劉赫的聲音的確有些問題,正處於發生期,雖然有一定唱功水平能彌補,但天然音色就不是唱功能解決的問題。這就好像隻有一米六的個,再多穿幾厘米的增高鞋,都沒辦法彌補實際身高差距。
想象一下,比較滄桑低沉感的《曾經的你》充滿了陰柔尖細,像個女孩子一般gay裏gay氣。而本該輕快灑脫的《啷個哩個啷》,卻用渾厚粗狂的聲音唱出來,是種什麽樣的感覺?
這個問題,隻能再過段時候,等十六歲以後,嗓音完全定型,才能徹底解決。
不過,仔細想想,這還算好的。
林明記得劉赫13歲左右,正式開始進入變聲期的時候,那聲音完全就是個公鴨嗓子,難聽至極。現在雖然還未徹底定型,但至少沙啞期過去,再過個一年半載,很快就會徹徹底底定下來,到時候以他的唱功,就能駕馭很多歌曲。
“走吧,我們去排練室,我教你唱兩首歌。”林明看到劉赫時而皺眉時而舒緩,就知道他在痛並快樂著。痛的是自己的嗓音現在有缺陷,快樂的是在調音師的幫助下,勉強還能入耳朵,至少證明自己唱得不難聽。
雖然有缺陷,不過劉赫畢竟是搞了多年音樂的,還是在想辦法改變自己的唱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看樣子,他短時間內是不會出來的。林明就幹脆拉著安然去排練室,準備去那教安然唱歌。
來到排練室,兩人坐下。林明一副為人師表的模樣,見四周無人,頓時又變成斯文禽獸,挨著安然坐著,輕嗅她身上的清香,惹得安然嗔怒不已,不斷地推擠他。
“別鬧,老婆,親親。”林明強行摟住了安然的肩膀,狡黠地把嘴巴湊過去想親安然的臉頰。他這模樣比平時的正經,相差甚遠。
安然被林明的哈氣弄得脖子癢癢,笑著又歪著腦袋,一邊使勁推他,一邊道:“誰是你老婆,喊非禮了啊。”
“你叫啊,你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理你的。”
難得兩人單獨時光,林明要是不調戲一下安然,怎麽促進兩個人的感情?那句話怎麽說來著,科學證明,適當的打情罵俏,是有益感情增進和身心健康的嘛。
兩人正糾纏呢。
“哐當。”
排練室的大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門忽然打開。
林明反應很快,連忙收回了頭,轉身往外看。
就看到梁曉嶽和張子琦正從外麵進來,因為排練室的大門在側麵,背對著林明和安然坐的沙發上,倒沒有看到他們的動作。
不過看到裏麵有人,梁曉嶽也挺驚訝的,說道:“林明,你在這兒做什麽?”
“教安然唱歌呢,給她寫了兩首歌。”林明一本正經地坐在原地,沒有半點捉奸現場的赧色。倒是安然霞飛雙頰,很是羞澀地低著頭,臉蛋紅彤彤地像個小蘋果,煞是可愛。
梁曉嶽道:“你來的正好,張子琦昨日銷量統計出來了,全國10142張,市場反響還不錯,前期的廣告投入沒有白費。”
“哦?”
林明點點頭,說道:“不愧是有粉絲基礎,加上廣告效應,首日銷量能賣一萬,的確很不錯了。接下來就等著慢慢發酵,等大街小巷全是張子琦的歌的時候,應該還有一輪銷量大爆發。”
照張子琦準一線的身份,以往一張不錯的唱片,首日最高銷量,撐死也就一千張上下。現在能有一萬張,增長了10倍,這是個相當令人滿意的數字。
至少在桃木公司內部,已經破了首日銷量記錄。
也許有人會問,張子琦好歹也是接近一線明星的水準,首日銷量怎麽可能會這麽低?全國隻要有十來萬個粉絲,就能輕輕鬆鬆破這點數字了吧。其實這是個誤區,原因有兩個,一,粉絲不一定會買你的唱片,也可能會從其它渠道聽了你的歌從而喜歡你。二,粉絲也有可能買盜版,畢竟盜版實在太多。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這個數字很低....在國內,盜版市場猖獗,很多一線歌手的銷量,一天下來都不一定能破萬。而且這個數字,會隨著年份增長,成反比例瘋狂下降。
如13年周銷量冠軍是魏晨,一個星期隻賣了5204張唱片,就已經成為當年的周銷量冠軍....而在06年的時候,年度周銷量冠軍是蔡依林的《舞娘》,一周是82298張。
雙方的比例接近16比1。
也許有人奇怪,這中間為什麽有這麽大的差距。為什麽隨著年份增長,經濟高速發展,唱片銷量反而逐漸下降?
這是什麽原理?
原因很簡單。
隨著mp3的流行,國人都在網上下載免費的音樂去了,根本不再關注實體唱片。06年以前,內地實體唱片市場迎來了最後的一抹曙光。在那之後,隨著數字音樂流行,唱片公司倒了一家又一家,比曾經猖獗的盜版光碟和磁帶,還要來得更加猛烈。
可能光憑文字,大家無法想象這是什麽光景。那舉個具體數據來說明一下當年的情況。
2005年,內地一年實體唱片總銷量為5400萬。
2006年,內地一年實體唱片總銷量為2300萬。與去年同比下降57.4%。
2007年,內地一年實體唱片總銷量為1460萬。與去年同比下降36.5%。與05年相比,下降73%。
2008年,內地一年實體唱片總銷量為980萬。與去年同比下降32.9%。與05年相比,下降82%。
2009年,內地一年實體唱片總銷量為500萬。與去年同比下降48.9%。與05年相比,下降90.7%。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010年,內地一年實體唱片總銷量為420萬。與去年同比下降16%。與05年相比,下降92.2%。
一係列的數據告訴你,短短五年時間內,國內實體唱片銷量縮幅了接近13分之1。這樣大的下跌,即便是頂級唱片公司,都可能會被拖垮。再守著賣專輯賺錢,就得虧得褲子都當出去。
所以說賣唱片在內地其實是不景氣的。真要賣,還是得去港城或者寶島出售稍微好一點。像張子琦上一張專輯,是去年九月份打造,總銷量30多萬,可接近一年下來,國內銷量不過賣了11萬張....
其餘的銷售數據,均來自寶島和港城。
這還是因為在零二年的時候,實體唱片市場依舊存在的情況下。因為這個年代mp3市場還沒有真正到來,網絡也沒有那麽多免費音樂下載。再加上此時大多數人還是習慣用隨身聽或者碟機聽磁帶和cd,使得實體唱片市場依舊存在。
放在13年,這個數據可能要縮20倍不止。
梁曉嶽說道:“不過專輯質量也不能忽視,如果這張專輯五首歌(起風了也放了進去)都能入圍今年內地流行音樂十大金曲,那麽明年五月份,將很有可能有去華語金曲獎的機會。”
華語金曲獎是華語樂壇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音樂獎項,每年5.6月份在寶島舉行。截止到2002年,內地得過此獎項的隻有兩位,菲姐和辣英,這兩位可都是天王巨星級的頂級天後,能夠拿到此獎項的難度,就可以知道有多大了。
林明道:“還是繼續加大廣告投入,在全國進行全方麵包裝運營。對了,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來,從明年開始,公司要轉換一下運營思路,因為唱片市場再過幾年,很快將進入低迷階段,死守著賣專輯,公司要血虧的。”
這也是林明才想起來的事情,不過桃木能從05年到15年中間這殘酷的10年生存下來,主要還是靠著公司運營方式思路轉變得較快,可能三位股東都是70末的年輕人,跟得上時代步伐。在mp3大力衝擊唱片市場後,轉而專門運營維護公司的音樂節品牌,將桃木音樂節的名氣在國內打了出去,營造了未來三天狂潮十多萬觀看人數的巔峰記錄。雖然光靠著音樂節肯定沒辦法養活一家大公司,但利用這個招牌,其實能做很多事情。具體內容,就不再詳細贅言。
林明隻知道,未來桃木成為了南方音樂公司巨頭,手上擁有的這個華語最盛大音樂節的名頭,功不可沒。
“哦?”
梁曉嶽奇道:“為什麽唱片會進入低迷階段?”
林明解釋道:“mp3你知道吧。比隨身聽還要小巧的播放器,它能在網上下載mp3格式的播放文件,我感覺以後,這種東西將徹底摧垮唱片市場。因為隻要買個mp3,就能無限聽取任何免費歌曲,誰還會再花錢去無休止地買唱片呢?”
“不會吧。”梁曉嶽皺著眉頭道:“這個東西我知道,不過市麵上最便宜的mp3,也要一千多元一個,這麽貴的東西,普通工薪家庭根本消費不起,現在還沒流行開來,怎麽會衝擊唱片市場?”
一千多元,相當於一般工薪階層兩個月工資了。打個對比的話,相當於後世5000元左右。花5000元買一個隻能聽歌的mp3,誰都不會這麽做。
除非錢多的沒地方燒,因此現在的mp3,還屬於富人階級的奢侈品。普通家庭都用著錄音機和隨身聽。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