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教育現狀

字數:5470   加入書籤

A+A-




    nbsp;   7月11日星期四。

    這天是張子琦在首都參加節目錄製的日子,也是林明期末考試最後一天。

    四中外麵車水馬龍,一輛輛公交車和私家車在擁擠的道路上來來往往。因為車流量大,還總有學生穿梭在車流的海洋裏,很容易出現緊急刹車的情況,使得每一個司機都開得小心翼翼。

    連日來的大雨,終於開始放晴。雖然不是烈陽高照,但至少天氣好了很多,空氣中濕漉漉的,有股潮濕的味道。就像是洗了一把臉,卻沒有用毛巾擦幹。

    林明走在學生的人群裏,周圍全是學生和家長。四中有一半的學生住校,四分之一走讀,剩下的四分之一則是陪讀。

    很多家長將孩子送到校門口,還不忘了囑咐各種考試秘訣,“兒子,沉著,冷靜。今天下午考最後一門大課數學,是你的拿分強項,隻要排到年級前100,二本十拿九穩。認真審題,千萬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知道嗎?”

    “毛利坨,難題考能力,易題考規範。如果這次考試題目難度大,你就要注意方法,量力而行。先將容易的,會的,能撈分的題目做完,然後細致規範檢查一遍,確定沒有問題之後,再去攻克難關。”

    “心態很重要,當年我高考那會,整個縣城隻有兩個人考上大學,其中為什麽就有我?就因為我比別人更加冷靜一點,女兒,放輕鬆,大膽去考。相信你自己能成功。”

    “欣欣,中午回家就別回家吃飯了,媽媽給你送到學校來。抓緊時間看看書,萬一剛好看到了下午的考點呢?媽媽沒讀過書,就指望你考上大學揚眉吐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人世種種,浮生百態。在這一刻,顯得淋漓盡致,倒是可憐了天下父母心,為了兒女操碎了心。

    林明看到了不止一個學生產生焦慮、不安的心態,雖然隻是高一高二的期末考試,但它決定了未來一年,你在班裏的地位排名和學習成績。更加決定了你這一年是否會繼續努力奮鬥的心態,考試排名,就是學生的一切,學生的生命。

    因為四中的學生,遠遠不像一中那麽光鮮亮麗,他們很多來自雲城周邊的農村,為了考上大學改變命運而努力拚搏。所以這一場考試,不僅是關乎他們現在的考試,也是關乎他們的未來,關乎他們一生命運的考試。

    林明就像是一個旁觀者,在一旁看著車流,看著那些校門口的學生,一個個匯進考場,而那些父母家長們的表情則更豐富一些,期許,憂慮,焦灼.....各式各樣的神態,組成一片浮世眾生的繪像。

    這就是國內應試教育的現狀。考試,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一考定終生。憑借期中和期末兩場大考,就決定了你在年級的排名,也決定了你未來是否能上名校,光宗耀祖。

    林明忽然有些恍惚,看著眼前這些惴惴不安的芸芸學子,腦中卻是浮現出了很多年後,在網絡上對於我們國家的教育製度如潮水般批判和唾棄.....

    那個時候,隨著時代發展經濟水平提高,網絡和新聞媒體廣泛開始關心教育問題。國內的應試教育製度實行了很多年,一直為人詬病。有人說,它扼殺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從小就為了應付考試而忙於學習,根本沒法培養課餘興趣愛好。還有人說,它有失於公正和偏頗,考試成績成了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命.根子,一切唯分高低是從,讓一些嚴重偏科的學生,自此被埋沒。更有人說,應試教育根本就是一種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糟粕,啞巴英語,高分低能頻頻出現,是國人最大的悲哀。

    甚至有人大肆鼓吹讀書無論用,說比爾·蓋茲中途輟學開辦公司,這才成為世界首富。他要是繼續完成學業,根本創建不了微軟。而且生活中到處都有連小學都沒畢業的暴發戶大老板,讀書出來,還不是得為他們打工?

    所以,讀書有什麽意義?還不如早點出來混社會,自力更生,用雙手努力創造自己的明天。等自己成了老板,就讓那些大學生給自己打工,告訴他們人生的意義不止是讀書那麽簡單。

    這似乎成了一種社會常態,特別是到了後來。大學生不如狗,研究生滿地走的年代。教育機製和讀書無用論,愈演愈烈,網絡上,隨處可見這樣的帖子。

    鋪天蓋地,如潮水一般。

    也有人反駁說讀書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為日後買車買房做鋪墊,擺脫家庭貧困的困擾。但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有無數的例子可以證明,學曆文憑並不是獲得財富的唯一標準。80-90年代下海經商的大部分人,很多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遇見一些暴發戶大老板,憑的是膽大心細,抓住商機靠自己雙手富裕起來。也沒見誰不讀書,就一定得窮一輩子。就好像林明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他的大舅方俊雄,就讀過小學二年級,照樣身家千萬。

    反而很多讀書出來的人,碌碌無為地過了一輩子。沒有任何作為,甚至到死的時候,住的還是單位分配的房子,留不下什麽遺產給子孫後代。林明後世大學有個兄弟的父親,80年代的專科生,當了一輩子大學老師,就是這樣的結局。

    所以這不是在後世互聯網上麵能看到的故事,其實每個人周邊就有很多現實例子,林明前世在學校成績不是最頂尖,但出來後憑借自己,也還是混得比一些學曆更高的同學好,甚至月收入差距非常大。

    這世上太多各種各樣的事跡,讓後世的人們越來越覺得應試教育機製實在有問題。逐漸將讀書妖魔化,甚至很多家庭開始思考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私下開設家庭課堂,從而讓他們擺脫應試教育,讓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不得不說,這似乎是一個社會進階的過程,就如西方那種興趣教育一樣,充滿了新式教育意義。但這隻是少數部分,精英教育的基礎,就在於自身溫飽之餘擁有一定財力。如果連溫飽都解決不了,也就談不上再來玩什麽興趣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問題。

    原來社會風氣對學曆文憑要求很高,好的大學文憑成為緊俏貨,愈發的顯得讀書的重要性。使得人們將讀書視為鯉魚躍龍門的唯一途徑,十年苦讀,看得很重。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十多年後,人們逐漸發現好的並不一定具備好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在林明當年出身編導班,班裏有的同學攝像技術好,有的同學有後期製作的才能。還有的幹脆混了四年,在網吧打了四年遊戲,什麽都沒學會。

    所以在林明看來,學習的重要性與否,其實在於你是否真的要去學某項技能,然後利用這項技能成為你生存的根本,上進的階梯,而非一定要待在課堂和書本上學習數理化,死記硬背不通變化。

    這也是他不批判韓寒式現象的原因。

    然而。

    他不批判,也並不代表去支持。

    因為那些雙手握在鍵盤上,天天批判應試教育的人們,永遠離不開電腦親身跑到農村裏去看看社會的現實和當代的現狀。

    &nb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sp; 在2002年,我們國家還處於一個努力建設經濟,為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的發展階段。國內的貧困人口有2800萬,可能有的人還覺得很驚奇,原來我們國家的貧困人口這麽少,12.8億隻有2800萬,說明我們國家的脫貧工作做得很好嘛。

    可如果大家去查一查貧困人口的意思,就不會這麽想了。貧困人口的意思,就是吃不起飯,讀不起書,看不起病,每天掙紮在溫飽線上的那些人們。簡而言之,是連飯都吃不起,衣服都沒兩件的,才叫貧困人口!

    這些人,別說讀書,連下一頓都沒有著落,就更不用考慮教育的問題。

    除此之外。

    再來看看農村人口比例,2002年,農村人口有8億多,占全國人口64%,平均收入是年/2476元,也就是說一個月大概在200元左右。勉強能解決吃飯的問題,說到讀書,就是強人所難。即便能上得起學,可能連課本費,都得到處去借。

    而在這個時候,我們國家實行義務教育製度,本身就是一種非常良心的教育。它讓那些讀不起書的孩子,有機會考上大學。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入城市,找份工作,養活自己的家人,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品質!

    所以那些在國內批評應試教育的悲哀,填鴨式教育有多差的人,就是一種笑話了。當你連飯都吃不起的時候,國家免費供應你讀書,用巨量的教育資金,來彌補龐大的人口基數。使人人上得起學,學得起知識,改變得起命運。哪怕這種教育是一種廣泛式填鴨教育,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國家本來就處於經濟發展階段,不僅要建設教育,還要兼顧國防、水利、公共設施、文化、醫療、城市化等等發展,哪有那麽多錢來學習西方國家,給你每個人都做針對性培養?

    不同的教育方式,本就隻能適應於不同的國家國情。當你出生在一個吃飯都困難的家庭的時候,能吃得起飽飯,讀得起書,就已經非常令人滿足了。何來的什麽精英教育,何來的扼殺孩子天性的問題?

    所以當人們在溫飽得以滿足,開始思考教育和生活品質問題的時候,可以理解。但要是全盤否定,那就純粹是吃飽了撐著。大家反思的不該是國家整體教育,而是富裕家庭自己的教育。

    你有錢當然可以選擇培養孩子興趣,讓孩子做某方麵的天才和精英。更甚至可以讓孩子出國留學,成為海龜。因為這是你的自由,也是你的權利。但當你吃飽喝足的時候,請你千萬別對那些還掙紮在貧困線上的人們指手畫腳,因為他們沒有錢去做什麽興趣培養,也沒有錢讓孩子出國留學去受到更好的教育,可他們同樣有受教育的權利。哪怕是那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也好過當一個沒有知識的文盲,一輩子在鄉下田間勞作,困在農村裏繼續祖祖輩輩貧困下去得好。

    因此。

    林明不反對那些靠自己才能,不去讀書,擁有自己一技之長去自謀生路的人。

    他反感的是那些吃著飽飯,還要挑三揀四。總以為自己是對社會現象和教育機製進行反思和批判,是對人民有益的反省性思維,是推動社會改革的主力軍,卻從未考慮過社會現狀和現實的人。

    這群人,才是社會的敗類和毒瘤。

    因為他們真正要維護的,從來都不是廣大人民的利益,而是自己這個階級的利益。他們隻是披上為人民說話的偽裝,來反對為人民謀取利益的教育機製。

    他們,應該被千刀萬剮。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