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穆良奇柯南附身啦

字數:3514   加入書籤

A+A-




    nbsp;   一縷縷濃煙飄起,在諾大的京城顯得非常壯觀。

    就在京城不遠處的山峰上,郭嘉和穆良奇看著濃煙飄起,穆良奇內心感慨道:大漢四百年的威望算是毀於一旦。在穆良奇看來,這燒的不是宮殿,而是尊嚴,威望,臉麵。現在大漢最後的尊嚴和臉麵也被袁紹等人丟在地上隨意踐踏了。

    郭嘉滿臉不甘和疑問的問道:“為什麽,為什麽會這樣?難道京城那些所謂的名門世家沒有派家丁進宮救駕嗎?”他想不通,平日裏那些世家不是自詡什麽忠君愛國嗎?現在呢?若是有一家前去護駕,也不止於此啊!

    穆良奇看著濃煙慢慢說道:“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嗯?”郭嘉不解看著穆良奇,為什麽要說這句話?

    看到郭嘉的不解,穆良奇說道:“君王待臣如手如足,那麽臣屬待君王則如五腑如心髒,內外相依,上下相隨,聯係緊密,渾然一體,君王待臣如犬如馬,那麽臣屬視君則如同路人,陌路相逢,冷眼相對,對麵相逢不相識,君臣分離,背道而行,君王視臣如泥土如草芥,任意踐踏,隨意拋棄,那麽臣屬視君則如強盜如仇敵,拔刀相向,怒目相對,如此,則民無寧日,國無寧日,天下無寧日,災難兵禍由此而生。”

    聽著穆良奇又詳細的解釋了一遍這句話的意思,郭嘉算是想明白了。兩次“黨錮之禍”早已讓大部分世家對劉氏王朝喪失了耐心,他們可能早已有了改朝換代的想法,找一個支持世家作為代言人。說起來還是他們劉氏自己不懂得珍惜啊!

    郭嘉看著還在飄起的濃煙,歎了口氣,轉過身,向山下走去。穆良奇看了郭嘉一眼,又深深的看了濃煙,便也跟著郭嘉走去。

    在路上,穆良奇開口道:“奉孝,其實有個推斷,我一直沒告有訴你。”

    郭嘉很是好奇的問道:“何事?”

    “你沒發現嗎?當司馬防問我們誌向時,絲毫也沒有責怪我們大逆不道。還有在跟荀彧說誌向時,他也沒有絲毫的責怪,當時我們的許下的誌向可是隻有在亂世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實現啊!”

    “你是說?”郭嘉驚恐道。

    穆良奇點了點頭,又說道:“我推測他們早已有了改朝換代的想法,而且,我還懷疑黃巾起義就是他們推動的!”

    郭嘉滿臉的不可置信,他有點亂,今天的信息量有點大,他搖了搖頭緩了緩,麵色沉重地說道:“你且說說你的判斷。”

    “太平道是由張角創建,並非邪教,隻是用醫術濟世救人的同時,傳播道家思想。不過張角醫術確實了得,治好了不少人,於是有了些名氣。然後經過百姓的口口相傳,張角逐漸被人們傳頌。因為當年天災人禍導致的饑荒比較多,大量的百姓,需要依靠信仰來堅持下去。就在這時被有心人看到機會,大肆宣傳太平道。而這個有心人就是世家!”

    “世家?”

    “對!世家則利用太平道策劃著另外一個東西:‘清君側!’‘兵諫’!而清君側的原因,在於第二次‘黨錮之禁’。而‘黨錮之禁’這帝王利用宦官對士大夫以及士族們的一次打壓。如果沒有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世家在背後支持,就算張角再有通天的本領也不可能這麽簡單就有所謂的百萬信徒。同時,還讓信徒遍及各州郡。”

    “以繼誌的分析看來,世家還出了不少的力嘛。那麽他們為了什麽?”郭嘉不解道。

    “世家幫張角宣傳當然是有目的。他們的目的就是我剛剛所提到的‘兵諫’。黃巾之亂的過程想必奉孝也應該很清楚吧。”

    “據我聽到的消息都說,張角暗中籌備兵馬,糧草,然後張角弟子唐周舉報,最後不得不提前舉事。極短的時間內,全國各地都有響應。”郭嘉回憶想了一下說道。

    “奉孝,你有沒有注意到,‘極短’這個詞,那麽問題來了。

    第一,兵馬糧草怎麽準備,靠那些窮的吃不起飯的平民嗎?

    第二,黃巾之亂能有如此浩大的聲勢,沒大量的有識之士幫他組織,張角一個人能行嗎?

    第三,都已經在籌備兵馬了,加上黃巾信徒如此眾多,世家都是瞎子,聾子,傻子,不知道黃巾這麽是要幹嘛嗎?

    第四,就算地方都瞎了,官員全部昏庸,那為什麽洛陽連點風聲都沒收到,一幫忠心耿耿的大臣們就當什麽都沒發生,需要靠一個外人來舉報才有反應,這正常嗎?

    第五,舉事號稱三十六渠帥,沒有詳細的規劃和有組織性的處理,短時間內同時舉事是不可能的,那張角有那麽大人脈嗎?”

    穆良奇的一連串疑問把郭嘉問懵了,再加上今天發生的事情,郭嘉的理智已經偏向穆良奇,他還在思索,這件事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

    看到郭嘉還在思考,穆良奇又繼續說道:“黃巾初期一路高歌猛進,勢如劈竹,朝廷軍隊節節敗退。而先帝被這麽大聲勢嚇到後,聽從士大夫的建議解除黨錮之禁,並發布繳文。然後關於黃巾的負麵消息也開始不斷傳出,如燒殺搶掠,如軍機渙散,各自為戰。你不覺得很奇怪嗎?是不是太巧合了?我想應該是那些世家因為達到了目的,撤掉了在黃巾軍中的家族子弟,放棄了黃巾軍。”

    穆良奇停了停又繼續說道:“黃巾之亂最後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首先不是先帝,因為黃巾之亂已經嚴重影響了他江山的穩固。其次不是宦官,因為他們的利益全靠天子來保障,他們的權利也來自於天子,天子損失就是他們的損失,這也是宦官這麽備受天子信任的原因。

    接著不是張角以及帶領的黃巾軍,因為他們徹底成了賊寇。那麽答案顯而易見了,就是那些以士大夫為代表的士族。因為‘黨錮之禁’解除,他們在朝堂占有更多話語權,不再被宦官集團壓製。其次士族借助這次機會,可以大肆侵占那些原本有主的土地,並有理由擁有自己的家兵,這買賣包賺不賠啊!”

    說道這,穆良奇在回頭看向天空中的濃煙說道:“所以,我要是那些世家絕不會在袁紹等人攻打皇宮時去保護天子,而是等到宦官殺得差不多的時候,才會以一種忠臣的麵目前去救駕,若是我沒有猜錯的話,每個世家在軍隊裏都會有幾個探子,現在估計他們已在回去的路上了吧!”

    說完,穆良奇便看向京城,他的目光好像透過了重重的阻礙,越過大山,穿過護城河,看到幾個騎士正騎著馬在街道上飛奔。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