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五百三十四章
字數:2440 加入書籤
灰衣老者說到這裏,略停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原來各城城主率領兵馬退出無憂城之後,幾位與青岩城城主不和的城主暗地裏聚在一起商議,以為青岩城城主一心要做盟主,一旦上位之後,絕對不會放過自己,索性趁其不備出兵偷襲,滅掉青岩城之後,青岩城的地盤、人口和財由幾位城主平分。這幾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輩,知道青岩城勢大,若是被青岩城先下手為強,自己非得被滅族不可,是以議定之後,他們立即聯絡相熟的城主,各自調兵遣將,趁著夜色直撲青岩城兵馬大營。
“徐福治下的三十餘座城池之中,以青岩城實力最強,兵馬最多,其它諸位城主對青岩城都是十分忌憚,輕易不敢得罪青岩城,隻是十幾家城主聯起手來,將士要多過青岩城兵馬,是以突襲之時,這些城主和手下的兵將都是肆無忌憚。各城派出的兵馬突然襲擊青岩城大軍的駐地,一邊砍殺毫無防備的青岩城軍士,一邊順勢放起火來,青岩城城主和手下的家臣、將軍沒有想到這些城主竟然如此膽大,沒有絲毫提防,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亂軍之中無法糾集人馬抵抗,隻得棄了大營逃走。青岩城的軍士失了首領指揮,雖然頗為強悍,卻也無法抵擋敵軍的圍攻,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殘兵敗將抱頭鼠竄,情形淒慘之極。”
厲秋風聽灰衣老者說話,暗想我曾與丁觀、葉逢春等人談論過扶桑人,都以為扶桑人行事詭異,隻圖眼前之利,壓根不會去想以後會怎麽樣。是以與扶桑人周旋,絕對不能以常理度之,猶如麵對一條毒蛇,不可有絲毫馬虎托大。如柳生宗岩這個老賊,一心想要傾覆大明江山,卻壓根不去思量隻憑著他手下幾千名族人,怎麽能與中土千千萬萬的漢人相抗?正因為朝廷大佬不將柳生老賊一夥放在眼中,以為這些扶桑奸賊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至於愚蠢到膽敢以蛇吞象的地步,這才被柳生老賊所乘,任由他在關內關外興風作浪,殺傷了許多人命。還有倭寇禍亂東南沿海,殺傷軍民無數,已成心腹大患。朝廷卻將倭寇視為癬疥之疾,以為隻有韃子才是心腹大禍,是以並未全力將其撲滅,沒想到倭寇猶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強大,終成尾大不掉之勢。若是朝廷肯任命一二良將,全力圍剿倭寇,又怎麽會讓這些奸賊如此囂張?聽這個老家夥說話,青岩城城主也好,其他城主也罷,都是一些做事從來不講究深謀遠慮之輩。這些人或許能夠囂張一時,但是想要長久稱霸,那是差得遠了。
厲秋風思忖之際,隻聽灰衣老者接著說道“這場混戰一直到天亮才漸漸停了下來,青岩城的兵馬被打得潰不成軍,死傷無數,殘兵敗將逃離無憂城,各自尋找生路。此時其他各城城主知道青岩城大敗虧輸,起了打落水狗的心思,各自帶著人馬前來撿便宜,截殺青岩城的敗兵,搶奪軍械旗幟。青岩城的將士人人隻恨少生了兩條腿,丟下手中的刀槍和從無憂城百姓手中搶來的錢財,狼狽逃向東方。
“眾城主打敗了青岩城城主之後,兀自不肯罷休,又將依附青岩城的六家城主的兵馬圍住,逼迫六位城主投降。其中四家城主投降,隨即被殺,其餘兩家城主見勢不妙,率領手下的兵馬拚命突圍。雙方又是一場混戰,雖然想要逃走的兩家城主全軍覆沒,但是參與此戰的各家城主也是損傷慘重。
“兩場混戰之後,見了血的軍士們猶如一頭頭餓狼,再也按捺不住,不隻在無憂城外劫殺路過的百姓和客商,最後竟然成群結隊闖入無憂城屠殺百姓,奸子,搶奪財物。此前各家城主率領兵馬攻入無憂城之時,城中已經遭遇了一場大劫難,死傷了數千百姓,被搶走的銀錢更是不計其數。不過其時青岩城城主一心想要將無憂城掌控在自己手中,自然不能將無憂城弄得不成模樣,隻以下令手下的兵將阻擋其他城主手下的兵馬胡來,又殺掉了數十名趁亂打劫,放火燒房的地痞無賴,這才將無憂城保住。&nbp;眼下青岩城城主已經逃走,各家城主手下的兵將再無絲毫顧忌,竟然化身為強盜響馬,衝入無憂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憂城煙火四起,登時變成了人間地獄。
“初時各家城主還派人曉諭自己手下的將士,不許搶掠百姓,怎奈這些軍士已經殺紅了眼,誰都不想停手。有一些強橫之輩還大聲叫罵,揚言老子為了你們拚命殺敵,九死一生,僥幸活了下來,搶一些銀子、女子又有什麽過錯?眾城主見此情形,擔心激起兵變,隻得任由軍士在無憂城中胡作非為,反正他們殺的都是無憂城的百姓,搶的都是無憂城中百姓的錢財,與自己沒什麽幹係。而且有的城主卑鄙無恥,竟然也帶著親兵趁亂殺人放火,搶奪錢財和女子。數日之間,原本好好一座無憂城,已經到處都是屍體和斷壁殘垣,再也不是原來那座富麗堂皇、百姓數萬的大城了。
“眾城主聯手打敗了青岩城城主之後,又商議推舉新盟主。其中幾個勢力強大的城主野心勃勃,比青岩城城主還要蠻橫,一心想著稱王稱某霸,絕對不肯居於他人之下。是以眾城主每次聚集在一起商議推舉新盟主,都會吵鬧不休,甚至廝打成了一團。而數十座城池的兵馬俱都駐紮在無憂城左近,不時有衝突發生,不出半個月,竟然打死打傷百餘人。有些勢力較小的城主見勢不妙,生怕自己被大城吞並,急忙帶著手下的兵馬匆匆離開無憂城,逃回自己的城池去了。而那些勢力強大的城主彼此不服氣,竟然在無憂城外縱兵廝殺,直殺得已橫遍野,血流成河,兀自不肯罷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