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五百四十四章
字數:2316 加入書籤
鬆山一鷺說到這裏,略停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韃子兵上岸之後,看到岸上到處都是扶桑兵將的屍體和扶桑軍遺棄的兵器營帳,對扶桑人越發鄙夷,以為扶桑人都是膽小愚蠢之輩,壓根抵擋不住韃子大軍的圍攻。依照韃子主將的打算,原本想要揮師追殺逃散的扶桑兵,一直攻至扶桑國都城,隻是因為扶桑國到處都是高山,敗兵逃走之後潛入山中,韃子兵無法追殺,隻得在岸邊紮下營寨,再作計較。
韃子主將見扶桑軍不堪一擊,心中大喜,以為滅掉扶桑國並非難事,是以在大帳之中飲酒作樂,絲毫不顧忌扶桑人會有什麽異動。隻是他雖然是一員驍勇善戰的將軍,此前卻並未統帶水師與敵人廝殺,更沒有到過扶桑國這等詭異地方,不曉得水師在海上與敵人廝殺與在陸上與敵人廝殺全然不同。當晚他在大帳中喝得酩酊大醉之時,海上突然起了怪風,東征大軍之中有不少軍士是大宋水師的降卒,這些軍士熟諳海上的情形,看到怪風乍起,立時知道要有大風浪來襲。隻是這些軍士原本並不想投降韃子,隻是上官向韃子投降,他們隻能被迫跟著投降,隻是心中並不服氣。待到被編入韃子水師之後,又被韃子兵、色目兵譏諷侮辱,甚至拳打腳踢,這些人對韃子越發痛恨,此時眼看著海上就要掀起巨浪,他們不隻沒有出聲示警,反倒互相通氣,打算大風浪襲來之時立時棄船逃走,讓韃子兵和色目兵船毀人亡,沉到海底去喂王八。”
厲秋風聽鬆山一鷺說到這裏,想起當日哲別講述無衣門來曆的情形,暗想這個老家夥所說之事與哲別所講沒有什麽差別,想來沒有扯謊。可歎那些漢人軍士被韃子欺壓,來到扶桑之後為了報仇血恨,竟然不惜和韃子一起沉入海底。昔年大宋忠臣良將不少,最後亡於韃子之手,著實令人歎惜不已。
厲秋風思忖之際,隻聽鬆山一鷺接著說道:“午夜之時,滔天巨浪將韃子東征大軍吞噬,大風刮了三天天夜方才平息,待到風平浪靜之時,海上岸上到處都是屍體和破碎的船板,十餘萬將士幾乎盡數死於風浪之中,僥幸未死的幾百將士被扶桑軍生擒活捉,押解到都城斬首示眾。
“主事大臣接到扶桑水師全軍覆沒和韃子軍攻破石牆的稟報之後,以為抵擋不住韃子大軍,原本打算立即帶著愛妾和金銀珠寶逃走,沒想到海上狂風突起,竟然不用一兵一卒,便將韃子大軍打得全軍覆沒,心中大喜過望,以為此乃天助,非人力之所能及。扶桑王族和朝廷諸臣也以為是天神顯靈,庇佑扶桑人,便將這場大風稱為神風。眾人彈冠相慶,歡欣不已。
“忽必烈派東征大軍出海之後,以為必定能夠踏平扶桑國,隻等著在大都接受獻俘,沒想到俘虜沒等來,卻等來了東征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自從韃子興起之後,除了在襄陽被宋軍擊退之外,從來沒有過十幾萬大軍被擊破的敗績。是以接到軍報之後,忽必烈勃然大怒,發誓一定要滅掉扶桑國,洗雪戰敗之恥。依照他的心思,原本打算立即出兵攻打扶桑國,隻是東征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水師戰船所乘無幾,即便能夠重新集結數十萬大軍,但是倉促之間無法搜集到足夠的戰船,大軍仍然無法出海。忽必烈隻得強壓心中的怒氣,嚴令工部督促工匠不分晝夜建造戰船,若是延誤了大軍東征,工部尚書以下的官吏,連同船上的工匠全都要被斬首示眾。
“待到戰船建造完成,已是兩年之後。韃子糾集起二十萬大軍,乘坐戰船浩浩蕩蕩殺向扶桑。隻是這番出征與第一次東征幾乎一模一樣,雙方甫一交鋒,扶桑軍大敗逃散,韃子兵攻到岸上,正要直撲扶桑國都城,海上又起了大風浪,將韃子大軍的戰船和兵馬毀掉了十之,僥幸未死的韃子兵將被扶桑軍抓住,押解到都城獻俘。隻是這次抓到的韃子兵和色目兵、漢人軍士多達幾千人,主事大臣下令殺掉其中幾名將軍,將剩餘的俘虜當作奴隸,賞賜給有功的扶桑將士。這些俘虜不甘心做扶桑人的奴隸,有的打算尋機刺殺家主,有的整日想著偷偷逃走。隻是扶桑人對他們看管極嚴,沒等他們下手殺人和逃走,便被扶桑人發覺,大半被扶桑人殘殺,隻有極少數俘虜逃走,不知所蹤。”
鬆山一鷺說到這裏,略停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元酋忽必烈兩次派遣大軍東征,喪師十餘萬卻未能踏平扶桑國,自然不肯罷休。隻是韃子雖然入主中原,但是漢人並未屈服,不時有漢人舉兵與韃子對抗。韃子兵東征西討,疲憊不堪,已經無力大舉東征。許多大臣知道若是還要東征扶桑,非得惹出大禍不可,是以紛紛上書勸諫忽必烈,以為扶桑隻是蕞爾小國,又在汪洋大海之中,與中土相隔萬裏,即便攻占扶桑國也沒有什麽好處可言。而漢人之中有許多英雄豪傑,他們才是大元的心腹大患,若是不盡快將這些漢人斬殺,必定後患無窮。
“忽必烈雖然心有不甘,但是知道這些大臣說的話頗有道理,隻得強壓心中怒氣,打定了主意要先掃平中原各地不肯臣服韃子的漢人,再糾集兵馬大舉東征。他以為韃子兵天下無敵,漢人膽小懦弱,隻須將漢人中的英雄豪傑斬殺,尋常漢人百姓嚇破了膽,自然不敢再與韃子為敵。沒想到漢人百姓竟然不怕韃子兵的殘殺,義軍風起雲湧,在各地與韃子兵連番激戰,直到忽必烈駕崩,也沒有騰出手來東征扶桑。其後幾個韃子皇帝不是荒淫享樂,無心處置朝政,便是一心想要成佛成聖,整日與喇嘛在宮中胡天胡帝,哪有心思興兵攻打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