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一百一十五章
字數:2353 加入書籤
慕容丹硯聽黑衣人說到這裏,忍不住開口說道:“這倒奇了!我雖然沒有見過楚大俠,不過聽閣下講述唐門大戰的故事,想來楚大俠內外兼修,是一位了不起的大高手。以楚大俠的內功修為,就算身處水深火熱之絕境,也是水火不侵,足以全身而退,又怎麽會在扶桑國患了重病,險些喪命?”
黑衣人聽慕容丹硯說完之後,點了點頭,口中說道:“姑娘說的確有幾分道理。隻是依在下看來,姑娘似乎初到扶桑國,不曉得這裏的詭異之處。扶桑國孤懸汪洋大海之中,與中土全然不同,國中遍布高山大河,處處透著詭異。在高山密林之中,不隻有毒蛇猛獸,而有許多奇異的毒花異草。這些毒物看似平常,卻能彌散出害人的毒氣,讓人不知不覺之間中毒,待到驚覺不妙之時,毒氣已是深入肺腑,再難活命。在下武功修為稀鬆平常,不過對用毒一道倒也略知一二。武林高手能以內力對抗毒物,那是因為內力深厚,能預先察知毒物襲來,以內力封閉九竅,方能百毒不侵。即便有些許毒物侵入體內,也能以內力將毒物驅除。隻是扶桑國這些毒花異草與中土全然不同,老祖進入荒山之時,壓根不曉得身邊的花草有毒,待到驚覺不妙之時,毒物已經深入髒腑之中,即便內功再深厚,也無法與毒物相抗。”
黑衣人說到這裏,略停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姑娘和這位英雄初到扶桑,也要提防毒物侵襲。眼下正是寒冬,山野一片荒涼,那些毒物因此蟄伏,對兩位倒是一件好事。待到春暖花開之時,兩位須得小心在意,絕對不要靠近那些沒有見過的花草,切記,切記。”
慕容丹硯聽黑衣人如此說話,點了點頭,口中說道:“閣下說得頗有道理,是我想得左了。”
慕容丹硯話音方落,厲秋風接口說道:“出手救下楚大俠的那人,想來就是黃金寨中的高手罷?”
黑衣人沒有想到厲秋風竟然說出這樣一句話來,心中一凜,不由看了厲秋風一眼,口中說道:“正是。難道閣下聽說過此事麽?”
厲秋風搖了搖頭,口中說道:“我在蜀中之時,雖然聽說過楚大俠的故事,不過隻是隻言片語,所知不多。隻道楚大俠威震江湖之後,便即隱退於世外桃源,不知道他做了碧雲寨寨主,更不曉得他到了扶桑國。”
厲秋風說到這裏,看了黑衣人一眼,略停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隻是我與閣下雖是初次見麵,又生了誤會,隻是閣下出手之時並無絲毫邪氣,頗有俠士之風。閣下是楚大俠的傳人,以閣下的武功人品推斷,楚大俠必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大豪傑。楚大俠離開中土,遠渡扶桑,雖然身處海外,卻也不失英雄本色。閣下是楚大俠的後人,必定謹記楚大俠的教導,豈能輕易受人驅使,來到這裏與咱們為難?是以我猜測黃金寨能請動閣下出馬,必定是因為閣下欠了黃金寨一份大大的人情。恰好閣下提到楚大俠初到扶桑國之時陷入絕境,被人所救,我猜測救人的必定是黃金寨的高手。閣下感念黃金寨救助過楚大俠,才會答應黃金寨所請,來與我和慕容姑娘為難。”
黑衣人聽厲秋風說話,臉色陰晴不定,似乎正在思忖什麽事情。待到厲秋風說完之後,黑衣人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口中說道:“實不相瞞,先前在下折在閣下手中,心中頗不服氣,以為自己偶有失手,這才被閣下所乘,是以還存著一絲僥幸之心,想著有朝一日,與閣下放手再戰一場,以分勝負輸贏。可是閣下方才這番話,讓在下佩服得五體投地。論武功在下不是閣下的對手,論智計更是差得遠嘍。中土有一句話,叫作自古英雄出少年,又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古人誠不欺我!”
慕容丹硯聽黑衣人說話,心中頗為不屑,暗想這個家夥明麵上向厲大哥服軟,依我看也不盡然。先前他被厲大哥擊敗,落在咱們的手中,擺明了並不服氣,方才被厲大哥猜中了他的心思,此人心中驚懼不假,不過真正讓他佩服厲大哥的可不是那幾句話,而是厲大哥話裏話外送了他幾頂高帽,說他人品端正,不肯受人驅使,隻是昔年黃金寨救了楚天舒的性命,這個家夥身為楚天舒的後人,這才心甘情願地受黃金寨的驅使。此乃仁人誌士之舉,高風亮節,讓人敬佩。這個家夥將高帽戴在了頭上,心中歡喜,才會說出這幾句好話來回報厲大哥。
慕容丹硯思忖之際,隻聽黑衣人接著說道:“不過在下幫著黃金寨做事,倒也並非全是因為他們救過老祖。當年黃金寨寨主救下老祖,將他帶到黃金寨中,耗費了許多心血,才將老祖體內的惡毒驅除。老祖僥幸逃生,對黃金寨寨主頗為感謝,但是要說老祖因為此事便會任由黃金寨寨主驅使,那是絕無可能之事。老祖雖然並非出身名門正派,卻也知道仁義二字,若是被人救了性命,便會甘心受人驅使,不分善惡去幫人做事,老祖寧願自行了斷。他在黃金寨養傷之時,得知黃金寨中之人都是昔年蒙元大軍攻打扶桑國之時的殘兵敗將的後代。這些人雖然大半都是韃子,不過畢竟來自中土,與漢人同宗同祖,老祖心中難免有幾分香火之情。更讓老祖吃驚的是黃金寨寨主仍然以華夏子孫自居,做事公正,不失漢人俠義之風,這才放下戒備之心,與黃金寨寨主結為好友。後來黃金寨遭遇危難,老祖出手相助,打敗了強敵,救黃金寨於危難之中,雙方交情越發深厚起來。老祖一生未曾娶妻,收了兩位流落到扶桑避禍的漢人為徒,他與黃金寨寨主雖然先後離世,但是兩人的後人仍然交情深厚,一直傳到了在下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