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動身起程
字數:3689 加入書籤
兄弟四人一番酒宴下來,李皋同樣問出了父母對李旭不惜身家賄賂虢國夫人謀越州刺史的疑惑。
李旭有口難言,總不能跟他說,再過五年,現深受陛下信任,兼任範陽、平盧軍節度使,河北采訪使的安祿山會造反率軍攻破兩京,盛唐轉瞬變成兵禍連連的亂世吧。
自己謀越州刺史的目的,一則是為了躲避北方戰亂,二則看局勢發展謀點別的想法。
但這些是絕不能告知任何人,否則砍頭的罪是輕,還得連累整個曹王府。
君不見,李隆基僅僅聽信李林甫之言,便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先廢為庶人,不久就賜死。諾真傳出曹王府有不軌之舉,在李隆基眼裏,這等旁係宗親肯定是滿門抄斬的下場。
李旭隻得一臉輕佻道:“越州治所會稽繁華似錦不輸長安,更有以膚白貌美名冠天下的越女,是天下最多的風月美女繁華之都,素有仙都之稱。小弟畢生隻愛美女和金錢,對會稽自然心生向往……”
諾非對李旭知根知底,李皋差點就信了,諾真好美女,李旭怎沒對其酒肆裏買來的那些漂亮胡姬**?常常在胡姬們的環繞下顯得局促,沒有一點風流公子該有的做派。
李皋不信二弟的滿口胡謅,二弟不想說,也隻能將疑問埋在心底。
反而是兩個血氣方剛的弟弟被李旭一通胡吹越女的皮膚是如何雪白細膩、貌比九天玄女,腰身輕揉堪堪一握,給激的眼冒精光,吵嚷著要跟著李旭一起去越州。
“你們兩個莫非皮太厚,不記父親的鞭子了?”
李皋指著兩個弟弟取笑道。
憧憬著和二兄一起去越州鑒賞越女的李謹、李湫二人想起父親平日見他倆不用功讀書習武,提著鞭子就是一頓抽。諾是得知他倆想跟著二兄去越州,估計抽一頓是輕的,還得被禁足一個月再抄《論語》五十遍。之所以不罰抄個百八十遍,實在是紙有些貴,李戟心疼錢。王府一年進項才兩三萬貫,哪那麽奢侈拿紙不當紙。
李謹、李湫倆打了一個寒顫,訕笑著:“還是二兄一個人去越州吧,咱兄弟倆還得留在家侍奉雙親呢。”
“哈哈哈,你倆個就是怕挨父親的鞭子。”
李皋與李旭兩個沒有一點做哥哥的樣子,竟拿兩個弟弟挨鞭子的臭事當酒宴的笑料,讓兩個弟弟悲憤不已。
……
此去越州赴任,李旭本打算帶上淩兒、媚兒兩侍女,小廝李阿奴,兩書童李函、肖寧和淩兒父親郞庭就行了。
李戟一瞧,兒子帶的仆役裏連個護衛都沒有,此去千裏,路上遇到匪盜怎麽辦?
身在朝中的他,雖對民間了解不多,可也耳聞盛世之下掩藏的隱憂。
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貞觀、開元年間的大唐,隨著豪強兼並土地愈演愈烈,均田製早以明存實亡,很多百姓失去土地後要麽淪為流民佃戶,要麽上山、下江河湖海為匪為盜。
二郞此去越州,南下即要穿過重重大山,又要過諸多大江大湖,皆是匪寇亦聚集之地,這一路上了朝廷名單的大匪就有好幾股。
為此,李戟從府中挑了二十名身手不錯的護衛由侍衛頭領秦皓統領護佑李旭南下的安全。
長安城南明德門外,李旭向前來送行的爹娘、兄弟道別。
見兒遠行,鄭仲控製不住傷心落淚,一再拉著李旭的手囑托他路上小心,到會稽後記得回封家書報平安。
李戟全程虎著個臉,見妻子不滿的瞪過來不由苦笑,家有河東獅吼做個主都難,隻得和顏悅色叮囑李旭:“到會稽後,你便是越州刺史,手掌越州百萬黎民生計,切莫再像之前不務正業遊手好閑。多多關注民生宣揚教化做些政績出來,為父也好在朝中活動一二,說不定一兩年後就能調你入京……”
父親竟還沒放棄讓自己當個京官的打算,李旭隻得祈求老天千萬別讓父親成功,不然就悲劇了。
“二弟……”
“二兄……”
李皋、李謹、李湫三人手中各拿著一枝剛折的柳枝遞給李旭,“你此去越州,恐一兩年都難回家一趟,兄弟們沒什麽可送的,隻得折柳相贈以寄我等思念之情。”
李旭苦歪歪的收下三枝掛滿半指長嫩芽的柳條,腹誹不已,“沒什麽可送,哪怕送卷紙也行啊,路上可以用來擦屁股。柳條能幹嘛?插河邊讓它生根發芽生出枝椏後,好讓離別之人折了互贈?”
可憐了長安城外的柳樹,春風之下本是生機盎然之時,硬生生被離別之人給折成了光杆。柳樹心裏估計都快哭死了,我這是遭了什麽罪造了什麽孽啊,你們人類離別就離別吧,幹嘛老折我的枝椏來寄情?寄情又能寄幾日?
……
李旭拱手長楫拜別依依不舍的父母兄弟,領著一票人馬駕著馬車踏上了南行路。
花費三日走子午道穿越終南山進入漢中盆地,抵達梁州治所南鄭後,李旭決定在此休息幾日養精蓄銳,再從當地人那打探下,可否從南鄭城外直接乘船走漢水入長江,如果可行就不需要再去穿越大巴山了,剩下的路程全是水路,無疑會輕鬆快捷許多。
派去打探消息的李阿奴滿頭大汗的回來,神色有些沮喪,“郞君,某從城中行商那打聽到眼下漢水水位尚低,很多地段是急流險灘不宜走船,要等到夏季來臨降水增多,漢水爆漲才能通船。”
“看來隻能再走一段山路了。”
李旭翻出自己以前參照秘書省所藏的大唐堪輿圖結合自己前世的記憶繪製在宣紙上的地圖。上麵清晰的標記了從京畿道入漢中盆地的四條道(子午、儻駱、褒斜、陳倉),再由漢中入蜀的三條道(洋巴、米倉、金牛)。還有一條道是從隴右入蜀,不過這條路除了三國時期鄧艾滅蜀走過外便很少有人走,不被世人放在心上,李旭本著完美無缺的心態添在地圖上。
李旭拿出的地圖很大,寬有十八尺長有十二尺,大唐各道、州、縣城池、關隘及邊關軍鎮戍地,四周鄰國都標記在上麵,連江河湖海山脈都有標記,包括從京師長安延伸至各地的官道、沿途設立的驛站,李旭都不遺餘力的勾勒了出來,並采用後世地圖貫用的符號代指。
能繪出此地圖,除了記憶外,得益於李旭身為宗室又是國子監的學生可以出入秘書省查閱書籍圖冊。
別具一格的地圖將秦皓等人吸引了過來,圍在展開的地圖邊滋滋稱奇。他們第一次在地圖上看到大唐的完整疆域圖,原來是如此的廣袤,山川走向原來是這樣,眾多聽都沒聽說過的州縣在地圖上清晰的標記著。與大唐為敵的吐蕃疆域竟不比大唐小多少,臣屬於大唐的北方胡人部落原來分布在這個位置,原來大海之外還有這麽多島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