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有緣無分

字數:4487   加入書籤

A+A-




    新刺史到任,在越州作威作福多年的袁頌,心不甘情不願的向李旭移交權利。

    從今往後,諾是李旭不想用他的話,袁頌基本上就是個表麵上看起來地位頗高,僅在刺史之下,實則毫無實權的上佐官,混吃等死了。要是惹李旭不快,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身為他上官的李旭給他評個下下姿上報吏部,不是貶官就炒魷魚滾蛋了。

    更何況,袁頌見到李旭時整個人都不好了,由其是看過告身後,我了個去,竟還是宗室。頓時對李旭恭敬有加,順便還送了五十錠黃金,每錠重十兩,令李旭對其刮目相看啊。

    “看來越州真是來對地方了,繁華到一個長史隨隨便便就拿出五百兩黃金還不帶喘氣的。”

    看在黃金的份上,李旭如同見到多年老友一般與袁頌拉起了家常。

    從越州特產談到膚白貌美的越女是如此多嬌,再到會稽城各個青樓的名妓拿手絕技,直到天黑了,一老一少才依依不舍的別離。

    兩人一別,臉色立馬就變了。

    袁頌心疼自己五十錠金子,回去的馬車上那是唉聲歎氣,官不撩生了啊!

    “小兔崽子,拿老夫的金子拿的真是爽快。”

    想起李旭看到金子時,沒絲毫婉拒的意思就收下了,一幅心安理得的模樣,袁頌氣不打一處來,但想到以後的日子又發起愁來。

    “但願別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主,不然過段時間就來索賄,我還過不過日子了?”

    愁眉苦臉的袁頌歎道:“說白了還是自家的權勢不足啊。”

    做為在越州經營數十年的豪強,麵對一個親王的子嗣也不得不低頭,何況對方官階還足足比自己高了六階。而且依朝廷貫例,即使宗室子弟蒙蔭授職,也不會直接授予上州刺史這麽高的官階。姓李的才十五歲就授得越州刺史,隻能說明朝中有人,還是手握實權的那種。

    “看來得派人往長安走走門路了,不然老窩在越州做一個無實權的長史,隨時都會被朝廷派來的上官踩一回。”

    ……

    見個麵就得五百兩金子,李旭都快高興壞了,換算成銅錢,那可是足足五千貫錢啊,按個數來算就是五百萬錢。

    “一個小小的長史輕輕鬆鬆拿出五百兩黃金,看來這幾年他在越州沒少貪啊。”

    肖寧捏著下巴,一陣感慨。

    “貪不貪無所謂,隻要他知趣聽話,別給我搞幺蛾子就行。”

    李旭無所謂。

    在全唐詩記載,繁華地、十二衢,惟會稽、長安,唐代兩大繁華地的越州任長史,這幾年沒刺史在上麵壓著,或者說分一杯羹,不吃的滿腦肥腸誰信?

    何況袁頌看起來就不像個兩袖清風的官僚。

    隻要姓袁的不欺我年少無知,企圖駕空我,李旭覺得暫時沒必要把姓袁的搞掉。

    “淩兒、媚兒、肖寧、李函,你們幾個這幾天就別忙別的了,跟著我把越州官場上的事理清楚,各個衙門的賬冊全理一遍。按我之前教你們的收複記賬法、少陽數字重新編製成冊……”

    幸好前世在校時學習了收複記賬法,編製的賬冊簡單明了。

    至於少陽數字,這是李旭宣稱改進的天竺數字,即後世的阿拉伯數字。

    在李旭看來,既然是我改進的,那就沒那群衝出阿拉伯半島沙漠不過百餘年的遊牧民什麽事了,命名權自然歸我所有,從此以後,它就叫少陽數字。

    由其是天竺數字還沒有0的概念,也就是說0是李旭創造出來的。

    從此以後,全世界所有人用0都會想起我李旭的大名。

    一股自豪感驟然湧起!

    “喏……”

    四人一聽,心想這工作量得多大啊,得搞多久才搞得完?頓時有氣無力的回道。

    “郞君,小的回來了……”

    拖著長長的尾音,李阿奴風塵仆仆的奔回來。

    李旭心喜的衝上去尋問:“可曾跟到了謝燕菡家?”

    李阿奴臉色一僵,露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郞君,小的……小的有負郞君期望。”

    “這麽說你把人跟丟了?”

    李旭臉色一塵。

    “郞君,小的找到謝娘子時,她們已經登上了另一條船,向鏡湖東去了。小的好不容易顧了條船追上去,可鏡湖足有幾百裏寬廣,湖麵上又有數以百計的船隻,還飄起了霧。小的在湖上尋了半天,實在找不到謝娘子一行了。”

    說完李阿奴垂喪著臉,就等著郞君責罰。

    要去忙的淩兒看到李阿奴回來,故意慢了幾步,聽到李阿奴跟丟了謝燕菡,心中竊喜不已,頓時精神抖擻忙活去了。

    “去膳房找朗庭弄點吃的吧。”

    李旭像焉了的茄子無精打彩的坐在塌上,無力的揮手道。

    “謝郞君……”

    見郞君沒有責罰他的意思,李阿奴也不累了,退出房間跑也似的衝到膳房找朗庭要吃的。

    “難道一見終情要無極而終?難道真得有緣無分?”

    李旭望著房梁喃喃自語。

    ……

    足足費了五天時間,李旭在淩兒四人的協助下,清查了越州各個衙門的賬冊,按收負記賬法和少陽數字重新編製成冊。

    有對不上的賬冊直接發回該衙門限時自查,上報原因。

    對於尋私舞弊弄虛作假的,吏員直接開了滾蛋,官員嘛,叫來斥責一頓,在小本本上記上一筆。一年一小考,此類官員今年的政績考核算是完蛋了。

    理清越州官場之後,李旭在刺史府開了次宴會,將越州上佐、七曹、諸縣官員、市令、丞、文學、醫學博士等召來,已經認識的深化下交情,不認識的碰個臉熟。

    當然啦,新任刺史宴請下官,自然少不了一群想巴結上官的官員們乘此良機送禮奉迎討好,在李旭心裏留下好印象啦。以便在今年及以後的歲月中,在考核上手下留情關照他們一下,評等級時別評一個中下姿即可。

    按唐太宗製定的官吏考核升遷製度,其一:各級官吏是自下而上向吏部呈報官吏的政績如何;其二:再由吏部自上而下黜陟考核法。

    吏部負責考核的是考功司,大小官員總共才47人,負責四品以下官員考核。

    天下十五道,四品以下的大小官員數以萬計,考功司這點人根本沒法做到自上而下黜陟考核,頂多奉上意對一些關鍵州縣官員或重點關照的官員進行考核。絕大多數情況是依各級官吏自下而上,層層上報的政績情況進行核準,再由地方主官當眾評定官員的考核等級。

    可以說,李旭拿捏著他們升遷路上一把關鍵的鑰匙,容不得那些一心想升官發財的官員不巴結。

    結果,一場酒宴下來,李旭足足收了上萬貫的各種禮品、金銀。

    至於大土豪袁頌又給他貢獻了五十錠金子,十兩一錠的。

    心道,真是一群不清正廉潔的官員啊。

    當然,也有幾個兩袖空空,僅僅做了一首詩送給李旭,敬上幾杯酒的清廉官員。

    李旭心裏記下了這幾個人的名字,於國而言他們才是棟梁之才,那些給他送禮的,諂媚的嘴臉,都想一腳把他們踹到台灣島去墾荒。(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