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墳地商機
字數:6657 加入書籤
見霍雲北還是眉頭緊皺,繼續勸他:“我知道你覺的一個大男人在家裏看書,事事都要讓我一個女人張羅,你過意不去,覺的這樣很不爺們,很愧對我。可,又不是要你一輩子這樣,隻是還有兩個月而已。這兩個月怎麽不能忍過去?”
霍雲北端著碗的手有些抖,聲音有些哽咽,但是格外堅定,“格格,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
方格回以鼓勵的微笑,雖然這時候的方格其實沒想過霍雲北真能考上大學。
畢竟他學的時間很短,又是自學。
吃完飯,兩個人簡單的收拾了一下,把炕鋪好了,就開始分工。
抽水由霍雲北負責。
他負責把水抽進進水渠,方格負責從進水渠把水灌溉進稻田裏,這個過程方言叫上水。
顯然霍雲北的工作比較輕鬆,這是方格的意思,是想盡量不耽擱他看書。
而方格則需要根據每塊地的地勢來決定上水順序,地勢高的難灌溉的,就先上水,地勢低的容易進水的最後上水。
所以她需要這裏跑了那裏跑,一下午圍著這二百畝地轉好幾圈,累的不行。
方格家的地,最西邊的排水渠相對其他的來說比較高也比較寬。
說是排水渠,其實並不是方格這次開荒挖掘的。
這一條溝,或者算是河是早就存在的,裏麵是從南邊流來的活水。
方格坐在坡上一邊看地裏進水,一邊休息。
偶然頭發現西邊不遠有些樹上似乎紅彤彤的,仔細看了下是些野生的桑樹,上麵有密密麻麻的桑葚。
方格想了想,脫了鞋從水裏淌過去到了對岸。
河溝西邊也是一片荒涼地,土質不算好的那種。
而且,也是一片墓地,大小的墳墓不規則的散在這一大片最起碼上千畝地裏,膽小的都不敢往這邊走。
方格不信鬼神,所以不懼這些墳,興衝衝的穿過墳堆跑向不遠處的野桑樹林。
這些樹看樣子也有些年頭了,樹上密密麻麻的桑葚大多數還青澀的不能吃。
方格相信就算能吃了也絕對很少人來摘,畢竟這周邊可是墳地。
這裏的墳比方格開荒的地方要密集多了。
方格家開荒的二百畝地裏隻有五家人的墳,大小加起來也就十來個。
可這一片地裏的墳密度大,單一家也的墳也多。
最多的一家大概有十多個大小不等的墳頭。
顯然這一片就是禁地,無聲的寫著生人勿進。
也不知道當年哪家人這麽大膽開荒種了桑樹,最後又不要了。
方格圍著這些桑樹轉了幾圈,越看越滿意。
一個念頭從腦子裏升起。
她要養蠶!
晚上回家,方格把自己的想法和霍雲北說了,霍雲北倒是沒反對隻是問她:“能行嗎?”
方格用力點頭:“現在天氣不冷不熱,正是養蠶的好時候。反正我們家什麽都沒有,房間閑著也是閑著。”
見方格這麽說,霍雲北點頭表示支持。
第二天一大早,兩個人就開始分工合作。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霍雲北去退伍的老守林人那裏去要了些粗樹枝回來紮架子。
方格則跟著村裏的便車去了縣城。
縣城裏有專門收蠶繭的作坊,這種作坊也提供蠶卵。
每一張布滿蠶卵的紙是十二塊錢。
方格盤算了下,那些桑樹大概是有兩畝多地,一畝地能養三張紙,這樣的話可以養六張,但是方格手裏隻有五十六塊錢了,買不到六張。
她猶豫了好一會,狠狠心買了四張,花了四十八。
這樣方格手裏隻有八塊錢了。
隻剩一個窮字。
方格又去上次買書的廢品站,買了些大紙箱,帶著回了西紙坊村。
這些蠶卵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出蠶蟻。
五月出的天氣,也就二十多度,正好適合出蠶,不需要格外升溫隻要確保不見光就好。
霍雲北紮好了木架子,把方格買回來的紙板擦幹淨一層層的鋪在木架子上,為過幾天分蠶做好準備。
兩個人收拾好,方格把僅剩的五塊錢拿給霍雲北看,“我們現在全部的家當!”
霍雲北點頭一臉滿足,“挺好,最起碼還有錢!”
方格也笑了,“可惜,這點錢我們連買菜都不夠。”
霍雲北專心的看著對他來說很是稀奇的蠶卵,無所謂的回了方格一句:“那就吃野菜唄!反正也是從小吃到大的。”
方格也沒意見,他們本就是窮人家長大的孩子,都能吃苦。
這個季節野菜也很豐盛。
曲曲菜,可以涼拌,可以切碎了熬粥。
螞蚱菜,可以涼拌,可以包餃子。
還有黃精菜,灰灰菜,等等。
短時間內,就算隻吃野菜也不會單調膩歪。
兩天後,蠶蟻陸陸續續的出來了。
方格把準備好的嫩桑葉均勻的放在木架的紙板上,然後小心翼翼的把蠶蟻均勻的分散到桑葉上。
這時候,這些小家夥們吃的少,也不累。
一個人照看都沒有問題。
方格就讓霍雲北看書的間隙照顧下蠶寶寶,她自己則去了河邊。
吃的問題解決了,但是不能真就靠這三塊錢生活最起碼一個月。
方格到河邊,撿著比較成熟的蒲黃采了些,送到縣城裏。
蒲黃可是胃好藥材,止血化瘀。
對生孩子還是在家生的農村來說,這是防止產婦血崩的良藥。
這次方格並沒有去上次那家中藥店。
不為別的,方格對上次老板拿她的事出去說嘴很不滿意,盡管這沒什麽見不得人的,但是也不該作為他閑談的資本。
方格跑遍了大半個縣城,挑了一家門頭最大字號最老的榮生堂中藥店走了進去。
榮生堂是一家連鎖藥店,在市裏以及其他各大縣城都有分店。
她運氣不錯,恰好碰到老板來梨娃縣藥店巡店。
藥店老板見方格帶來的蒲黃,很是驚訝。
他們的藥材一般是從外地進,成本自然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會高些。
倒不是本地沒有,隻是老百姓不知道什麽是中藥材,也沒有人做這種生意。
絕大多數老百姓隻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做生意興趣不大。
改革開放的春風還沒吹進消息閉塞的窮鄉僻壤。
老板親自驗了下方格的蒲黃,點了點頭,問她:“小姑娘,你還有多少這種蒲黃,我全要了。”
方格眼睛一亮,“多少都行?”
藥店老板點頭。
他底下藥店那麽多,不怕吃不下。
方格笑眯眯的說:“好。不過我也不知道具體有多少,反正幾千斤應該是有的。”
這次輪到藥店老板驚訝了,“你竟然有這麽多?”
“怎麽,掌櫃的要不下?”
藥店老板略一沉吟,有些猶豫:“倒不是要不下,隻是,你這都是鮮蒲黃,我們這裏可沒地方曬幹那麽多鮮蒲黃啊!”
“這個沒問題。我可以負責曬幹了給你們送來,不過,這鮮蒲黃和幹蒲黃可不能一個價錢。”
“你這丫頭倒是會做生意。不過,這也是應當的。鮮蒲黃我給你一塊一斤,幹蒲黃三塊一斤怎麽樣?”
方格其實對現在的價格並沒有具體概念,所以皺眉假裝對價格不滿,問藥店老板:“這個價格是不是低了點?”
藥店老板想了想搖頭反駁,“姑娘,這個價格真的已經不低了。”
藥店經營也是做生意,第一次合作,藥店老板也不確定方格剩下的蒲黃是不是能和現在的一樣質量,更不確定那麽批量蒲黃自己是不是可以完全消化的了。
方格到底是第一次做生意,經驗不足,不明白其中的彎彎繞繞,見藥店老板無意漲價也不多糾纏,隻是補充了自己的幾點要求:“價格上,我可以暫時讓步。不過,如果合作的好,我希望老板再給我漲點。”
藥店老板這次倒是痛快應允:“這是自然。”
“另外,我希望你們藥店能對我們合作的事保密。然後,我們簽一個合作協議。也算是對雙方都有保障。”
方格是怕萬一她辛辛苦苦晾曬好了蒲黃,藥店老板再不要了,那她豈不是得哭了。
藥店老板想了想,也點頭應允。
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萬一他那邊推了供貨商,方格再反悔不提供蒲黃了,那他也是會頭疼。
所以一紙協議是對雙方利益的共同保證。
至於方格要求對她賣蒲黃保密的事,也不是什麽原則性問題,藥店老板更沒有反對的必要。
藥店老板親自寫了協議書,規定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以及權力,還有對彼此的保障。
方格看過之後,沒有異議,就簽了自己的名字,按了手印。
藥店老板也簽了自己的名字,按了手印。
他還邀請了隔壁商鋪的老板過來做了見證人 ,一起簽了字按了手印。
方格把協議書裝進口袋裏,滿意的笑了。
她覺的裝進口袋裏的不是紙,是錢。
方格帶來做樣品的蒲黃,由藥店的工作人員過了稱,一共二十三斤。
藥店老板說第一次照顧她,按兩元一斤給了她四十六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