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兩個皇子(四)

字數:5275   加入書籤

A+A-




    劉榮一邊抱怨,一邊顫微微的把箭扣在弦上,用力拉、拉,終於把半月型的弓拉出了一個弧度。此時,他已經用盡全力,手都開始微微顫抖了。盡量瞄準靶心,“嗖”的一箭射了出去。

    “射中了,兒臣射中了!”劉榮興奮的大喊。

    劉啟一看,隻見一支箭斜斜的插在靶子邊上。這樣的射術,也敢自稱射的很好了!

    劉啟鐵青著臉,挽起一石的弓,一箭射中靶心!

    “父皇威武!”劉徹歡呼。

    “朕這樣的,都不敢自稱射得好,你就敢自詡射得好?你可知在我大軍營中,百步穿楊、能挽三石硬弓的大有人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朕真不知你的驕傲自大來於何處?”

    劉榮一聽,有些不樂意了。自己明明射中了,本以為可以得到表揚,沒想到卻被訓了一頓。他有些不服氣:哼,覺得我射不好,劉徹那臭小子難道能比我好?

    “父皇,兒臣知錯了。隻是兒臣年幼力弱,所以才挽不起硬弓。膠東王與我同習,不知他射得如何?”

    劉啟也想看看劉徹射得怎樣,看他學的那麽認真,應該不會隻是花架子。

    “徹兒,你也過來射一箭給朕看看。”

    “兒臣遵命!”

    劉徹用衣袖擦了擦臉上的汗,走上前拿起一張七鬥的弓。

    劉榮一看,有些吃驚,不相信他能拉開七鬥弓,“哼,臭小子想在父後麵前逞能,一會拉不開、射不中有你好看!”

    劉徹一邊挽弓,一邊想著將軍所教的要領,心定、手穩,一箭射了出去。

    劉榮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小子不但挽得了七鬥的弓,還射中了!雖然不是正中靶心,可離靶心不過寸許。相比之下,自己射的那箭簡直是笑話。

    “父皇,兒臣不服,兒臣要再射一次。”劉榮說著,不等父皇答應,就挽弓向前。

    “榮兒,你比徹兒年長那麽多歲,卻處處不如幼弟,真不知你這個太子是怎麽當的!?”

    劉榮氣得臉色發青,他不是氣父皇,而是氣劉徹。自從他從掖庭出來,自己就沒過過好日子,什麽都讓他比下去,連自己的母妃也被他們母子欺負。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要受他欺負,真是“叔可忍,嬸都不能忍”。

    怒向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劉榮突然挽弓,一箭向劉徹射去。

    事出突然,每個人都被嚇了一跳。

    “徹兒小心!”劉啟大叫一聲,向劉徹衝過去。離弦之箭,有誰的速度能比得上。

    箭射在了劉徹的手臂上,血流了下來。

    “快傳太醫!”劉啟慌了。手臂雖不是要害,可劉徹畢竟年幼,萬一…

    “你這逆子,還不給朕跪下!”劉啟咆哮。

    很快太醫就來了,看皇上緊張的樣子,萬分小心的剪開劉徹的衣袖。不幸中的萬幸,射是射中了,可箭頭隻是擦破了皮,沒有傷及筋骨。

    因傷不重,不用太醫止血,血就不流了。太醫進行了包紮,開了藥方就告退了。

    劉榮本想趁亂溜的,可在皇上眼皮底下被罰跪,除非他會遁地,否則絕無可能。

    劉啟見劉徹並無大礙,一顆心才放了下來。畢竟是自已的骨肉,沒想到骨肉相殘的事居然在他眼皮底下發生了。

    “劉榮,你可知罪?!”劉啟隻有在特別氣憤、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會對自己的孩子連名帶姓的一起叫。

    “父皇,兒臣知錯了!”劉榮未語淚先流,

    經驗老道的祭出對付父皇的殺手鐧,有錯無錯都先認錯。

    “說你錯在哪了?”終歸是自己的兒子,劉啟見他認錯,態度緩了三分。

    “兒臣不應該怕吃苦不好好練箭。”態度十二分的誠懇。

    劉啟無語了,難道在他眼裏,射傷幼弟還不及練箭重要?說是射傷,那是劉榮學藝不精,以他那時的凶狠、那麽近的距離,隻怕是殺人的心都有!思及此,劉啟心寒。

    “朕問你為何對幼弟下如此狠手?”語氣如霜。

    “這個…”劉榮略一猶豫,沒想到父皇氣的是這個。那小子不過受了一點小傷就讓皇上如此著急,還罰跪自己,他難道比自己還尊貴?身為太子,這真是讓人忍無可忍,“本太子看他不順眼,他處處與我作對,實在該死!我是君,他是臣,君叫臣子,臣不得不死!”

    “好一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劉啟怒極反笑,“為人君難道就能草芥人命?!何況,他可是你弟弟!來人,把太子送回玉堂殿,無旨不得出殿。”

    “父皇,兒臣知錯了!父皇!”

    劉徹被送到漪蘭殿養傷,王娡自是悉心照顧。

    “徹兒,你有傷在身,就不要再讀書了。”

    “母妃,這點小傷不礙事,整天躺著也難受。”

    “徹兒看的什麽?”

    “《春秋》。”

    “徹兒能看得懂嗎?”

    “兒臣不明‘鄭伯克段於鄢’,母妃教我。”

    “那母妃就給你講講這個故事。鄭伯是鄭國的國君,共叔段是他的親弟弟。他們的母親喜歡弟弟而不喜歡哥哥,然後讓哥哥給弟弟一個很大的封地。大臣就勸說,不能給那麽大的封地,不然做弟弟的會不知足的。哥哥回答我母親要這樣,我也沒有辦法。後來,弟弟又擴大了自已的城池,大臣又勸,快製止他,不然遲早要出事的。哥哥說,再等等看,要是他真的做錯事再說。再後來,弟弟覺得自己夠強大了,就打造兵器、屯積糧食,準備起兵搶哥哥的王位了。大臣又勸,不能再等了,再等弟弟就要造反了。哥哥說,不急,等他造反了我再收拾他。果然,弟弟造反了,哥哥出兵在一個叫鄢的地方殺了自己的弟弟。”當然故事裏還有哥哥因此不再原諒自己的母親,發誓“不到黃泉不見麵”,後果在一個聰明大臣的勸諫下才冰釋前嫌,重歸於好。

    王娡的故事講完了,卻不打算給兒子講其中的道理,因為怕犯了皇上的忌諱。

    “哦。那鄭伯是壞人嗎?”

    “徹兒,這個問題隻能你自己去想,你也可以向太傅請教,母妃教不了你。隻是徹兒,雖然你榮哥哥傷了你,可是母妃希望你不要記恨。仇恨是把雙刃劍,傷人亦傷己。”

    “可是母妃,兒臣怕,萬一下次…”

    “不會再有下次了,母妃不會讓你再有危險。如果將來他再做出如此之事,隻怕皇上也不會輕易放過他。男子漢應當娡存高遠,心懷天下,而不是為了小小私仇耿耿於懷。”

    “兒臣知道了。”心胸狹隘,必會鼠目寸光,難成大業。

    劉啟來漪蘭殿看視劉徹的傷情,正好看到他在讀《春秋》。

    “徹兒真是用功的好孩子。”劉啟頗感欣慰。

    “父皇,兒臣有一事想向父皇請教。”

    “哦?”

    “‘鄭伯克段於鄢’,鄭伯和共叔段誰是壞人?”

    劉啟眉毛一挑,沒想到劉徹會問這個問題,難道是因為太子傷了他,故意問的,“你母妃教你了嗎?”

    “母妃隻是給兒臣講了這個故事,其中的道理她讓我請教太傅。”

    看來王娡是有分寸的,“那徹兒怎麽看?”

    “兒臣覺得鄭伯不對,他應該在弟弟犯小錯時就製止他,這樣就不會讓他鑄成不可饒恕的大錯,最終手足相殘。”

    “徹兒真是聰明,父皇也是這麽認為的。太子傷你,你可怨恨他?”

    “母妃說了,不能心胸狹隘,心存怨恨。可是父皇,兒臣真的怕。”

    “別怕,有父皇在,這樣的事以後不會發生了。”劉啟對手足相殘分外敏感,七王之亂,同室操戈,血流成河,十餘萬人因此喪生。他不願意這樣的悲劇再發生,“假如徹兒是皇上,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兄弟。”

    “兒臣不是皇上。”劉徹認真的說。

    “父皇說的是假如,你會如何做?”

    “兒臣必不讓自己的兄弟犯大錯,那樣就不會手足相殘。”

    這樣的回答令劉啟很滿意,比起劉榮那句張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真是有天壤之別。一個連自己同胞兄弟都不能容的人,怎麽容得下天下蒼生。

    “徹兒,記住你今日之言,他日若能為帝,必不可手足相殘。”

    “兒臣發誓!”劉徹舉起小手,信誓旦旦。

    在內殿的王娡聽聞,不免大喜:聽皇上的意思,徹兒的機會要到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