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三十二章 下鄉
字數:5753 加入書籤
晉國,朱容縣。
鄉間小路蜿蜒蛇走,麥天四月,兩邊田野的麥子將熟未熟,清風徐過,揚起層層波浪,飄來陣陣莊稼特有的清香。
一前一後兩輛車子緩緩而行,前為輕便無帷的軺車,由小丁駕駛,車上坐著趙襄與楊超。而後緊隨著一輛稍大的輜車,由如鏡駕駛,意巧與楊夫人安坐車內,四有帷蓋,可供臥息。
趙襄楊超兩人天性活潑好動,自然是坐不住的,不時起立張望,又將身子轉後對後麵的意巧道:“阿妹,可要唱歌一曲。”
車內的意巧聞言早想應答,她望了望楊夫人,夫人撐首閉目一笑道:“倒難為你耐了這般久。”
意巧知母親這是許了,高興地挽起車簾,露出她小小的身影,她笑道:“想聽什麽呀?”
趙襄笑道:“都行,你愛唱什麽唱什麽。”楊超亦出聲道:“最好是歡快些的。”
駕車的如鏡一手拉韁,一手去揉了揉意巧額發,對那倆男孩道:“好好坐著,滾了摔了別哭。”
趙襄稍稍對如鏡做了個鬼臉,在楊家已住四年,他與楊家關係親近極了,亦慢慢摸清楚了如鏡的脾性。知如鏡隻是在治學上嚴厲,平日裏心上對孩子很是寬容,隻消不幹偷雞摸狗、打人鬥毆、浪費糟蹋等惡事,他都一切好說。他亦不轉身回去坐好,與楊超趴在車背上,兩雙烏溜溜的眼睛看著意巧,期待著她唱出些好歌來添興。
意巧想了想,水靈靈的杏眼眼波流轉,嘴邊梨渦淺淺一現,高聲唱出:“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喬鬆,隰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此歌一出,如鏡與兩個男孩皆歡喜笑了,如鏡打趣女兒道:“阿意,你小小年紀,還有狡童?”
“我看怕不是說你罷?”楊超用手肘輕輕撞了趙襄一下,擠眉弄眼的模樣很是討打。
趙襄狠狠地拍了楊超一掌,道:“你瞎起哄什麽。”楊超背上吃痛,齜牙咧嘴。
“我聽隔壁的君姊姊整日唱這歌呢,怪好聽的。”意巧道。
如鏡道:“那你知道這歌唱的是什麽?”
“知道啊,那個姊姊見到心上人,唱歌罵他呢。”意巧爽朗一笑,眼睛彎彎如月,漆亮的眼珠子好似夜中明星一般,令她整個人都神采生輝。
“既是心上人,又怎要罵他呢?”趙襄搭話道,他如今十三,於《詩經》、《禮記》、《道德經》等早已學透,此番戲問,不過是見意巧大膽可愛,突而起了興致。
“大約是太討厭了吧,惹了姊姊,跟你似的。哈哈哈哈。”意巧哈哈大笑起來,又想起楊夫人平日教導她女子不可大笑,忙捂上嘴巴,眼睛往車內瞟了瞟,見楊夫人仍舊休憩著,她才放心。
趙襄忽而臉上一紅,他稍稍別過臉去,嘟囔一聲:“女孩家家,胡言亂語。”
“你說什麽呀,我沒聽清。”意巧見他嘴唇翕動,但兩車相隔有距離,並未聽清他的話。
“他說你胡言亂語。”楊超以手環嘴擴音,笑著將趙襄的話道出。
意巧聽聞,向趙襄吐舌擠眼,說:“就說你!”話罷便靈俐鑽回車內,拂手放下車簾再不看他。
楊超挑眉,揚臂勾住趙襄肩脖道:“你既是君子,又作甚故意戲耍她呢,我看你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這耳根都紅得跟樹上的楊梅似的,莫不是……”
趙襄一把推開他,扯著領口扇風道:“起開起開,天都變熱了別靠過來。”卻不知他的耳根子紅得更緊,就跟滴血了似的。
“哪兒熱了,不正好嘛。來,子助賢弟,咱倆說說話……”
“起開起開!”楊超仍死皮賴臉般貼來,趙襄推搡著他胸膛,兩個少年在車上扭作一團打鬧著,歡聲笑語一路。
此番楊家一行是來走親戚,探望楊夫人的娘家人,但如鏡更想讓趙襄真切體會鄉間生活。臨近麥熟,更可趁此機會教授他田法、糧製等律法之事。大齊高祖開國,以農立本,天子皇後亦需在一年春日之際,天子領眾臣籍耕,皇後率命婦親蠶,以供祭祀,做萬民表率,這在諸侯國內亦不例外。隻是先帝當朝時連年征戰,為求軍糧供足,一反先代與民休息的養生治國之道,向農民們苛捐糧稅,以致後期多有農民不堪重負,落草為寇,危害一方。
新帝登基,丞相周平雖有所放寬京畿、郡縣糧稅,但層層官吏剝削,落在百姓身上的擔子仍舊沉重。加之朝廷提高諸侯國的歲賦進貢之量,以王國養郡縣,削弱王國之力,諸侯為此多有怨言。
若他的田製、鹽鐵之法得以實施下行,許可富國利民。如鏡輕揚馬鞭,目光凝著前頭的趙襄,不知他能否實現自己畢生之願。
少年無憂思,不知任重遠,且行且歌哉,縱遊天闊處。
楊家一行終於到達夫人娘家李氏,楊夫人父母猶在,家中由長兄李正主持,次兄幼弟分住近鄰。
李正早早便在家門候著,一見他們的車馬便招呼著老蒼頭去幫忙接應著。意巧率先鑽出跳下軺車,奔到舅父跟前問安,臉上洋溢著明朗的笑容。
“大舅父好。”意巧道。李家三位舅父,數大舅父李正最為慈愛寬厚,與母親的關係也最為親近,對他們一眾甥侄一向寵愛。
“小阿意,都長這般高了。來,與舅父比比。”李正將意巧拉至身前比劃幾下,意巧時年十二,如嫩苗抽高一般,身形秀美頎長。舊時一張團團的圓臉,腮上鼓鼓的肉亦逐漸有了少女的弧形,那雙眼睛依舊澄澈純真,不諳世事,是以她看著比同齡女孩更為稚氣一些。
楊超與趙襄扶著楊氏夫婦下車,楊超看著妹妹活潑的模樣笑道:“爹你瞧她,咱們鄰家的阿君不過比她大了兩歲,行事可比她成熟老練許多。”
“能保持閨中純真心性,這才是福氣。你妹妹這般無憂無慮,正合我心意。”如鏡道。
“難不成你還讓她一輩子純真?”楊夫人笑著望如鏡,道:“她日後終歸是要嫁人的,我們又怎麽去護她。還是快些心性成長起來好。”
“所以咱們的女婿要好生挑選一番。”如鏡含笑望著前方的小女,眼中沉浸著無比的愛惜。
“都快些進屋吧,別愣著了,父母都等久了。”李正向眾人道。
李家屋子院落不大,好在房舍頗足,在朱容縣一帶亦屬中等人家。一行人先往正屋去拜見李家老夫婦,兩位老人家雞皮鶴發,麵上精神倒好,見了女兒回來都喜氣洋洋。
“拜見嶽父、嶽母。”如鏡與夫人恭恭敬敬地給老夫婦磕了響頭,再由楊家兄妹叩拜,趙襄亦遵風俗舊禮,執晚輩禮。子女孫兒皆圍著老人家團座,氣氛好生熱鬧。
“這是超兒吧,這樣久沒見,我都認不出了。”李老夫人撫著一旁趙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的手,往他額上慈愛地摸了摸。她早年得了眼疾,不能清晰視目,常鬧笑話。趙襄一時愣了,那隻滿布皺褶的手溫暖厚實,衣袖間還透出草藥的清香,令人安心得很。
“外祖母,我在這呢。”楊超笑道,他引外祖的手去摸自己臉頰,“方才那是盧子助。”
“是子助啊。”一邊的李太公喃喃道,他人老多健忘,搔了搔後腦道:“可是我的外孫女婿?”
此話一出,滿堂哄笑。
“外祖父,我今年才十二歲……”意巧嬌嗔道,縱使她大膽爽利,被這般湊對也是臉皮薄。晶瑩透亮的鵝蛋臉淡淡兩抹胭脂紅,甫一低頭,那秀美的頸脖亦染上幾分粉色。
“啊,那出嫁的是誰啊?”李太公問道。
“爹,那是老二家的歡娘,阿意還未及笄呢。”李正笑道,他轉眼望向趙襄,隻覺得他端坐在席上,並不多言。芝蘭玉樹,俊朗風采,儀表堂堂,舉手投足儼然有度,頗有世家沉澱下的風姿,心中暗自讚歎。
用過飯後,孩子們與老人一處頑鬧說話,李正與如鏡在屋外說話。
“那位盧子助,著實看著不凡啊。”李正摸著胡須感歎道。
“大舅何時還會觀相了?”如鏡笑道。
“你大隱鬧市多年,都不曾聽說你要收個學生,這孩子能入你門,不是來頭不小便是有過人之資。”李正緩緩道,“我方才用飯時細細打量他,你們一行遠來都辛勞饑餓,飯菜上桌盡禮後超兒意巧等都忙忙用了。可他再餓亦不急,還先等了那仆童先嚐,見仆童向他微微點頭,方舉箸開食。”
如鏡挑眉一笑,饒有趣味地聽著。
“咱們當年居京畿時,不也曾有幸得先帝設宴,那些皇子貴人,不都這般。依我看,那仆童怕是內侍,那孩子怕是皇室中人。”李正道。
“他是太子殿下。”如鏡淡淡道,說的好似不過是鄰居孩童。
“噢,竟是太子……”李正隻想子助約莫是皇室旁支的貴族子弟,沒想到竟是一國太子,他不禁有些吃驚。
如鏡簡略地向他講述相國訪尋他,與晉王定下五年之約一事,末了道:“大舅察言觀色之力,不減當年。看來這山野溫潤,並未磨蝕你的功力。”
李正抬首望遠,稍稍歎息,“當年你我同侍禦前,沒幾分眼力,哪得生存。隻可惜啊……”
再好的眼力,亦不敵奸人的嘴皮子,更不敵聖上一顆糊塗的心。
“那五年之期亦近,待他回宮,你便是太傅了。”李正道,“這再度為官,莫再強硬孤直,亦需人情達練一些。”他拍拍如鏡肩膀,語重心長。
“官位皆是虛,我隻想他能助我實現田法鹽鐵之製,圓我半生心願。”
“會的,他定會是一位明君。”李正回頭望著裏屋,趙襄正耐心地與李太公談天,嘴角微揚,說到入勝處神采飛揚,側臉身形頗有少年的先帝之態。
年輕的先帝,文韜武略,雄心壯誌,選賢舉能,廣開言路……李正追憶不已,那是個多麽清明的政局,多麽輝煌的時代。
作者有話要說: 接下來的章節都會是趙襄在農村實地調研,體驗吏治民情的劇情~~~為他以後成為一代明君打基礎的~~~他跟意巧的發展~~~都會在農村裏得到推動喲~~~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