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子欽定

字數:5733   加入書籤

A+A-


    三月十七,太極殿上。皇帝觀策,欽定三甲。

    殿試前十名的文章,曆來是由十位讀卷官跪於殿中、一字一句讀來與天子聽的。這也是主持殿試的官員,不叫閱卷官而叫讀卷官的原因。

    讀卷完畢,每位讀卷官都會將卷子上呈給天子,天子再在卷末寫下自己的評注。

    按順序來,今天第一個讀卷的是吏部尚書乃永寧,讀的是第十名,宣化府杜陟的文章。

    “臣對:臣聞政治甚繁也,實由廟堂握其綱。寰區甚遙也,實由宮廷提其要……”

    乃永寧聲音洪亮,李勖高居禦座之上,凝神靜氣認真聽著。

    今次殿試的題目是他年初就思慮好的,雖看似包羅萬象,涉及史政國防等治國的各個方麵,但其實也是有有所偏倚的,重點便在於治學、軍政、財政以地方行政管理這四個方麵。李勖主要通過考生對於這四點的論述,來評判他們策論文章的優劣。

    聽乃永寧讀完之後李旭心裏邊已然有了判斷,所以接過卷子後,他便直接在卷末寫了自己的評注,寫完才去看考生的名字、籍貫。

    這番來來回回,三至十名的卷子很快便讀完了。李勖心裏清楚,剩下那兩篇便是楊遇安和顧蘭亭的文章。他不由地喜上心來,他早知顧蘭亭是不會讓他失望的。

    待到第二名楊遇安的文章時,手捧卷子的是戶部尚書吳遠春。他是殿中唯一一個既不是楊寅的門生,又不與柳儒意沾親帶故的人,他最適合來讀楊遇安的卷子了。

    吳遠春見皇帝點了點頭,才開始不緊不慢地念起來。

    “臣對:臣聞人君建級,綏猷將胥,天下之臣庶相與進於乂安。而欲智取術馭也,其道無由。是以神聖代興之朝,天人交應,遐邇悉懷。而求其要端,則不外緝熙以新其德,講論以探其源……”

    一篇文章念完,李勖點了點頭,他拿到試卷,卻並未批注,而是開口讚到:“緝熙以新其德,講論以探其源,為政以德,促民新德,此文甚好,甚好。”

    太傅之子楊遇安本就是今次科舉奪魁的大熱門,此刻眾官聽得皇上開口讚譽,麵上均是浮出笑意,心裏都在暗暗恭喜楊太傅了。

    可楊寅卻未覺欣喜,反倒擔憂起來。他本就覺得遇安文中所言之“德”有些虛泛了,眼下,怕是皇上也這麽覺得了。更不用說一會兒讀到顧蘭亭那論理與舉措並重的文章,怕是遇安的文章都入不得眼了。

    接下來便是顧蘭亭的卷子了,讀卷的是太師柳儒意。太師一開口,便如驟聞玉石之聲,清脆悅耳,叫殿上眾人注意力都被這文章吸引了去。

    一篇讀罷,李勖並未發話,而是拿過顧蘭亭的卷子,又細細看了一遍,且落了批注。

    “朕觀太師足足畫了四個圈兒,太師認為此文如何?”李勖站起身來,走至禦案之前,問向太師。

    “暢快,看來叫人暢快。文中所道崇正學、修戎政、稽郡縣、定錢法四論,精辟入裏,所舉具體舉措又極為可行。臣以為,此子堪當大任。”

    聽得柳儒意此話,李勖心中驚喜,但麵兒上卻未表露。

    “眾卿家以為此文如何?”

    “回皇上,臣觀此文通篇文氣暢達,立論穩重,實為不凡也。皇上策題中所提及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太平禦覽》、《群書治要》等典籍名作,顧生指其各有精義,但又以其不同持論分出優劣,見解極為出彩。可見皇上提及的那些書,他不僅都讀過,且有自己的思考評判。顧生如今不過歲十有八,舞象之年,實在是後生可畏也,臣自愧不如。”說話的是顧蘭亭的第一閱卷人,羅士奇。他如今已年至不惑,中狀元那年都二十有七了,所以對考生年齡格外注意。

    李勖含笑點了點頭,看向了在羅士奇之前就有發言之意的戶部尚書吳遠春。

    “吳卿有何要說?”

    “回皇上,臣任戶部尚書以來,自認對郡縣製度認識頗深,今觀顧生之論,方覺臣之所知不過爾爾。顧生有言,先周滅絕在於封建,先秦滅絕不在郡縣製而在暴/政。秦有叛民而無叛吏,漢有叛國而無叛郡,唐有叛軍而無叛州,此番分析可謂直接闡明要害:郡縣製的巨大優點是忠誠於朝廷,特別是皇帝。而如今我們的地方行政製度尚不完善,有人還大呼改革,意圖廢掉郡縣製,實為大不當也。以臣所見,誠應如顧生所言,取前朝之長,稽郡縣,往優稽之。郡縣優,方可中央集權,全國一統。”

    吳遠春一番話說完,殿上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群臣相顧無言。他們當中就有反對郡縣製的,此刻聽得分析,頓時臉上無光、心中羞愧起來。

    想他們為官數載,見識竟不如一個少年了,當真慚愧。

    李勖站在案前看眾臣表情,發現有老臣臉竟已紅了,他心中暗暗笑了一會兒。良久,才出聲打破了殿中的沉寂。

    “如此,眾愛卿以為,顧蘭亭與楊遇安二人,誰當奪魁?”

    “回皇上,臣以為,顧蘭亭應當奪魁。”楊寅率先答話了,他鞠躬揖禮,語氣清朗。

    “臣等附議,顧蘭亭應當奪魁。”

    大家異口同聲,紛紛附和。

    “那便依愛卿們所言,準備準備,明日放榜。”

    案前天子笑了笑,揚袖走下殿去。

    待皇帝走遠了,眾臣才大大舒了一口氣。他們暗暗朝太傅楊寅看了一眼,發現太傅麵上卻並未有失望的神色,反倒是在笑。

    再看那“大順第一大膽”的太保周勃,竟已走上了禦案去看皇帝的批注了。

    “皇上原來早有定奪,合著他問著我們玩兒呢!”

    眾臣聞言都去看周勃手上的卷子,原來顧蘭亭的卷子上早就批注了一個“魁”字。

    原來剛才皇帝站在案前問眾臣意見時,他心裏已有了定論。

    對皇帝已有定論還問眾臣意見這件事,眾臣自然不敢抱怨。可到周勃那兒就不一樣了,他突然就對顧蘭亭“懷恨在心”了。他固執地認為是顧蘭亭以“男色”蠱惑了皇帝,讓皇帝定了他當狀元郎。

    他“恨”。

    “恨”那些長得比他好看的男人。

    “老周,你怎麽還不把卷子給監臨官?”看周勃捏著顧蘭亭的卷子不放,監臨官在一旁幹著急,楊寅出聲問周勃。

    “不行不行,我得去找一下太後。”

    “周勃……”

    周勃越想越覺得情況不妙,放下卷子,一溜煙兒就往內宮跑去了,楊寅直呼他的名字他都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沒聽見。

    慈安宮內,太後周氏正在殿內與太師柳儒意喝茶,周勃火急火燎地就跑了進來。

    周勃進來柳儒意便甩袖出去了,他心裏著急,完全沒有意識到氣氛的反常與微妙。

    看到柳儒意出去,周太後心中低歎了一聲,臉上又掛上笑容。

    周勃與太後周氏原是同族的堂兄妹,所以他在禮節上從來都沒多大顧忌。況且他本就是個粗枝大葉的人,不拘禮慣了,周太後也無可奈何。

    “太後啊,不得了啦,皇上他選了一個花容月貌的小白臉做狀元啊!”周勃張口就來,他知道柳儒意可能已經把殿試結果告訴太後了,可他非得把自己的版本說出來不可。

    “小……白臉?”太後心裏一驚,但麵兒上還是從容得緊。

    “對對對,太後您不知道,那小白臉比您長得還漂亮。”周勃這太後堂妹雖然已經年過不惑,但容貌還是如當年一樣綺麗動人,完全不顯老。

    “吭……休要胡說,新科狀元郎終究是個男兒,怎麽能拿來與哀家一個老太婆比呢?況且哀家也聽太師說了,那狀元郎是個有大才之人,生得好看也沒什麽不尋常,你莫要大驚小怪。”周氏說到老太婆三個字時,眼底閃過一絲一縱即逝的憂愁。

    “怎麽是臣大驚小怪呢,臣懷疑……懷疑皇上看上他了!那日殿試皇上還特意看他的卷子,今天評卷對他也是青眼有加,肯定是看上他了。”周勃後麵這幾句話說得極快,畢竟是在太後麵前說她兒子壞話,他心裏也慌得緊。

    “吭……堂兄你又在胡說了,你每年都要跟哀家說好幾次皇兒的取向問題,到底是要幹什麽?”太後聲音不大卻不怒自威,她早就想問周勃這個問題了。

    周勃騰地一下跪了下去。

    “臣……臣也是著急啊,皇上年輕氣盛可登基三年後宮還是虛設狀態,太後您就不著急嗎?”

    周勃語氣真摯,聽得周太後也是一怔。

    “這……哀家也同皇兒說了好幾次了,可無論是旁敲側擊還是直言不諱,他都不予理會呀!”

    “不是有選秀嗎?趕緊挑一個妃子啊?”

    “選秀,皇兒登基那一年已經舉行過一次了,按祖製是三年一選,如今時候不對啊。而且堂兄你這也太著急了,皇兒不就是選了一個俊俏的狀元郎嗎?也不能說明什麽,咱們不能懷疑他。”

    見周太後不信,周勃便將殿試那天皇帝對顧蘭亭笑的場景添油加醋描述了一番。

    “您不知道,殿試那天……我可從來沒見過皇上那樣笑呢,牙齒都露出來了!”

    “噗嗤……真的嗎?”周勃那一句露牙齒,叫周太後猝不及防笑出了聲,她可不信她的皇兒會這般失儀。

    “真的,不信到了明日瓊林宴太後您悄悄去看,皇上對那狀元郎絕對與眾不同。”周勃是絞盡腦汁地想叫周太後相信顧蘭亭這個“危險人物”的存在。

    “那……哀家便等著明日那瓊林宴,倒要看看那狀元郎是何方神聖,叫你這般憂心。等哀家看了,我們再商量。”

    聽得太後這樣說,周勃心裏才稍稍滿足,倘使太後能“整治整治”顧蘭亭那小白臉,也不枉費他苦口婆心說這麽多。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