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劍宗四代兩起落

字數:3815   加入書籤

A+A-




    其實張雪瑤說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可以簡單歸結為劍宗的崛起之途。

    道門最初的三清大真人在日後被尊稱三大道君,位列眾祖師之上,居於道祖之下,劍宗祖師即是上清大真人,也是上清大道君。

    如果將劍宗劃分為四個時代,大致可以分為起初的上清大道君時代,最為鼎盛的上官仙塵時代,夾縫中求生存的公孫仲謀時代,以及當下初顯中興希望的徐北遊時代。

    上清大道君時代由上清大道君立宗起始,至許麟為止,綿延近千年,雖然持續時間極長,但這段時間中的劍宗卻大體維持著一成不變的態勢,那就是偏安於東海三十六島,致力於在衛國發展根基。

    到了許麟為宗主時,衛國已經是劍宗的囊中之物,衛國五大世家的子弟多為劍宗弟子,兩者共為一體。有了足夠的底蘊本錢之後,許麟順理成章地生出了眺望中原的心思,於是劍宗聯手同樣不甘偏安東南一隅的道門,開始暗中謀劃布局,鎮魔殿和劍氣淩空堂也就是在那時開始發展壯大。

    可以說許麟是上清大道君時代向上官仙塵時代的一個重要過渡,此時的劍宗不逞一時之快,行動克製,目標明確,正如今日的鬼王宮,出手即是有所謀求,甚至可以與道門虛以為蛇,因此很快就成為讓其他宗門生畏的後起之秀,但那時候的劍宗僅僅是希望能在天下之間有自己的聲音,而非像道門的千年複興大計那般誌要登臨天下。因此,此時的劍宗和道門並無太大矛盾衝突。

    隻不過地位驟然拔高後,劍宗內部發生了巨大改變,以上官仙塵為首的少壯派開始抬頭,他們反對許麟的保守,躍躍欲試地想要爭取中原的一席之地,隨著上官仙塵的逐漸崛起,首徒和宗主之間的矛盾愈發不可調節,最終發生了那場弑師之戰。此戰結果是許麟身死,上官仙塵正式升座劍宗宗主,劍宗開始進入上官仙塵的鼎盛時代。

    平心而論,上官仙塵於劍道而言,的確無可指摘,可是作為劍宗宗主而言,卻未必如此。

    剛愎自用的上官仙塵成為劍宗宗主之後,立刻拋棄許麟“徐徐圖之”的策略,說出了那句日後名動天下的豪言,“恃三尺青峰,當橫行天下”,由此引出了上官仙塵渡海登岸屠滅龍城等數個宗門之事,此時的劍宗由積蓄實力轉為心向天下。

    但上官仙塵這種憑借武力欲要在中原分一杯羹的做法,自然而然地遭到了道門的反對,在擊殺摩輪寺寺主和玄教教主之後,劍宗和道門這對一起藏於幕後算計他人的“黑手”終於反目,上官仙塵大戰道門掌教紫塵,劍宗第一次敗於道門之手,這才有了上官仙塵二十年內不得踏足中原半步的約定。

    二十年後,上官仙塵應大鄭神宗皇帝之邀前往東都,平定蕭煜叛亂,而此時的道門則是站在了蕭煜一邊,劍宗和道門再一次站在了對立麵上。

    於是就有了那場震動天下的太廟之變,大鄭神宗皇帝率領文武百官於太廟祭祖祭天時,蕭氏父子在道門的支持下發動太廟之變,扶持大鄭皇室的劍宗與支持蕭氏的道門直接交手,上官仙塵單人單劍連斬三位峰主,最後惜敗於道門掌教,同時也是劍宗第二次敗於道門之手。

    此時的劍宗雖然連敗兩次,但並未傷筋動骨,而且縱觀劍宗上下,看似是上官仙塵一意孤行,實則是劍宗選擇了上官仙塵。

    正是因為這份劍宗的意誌,劍宗在連續失敗兩次之後,仍是沒有選擇收手,而是選擇不撞南牆不回頭。

    如果說道門和劍宗的前兩次交鋒,隻能算是小規模的局部爭鬥,那麽接下來的第三次交鋒,則是全麵開戰,且不死不休。

    道門老掌教紫塵飛升之後,上官仙塵也隨之踏足飛升境界,隻是他選擇暫不飛升,而是選擇以在世神仙之姿態睥睨世間,號稱一人即半個劍宗,甚至讓經曆了一場青塵叛宗而元氣大傷的道門都不得不暫避鋒芒。

    劍宗由此登上巔峰。

    可即使如此,在挾大勢而來的蕭煜和道門麵前,上官仙塵仍是孤木難支。

    人力不敵天數,上官仙塵扛過了天劫,卻沒能扛過蕭皇的天子之劍,最終還是身死道消。

    豪賭才能豪取不假,可更多時候豪賭也意味著輸一次便是傾家蕩產。

    上官仙塵死後,劍宗滿盤皆輸,衛國和三十六島失守,劍宗與道門的第三次交鋒以劍宗徹底失敗告終。至此,上官仙塵時代結束,道門“叛徒”劍宗被徹底剿滅。

    大齊立國後,道門和朝廷的矛盾逐漸顯露,道門自信認為已經徹底鏟除劍宗,剩下的些許餘孽不足為慮,於是不再注意劍宗,而是將精力轉移向朝廷。

    不過令道門萬萬沒有想到,此時的“劍宗餘孽”公孫仲謀就像一顆種子,在朝廷和道門兩座大山對峙的縫隙間,已經悄然生根發芽,而且還在頑強生長。

    由此,劍宗進入公孫仲謀的複興時代。

    論劍道修為,公孫仲謀不如上官仙塵,可要是論合縱連橫的權謀之道,上官仙塵不如自己這位弟子遠矣。

    公孫仲謀逃出碧遊島時,幾乎是一無所有,可他硬是憑借自己的一己之力,讓劍宗再次出現在道門和朝廷的視線中。

    與曾經的劍宗相比,此時的劍宗就像一株君子蘭,當種子破土而出時,收斂了劍宗以往所有的鋒芒和戾氣,隻剩下淡淡的幽香。

    公孫仲謀由此被譽為“天下無人不識君”,相較於上官仙塵曾經說過的霸道言語,公孫仲謀的言辭就要平淡許多。

    使我有三尺立錐之地,安能有今日之無人不識。

    公孫仲謀時代整整持續了五十年的時間,造就了一個新的劍宗,直到碧遊島一戰,公孫仲謀戰死,由此公孫仲謀時代結束,而他在臨死前傳位於徐北遊,則是讓劍宗進入了第四個時代,也就是現在的徐北遊的中興時代。

    當然,現在談及中興二字還為時尚早,徐北遊更多還是繼承公孫仲謀留下的遺產,而非獨立開拓,不過隨著道術坊歸於劍宗之手,劍宗已經有了幾分中興氣象。

    在公孫仲謀時代和徐北遊時代之間,同樣有一個過渡人物,那就是張雪瑤。

    隻是徐北遊與張雪瑤之間的交接過程並非上官仙塵和許麟之間那般血腥,大致經曆過三件事,分別是慕容玄陰入江都、太乙救苦天尊入江都,以及張召奴入江都,慕容玄陰入江都時,徐北遊隻是個看客,大事小情都由張雪瑤做主,待到太乙救苦天尊入江都時,徐北遊則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挽狂瀾於既倒,此後的徐北遊就有了與張雪瑤平起平坐的資本,再到張召奴入江都時,幾乎成了徐北遊一力主導,由此張雪瑤正式交權,退居幕後,劍宗完全進入徐北遊時代。

    徐北遊的理念與師父公孫仲謀不盡相同,與師祖上官仙塵更是大不相同,倒是與太師祖許麟不謀而合,歸結起來無外乎四字,借勢順勢,徐徐圖之。

    上官仙塵付諸武力,過剛而折,徐北遊沒有這個資本,所以說大不相同。

    公孫仲謀意圖在朝廷和道門之間找到平衡,徒勞無功,待他想要徹底依附於朝廷時,卻是為時已晚,所以說不盡相同。

    徐北遊要走的是一條完全借勢於朝廷的道路。

    以目前情形而言,他的帝都之行必須要盡快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