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不一樣的太子爺(修字)

字數:5698   加入書籤

A+A-


    “那後來安清予被劫走了,太子爺是個什麽反應?”

    錦笙從義父那裏聽來的關於十五年前安清予失蹤的事情少之又少,更遑論知道太子爺當時是什麽反應這種偏狹的事情了。

    仿佛義父就是刻意避開這個話題,從前隻要她好奇追問多年前那個安家小姐如何如何,他就會垮下臉讓她別管那麽多。

    可明明天樞閣裏其他的事情義父都會讓她知道的,偏生這件事就有意無意地避開不談,他不談,錦笙就更好奇,試探著問過很多次,還是無果。

    以至於她知道這方麵的事情很少很少,零星的都是從天樞閣別的人口中聽來的。直到義父失蹤,她最後一次見到他時,他才對她說得稍微有板有眼了一些。

    對這件事更詳細一點的了解還是來了皇城後,陛下告訴她的。

    這也是為什麽錦笙來了皇城被勒令開始追查此事後,第一步要做的是找安懷袖了解這件事情始末的另一個原因。天樞閣裏沒有記錄這件事隻是一個方麵。

    可是令她不解的是,義父跟她說了一堆她不太明白的話後就一口咬定,世上再無安清予。

    同樣的,也說他自己找了十五年都沒找到,她肯定找不到了,讓她不要去找,也不用為這事費心,如果陛下提起來,隨意找找,最後告訴陛下找不到,陛下不會把她怎麽樣。

    如果這事真的是陛下過手,那麽錦笙可能真的就意思意思不找了,因為她也覺得找不到,都找了十五年了,大家都挺忙的,就別再多浪費這時間了罷。

    可是事情不像義父預料得那樣,陛下沒有過手這件事,而是將此事丟給了太子爺。

    或者說,其實是太子爺主動將這件事拿過來,是太子爺主動要負責這件事的進程,是太子爺怎麽都不相信小清予真的沒了。

    原本錦笙以為太子爺是為了不成親才拖她下水,今日被顧勰帶來這裏說了他們小時候的事情後才恍惚明白,太子爺其實隻是單純地很在乎小清予,還想要盡力一試罷了。

    如今這件事到了太子爺手裏,太子爺一來就給她下了個套,要她盡全力去找,她可以說自己找不到,但結果就不是找不到就算了這麽便宜的了,找不到,就和義父一樣,義父如何?在陛下眼裏,義父不忠,她難免要被往這上麵猜忌。

    何況自己還答應了安大哥,要全力以赴。

    “君曦見什麽反應?開始折騰了唄,朝丞相府跑,朝舅舅的禦書房跑,哭著鬧著要小清予,還叱責刑部和兵部都是廢物,你說他一個五歲大的小屁孩兒,叱起人來竟還有模有樣,不愧是以後要當皇帝來的。”

    顧勰說完,手裏的九連環也解完了,把兩物隨意往布簍裏一丟,他接著道,“他貴為太子,這麽折騰別人自然沒有人敢說他,但是舅舅看不慣啊,下令不準他再跑出皇宮,更不準再來禦書房煩他。”

    “那後來呢?”錦笙忽然有些心疼君漓,那大概是太子爺最鮮活的一次罷,自打安清予不見後,他是不是再也沒有如此鮮活地折騰過。

    “後來,不折騰別人就開始折騰自己唄。不吃不喝把自己鎖在東宮,每天的日常就是哭,那時候還小,怎麽哭都不會有人罵他有失身份,於是他就大了膽子地哭,哭得昏天黑地,一陣陣頭暈。”

    “舅舅、舅母連同我娘都心疼,太醫院的太醫們合著禦膳房一起變著花樣兒給他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做菜哄他吃,就連舅舅都放下架子去東宮見天兒地哄他,如此鬧了好幾個月。”

    那時候顧勰還小,不記事,這些都是長公主以前常念叨他才曉得的,長公主常說安清予苦命,有太子妃的身份,卻沒有那個福氣,又說安清予也算是福氣,竟得太子爺如此歡喜記掛。

    有時候長公主也會慨歎說苦了太子爺,不知道他現在究竟還記不記得兒時的這些事,究竟還難受不難受。

    錦笙覺得,他難受。

    隻是再沒有那個年紀賦予他盡情任性的權力罷了,他不能像以前那樣折騰完別人又折騰自己,更不能像以前那樣鮮活放肆,最不能的就是讓別人知道他一個太子爺竟為了這點兒兒時情誼思痛至今。

    “幾個月之後,他不鬧了?”錦笙挑眉,“怎麽哄好的?”

    顧勰想了想長公主說的話,“好像是自己想開的吧,老這麽折騰下去於事無補,就不鬧了,但從那時候起,他也就不喜歡說話了。”

    兒時的情誼珍貴難得,錦笙就記得自己幼時在柳州和義父收留的一水兒孩子玩兒的情形,縱然那時候也就四五歲的年紀,記憶裏卻無比清晰,異常懷念。

    想到這裏錦笙又有些疑惑,義父算不上一個心腸頂好的人,一下子收養那麽多孩子幹什麽?若是為了給天樞閣選拔下一任閣主,也不至於收養那麽多,他錢太多了沒處花?

    而且按照義父所說,他是個嫌麻煩的人,大可以隻挑一個孩子回來慢慢培養,他收養的那群孩子的年紀也都不過兩三歲稚齡,一片空白,好培養得很,何必要大費周折地養一堆?

    以及雲書……錦笙一直覺得,雲書才是義父一開始想要培養的下一任閣主。

    自己被抱到柳州的時候才兩歲,雲書當時已經六七歲了,她被抱來的時候義父身邊就隻收養了雲書這一個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在培養小雲書接手天樞閣。

    可是為什麽,為什麽她來了之後,義父又收養了那麽多孩子,且最後將她培養成了閣主?

    想不明白,這些問題她以前也想過,但一直像她為什麽非要女扮男裝一樣無解。

    更想不明白的是,她來了幾年之後,義父又將他收養的其他孩子都送走了,隻留下了雲書和她。收養一半又不養完,人家心裏也是會留下陰影的好不好?這和被親生父母丟棄有什麽區別?

    錦笙也留下了陰影,那群男孩子被送走的時候她也難受得大哭了一場,一直到現在都還戀戀不忘,隻有一個男孩子因著是被送去了柳州知府家裏做養子,還有聯絡,其他的都被送到天南地北,杳無音信。

    “所以你現在該知道了,君曦見對這個小未婚妻還是很看重的,就算以後娶的不是她,在他心裏的地位也非比尋常。”顧勰拍了拍她的肩,“如果你能把小清予找回來,哪怕隻有一點線索,君曦見肯定會重謝你。”

    錦笙心道並不會,找到了也隻是做了分內的事,反而找不到還會被猜忌。

    到現在為止陛下都沒有告訴她究竟她義父哪裏不忠?為什麽他們猜忌義父不忠?安丞相又掌握了什麽罪證?

    義父他老人家如今又在哪裏?

    錦笙隻覺得這些事情像是一團亂麻,隨意繞成了解不開的結,卻隱約有著什麽關鍵的聯係,隻是這一條最關鍵的線頭自己抓不住,或許因為這個線頭太過於匪夷所思,根本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讓人想不到。

    從屋子裏出來後,錦笙就沒再去想這些事情了,在她的觀念裏,隻要不是逼得沒法兒的事情,就都有的商量,慢慢來吧,該知道的總會知道,該解開的總會解開。

    從小她就這樣,總是在義父要回柳州的前一天晚上再補上課業,以至於現在養成一個泰山崩於前也鎮定自若的性子。

    兩人正打算往棠雀軒走回去,路上一名小丫鬟小碎步跑過來,福身笑道,“世子,長公主讓奴婢來邀你和錦公子一起去跑馬場,幾位姑娘正在那兒表演馬術呢!可精彩了!”

    聽她說的這個意思,定然是剛從跑馬場過來的,見識過幾個姑娘馬上的颯爽英姿。

    “阿笙!走,咱們一起瞧瞧去!”顧勰拽了她的袖子就走,扭頭還不忘問她,“我記得你的馬術也是一等一的好,要不要也上馬去玩玩兒?我上次跑馬輸了你正愁沒機會同你再比回來呢!”

    “這是百花爭豔的時候,我一個大男人湊什麽熱鬧,幹脆你也別湊熱鬧了,大好的風頭還是留給那些卯足了勁兒往太子妃位置上爬的牡丹花兒吧,咱倆在邊兒上看看就好。”

    錦笙說得是老實話,要不是為了瞅瞅這些千金們的斤兩,找到個線頭好追查安清予的事情,她根本就不願意來什麽賞花宴。

    按她的憊懶性子,坐在天樞閣裏查閱這些閨閣小姐的資料豈不來得更快?

    隻是很多東西都須得親眼見著才有更好的判斷,光看著資料裏的東西,難免偏狹。

    就好比她在資料上瞅著咱們大梁朝尊貴的太子殿下是個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生得好看又很好相與的謙謙君子。

    實際上呢?謙謙這兩個字是隨便拿來這麽用的嗎?很好相與是拿來這麽誤導人的嗎?

    歸咎起來,資料上記載的都是天樞閣內部人員整理之後的東西,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

    錦笙就一直覺得整理太子爺相關資料的人多半是個年紀不是很大的懷|春少女,天下的好詞基本上都被她給用盡了,唯恐這樣依舊不能描繪出太子爺的動人之處,還要自己寫幾首情詩情詞貼在附頁,以表達她的深情款款與含情脈脈。

    請問,你究竟是在整理資料還是在寫小說話本兒?

    錦笙幾次翻到不同的資料典籍已經能從文風和詞風判斷出來哪些是出自同一名少女的手筆,哪些則是不同的少女寫出來的,還有一些看上去詞風就很狂放,狂放得沒有邊,誇太子爺誇上天,錦笙猜測……顯然她天樞閣裏淪陷的不止是少女。

    愛慕太子爺的何其多,有才華的還真就不缺蕭月華這幾個。

    太子爺和蕭月華處了這麽多年,今日看著似乎也沒對她處出什麽感情來,或許,太子爺喜歡的是那種能打能鬧能折騰的?不曉得這次表演馬術的千金裏,會不會有佳人被君漓另眼相看?錦笙兀自沉吟。

    作者有話要說:  1.感謝最近評論的小天使們!催更也是動力啊!證明有人看啊!

    2.忙過這陣了,蠢作正式給出承諾,隔一日一更,更三千 。如果到時候能順v的話,v了以後就日更三千 ,現在要攢攢數據等榜,所以隻能隔日更三千 ,次日會有修字修文等。

    3.歡迎大家就劇情和人物進行評論,也歡迎催更,文明就好~更歡迎大家將文文推廣給喜歡看文的朋友們,麽麽噠~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