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拿了我的給我補回來!

字數:3286   加入書籤

A+A-


    公元六一八年,唐朝建立,建都長安。唐帝國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發達,成為東亞最強大的帝國,聲威遠揚,對日本和亞洲各國都有巨大吸引力。

    而日本通過四次遣隋使,朝野上下對中國文化更加仰慕向往,出現學習模仿中國文化的熱潮。公元六二三年,遣隋留學僧惠齊、惠日等人在留學中國多年後回國,同天皇報告大唐國是法律製度最完備的國家.建議派使節赴唐學習。

    為了實現更加直接有效地學習唐朝先進製度和文化的目的,當時的日本政府決定組織大型遣唐使團、派遣優秀人物為使臣,並攜帶留學生、留學僧去中國。

    借助遣唐使,利用大唐的大度和開化,日本迅速完成了從奴隸製到封建製的轉變,也直接後發製人,直接學習並利用到了大唐最為先進的技藝,對後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曆史上,日本的遣唐使到中國之後,學習了灌鋼和百煉鋼技術,將唐刀等武器帶到了日本,在日本經過改良之後形成了獨特的煉鋼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刀工藝,流傳了下去。但是在國內,煉鋼法的發展卻逐漸放緩,到了後來的明代,倭寇之所以如此難以蕩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武器之利,所以在與明軍的作戰中占據了上風。

    要是沒有遣唐使從大唐學走的煉鋼方法,日本根本不可能發展出先進的煉鋼法來。從大唐“取經”,導致了原本落後了無數年的日本,在很多方麵直接站在了同大唐同樣的起跑線上。

    “遣唐使團不能全部入城,朕本來是準備將不能入長安城中覲見的人交給你,讓你帶去渭南,令他們雖不能入長安城,但也能在渭南見見世麵。不過,聽來似乎韋卿對遣唐使不太待見。怎麽,韋卿莫非對遣唐使有所了解?”李適見了韋仁實的反應,於是問道。

    遣唐使團當時在唐朝受到盛情接待。

    唐朝有關州府得到使團抵達的報告後,馬上迎進館舍,安排食宿,一麵飛奏朝廷。

    地方政府派專差護送獲準進京的使團主要成員去長安,路途一切費用均由中國政府負擔。

    遣唐使抵長安後有唐廷內使引馬出迎,奉酒肉慰勞,隨後上馬由內使將主要人員導入京城,住進四方館,由監使負責接待。

    按著遣唐使呈上貢物,唐皇下詔嘉獎,接見日本使臣,並在內殿賜宴,還給使臣授爵賞賜。

    遣唐使臣在長安和內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處任意參觀訪問和買書購物,充分領略唐朝風土人情。

    遣唐使歸國前照例有餞別儀式,設宴暢飲,贈賜禮物,珍重惜別。

    最後,遣唐使一行由內使監送至沿海,乘船返回日本。

    所以李適才想著要讓韋仁實在渭南接待那些不能入長安覲見的遣唐使團的其他人員。畢竟,長安城外,周圍便隻有渭南在韋仁實的影響下,最為繁華了。

    聽了李適的話,韋仁實簡直想跳起來給他一腳。

    水泥的製法還要不要啦?!綠菜大棚的技術要不要啦?!玻璃的燒製工藝要不要了?!蜂窩煤的做法也不管了?煉焦的技術不保密了還是咋地?!

    一時間韋仁實覺得自己要炸毛了。

    白他娘的給你普及了那麽久的保密重要性了啊!

    韋仁實於是對李適解釋道:“陛下,倭國本是個野蠻落後的蠻夷國家,其人連回紇和吐蕃人都不如,更無教化。在前隋立朝之後,國家一統,開皇年間的盛況若何,陛下也知道。所以當時倭國的國主就往前隋派出了四次遣隋使。倭國人本就不是什麽好東西,派遣隋使的原因也不是因為要向前隋稱臣,也不是因為敬服。而是有三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學習前隋先進的文化、製度、尤其是技術,以及社會的各個方麵先進的事物,得個現成兒,從而使其自身也先進起來。第二個目的,當時,佛教傳入倭國,因為倭國的文化落後,根本沒有自己的思想體係,所以佛教到了倭國之後,就做為一種文化的代表,給倭國的國主和貴族帶來了極深的影響,也便與他們控製奴隸。從某種意義上說,已成為其國主的思想主宰,所以也是為了求取佛經。第三個目的,則是在於地緣政治因素及攫取利益了。這三個目的裏麵,最重要的是第一個,其次重要的是第三個。至於求取佛教,不過是個外在的幌子而已。”

    “從遣唐使到現在,倘若臣沒記錯的話,已經十來次了吧!這十來次裏麵,倭國早就已經將該學的能學的想學的各種製度、律法、工匠技藝……全都給學完了!咱們華夏用了幾千年才建立起來的體係、製度、律法、技術……他倭國隻派了幾次遣唐使,就都給學去了!”韋仁實繼續說道:“眼下,這些遣唐使的目的,就變成了來大唐勸誘和迎回那些尚留在唐朝生活學習的倭國學者和學問僧侶。哦——若是讓他們知道了咱們大唐又出現了水泥、煉焦、新式鍛鐵煉鋼之法、新式兵器,那他們又該改變目的,盜去咱們更新的技術了!”

    聽了韋仁實的話,李適眉頭一皺,問道:“韋卿的意思是,這些人會學去我大唐如今那些更先進的技術?!”

    “正是如此,陛下!”韋仁實對李適說道:“倘若陛下不信,大可以差人去翻找一下之前所有的遣唐使記事,仔細找找看看。您一定會發現,那些遣唐使到了大唐之後,不是想要進國子監,就是想要帶唐人回去倭國。陛下再去看看隨著遣隋使返回倭國的唐人,裏麵除了僧侶之外,多數都是工匠!陛下可以再查查他們從大唐帶走的書籍,出了一部分是佛經之外,其他的則都是我大唐規製律法文學之類,倭國這是全麵照抄大唐啊陛下!”

    韋仁實頂不喜歡這些個遣唐使。

    正是因為後世裏為了寫論文而搜集過這方麵的資料,所以韋仁實才更是討厭他們。

    看看大唐是如何對待日本的,再看看日本是如何回報中華的。

    兩廂一對比,若是還有人喜歡這些個遣唐使的話,那隻能說這個人是真的心大。

    韋仁實自問做不到。

    在從李適苦衷聽見遣唐使這三個字的那一刻起,韋仁實就決定了。

    拿了我的給我補回來!

    總之,決計不會教他們得逞。

    而且,還要讓他們為之前從大唐盜取的,付出代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