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參把頭

字數:6745   加入書籤

A+A-




    傳說最早進入天白山挖人參的,就是海東人孫良。他和朋友一起進入大山挖參,卻不料朋友突然失蹤。

    為了找到朋友,孫良苦苦尋找了七天七夜,最後連累帶餓,死在了天白山中。

    後人傳說因孫良心地善良,為人義氣,感動了天帝。

    天帝不忍見其死後魂魄孤苦無依,便封他為山神,掌管天白山。

    保佑放山人們不遇豺狼虎豹,順利采到寶物。

    眾人三個響頭磕完,寧護再次大喊“拜把頭”

    大樹旁邊,乃是寧家曆代的老把頭牌位,所有的寧氏家主,死後都要埋在這裏。

    隻見旁邊的墳塋連綿不絕,周圍到處都是,就可以看出寧家放山的歲月,已經是極為長久了。

    “拜了山神和把頭,進山尋寶不用愁!各位寧族人,進山挖棒槌嘍!”

    寧護振臂一呼,帶著旁邊的“索寶棍”,一馬當先向前走去。

    周圍眾人也跟著大喊“挖棒槌嘍!”

    陸續跟著前進,隻聽見呼聲回蕩在山穀,連綿不絕。

    寧謝跟著放山隊深一腳、淺一腳已經走了十幾天,哪怕他爹是隊伍裏的領導人物——把頭。

    而且剩下的兩個關鍵角色,壓隊的“邊棍”,專管做飯的“端鍋”。

    都是他的遠房堂哥,對他在生活上可謂是照顧有加。

    可是寧謝畢竟隻是一個嬌生慣養的高中生,幾時吃過這樣的苦啊。

    今天還沒走上幾步,就把棍子丟到一邊,嚷嚷著要休息。

    平時對兒子和顏悅色的寧護,此刻暴跳如雷。

    厲聲責罵道:‘你看看,這天白山的老林子!到處野草和長刺的灌木都有半人高,根本沒有路,保不齊還會遇到野獸。

    這索寶棍既是山神賜福的護身符,更是我們行路之時的必須品。

    而且關鍵時刻迷路之時,還可以通過樹發出的聲響,確定同伴的位置。你居然敢隨身亂扔,撿起來!’

    寧謝乖乖的把索寶棍撿了起來,寧護卻好像餘怒未消,立馬就要衝上來教訓兒子一頓。

    周圍的人見狀馬上去拉架,畢竟都是一族人,都知道寧護是愛之深,責之切。

    真讓他打了兒子,回去了寧謝他媽也不會放過眾人。

    “不就是一根破木棍,有什麽了不起的”寧謝嘴裏嘟囔著,被他的“邊棍”堂哥拉到了一邊。

    “你也不要怪你爹脾氣差,這放山是有規矩和禁忌的。

    要特別注意一言一行,比如吃飯叫“拿飯,睡覺叫“拿房”。

    人參呢,必須叫“棒槌”,遇到了蛇,千萬不能隨意傷害。更不能提蛇,要叫它“錢串子”。

    出來十多天了,還沒采到一顆棒槌,你爹肯定是心急如焚。

    而且索寶棍是山神賜福過的,放都必須豎著,不能橫放在地上。

    你這樣往地上隨意一扔,你爹不發火就有鬼了!”

    堂哥拍了拍寧謝的肩膀,給他說了些放山的忌諱,就去安慰他爹去了。

    “嘿,拉屎不出怪馬桶,沒找到棒槌又不能怪我。現在本來就資源稀少,哪有這麽容易找到嗎!”

    大家正在往山林更深處前行,這遮天蔽日的巨木,叢生的荊棘。都讓寧謝的心情越來越壞,嘴裏還在埋怨著父親。

    “停下!”寧護一聲大喝,隊伍應聲而止。

    隻見他觀察了一下四周的植物分布,又站在高處觀察了一下山川走向。

    直接把手中的索寶棍立在原地,誠懇的跪在地上。

    雙手合十念叨起來:“瓊輪光輝,全盈不虧。玄景澄澈……”

    周圍的人都是眼前一亮,安靜的看著寧護念咒。

    “邊棍”堂哥一臉神秘,小聲對寧謝說道。

    “這就是你們寧家祖傳的“尋參咒”,曆代都是傳男不傳女,隻有家主才有資格學習。

    傳說隻要念了這“尋參咒”,就一定會挖到大棒槌,我都好久沒看到你爸念過了。

    你是他兒子,以後肯定也會學到這門絕技的,今天我們一定有大收獲啊!”堂哥一臉興奮。

    寧護一臉肅穆,正色道:“前麵那個背陰的山坡,大家分頭行動,小心搜尋!”

    眾人領命前行,寧謝也跟著堂哥向前走去。

    “人參喜歡生長在茂密的森林裏,喜歡生長在棕色森林土上。

    而且需要比較豐富的腐殖質,喜愛散射光和較弱的陽光,所有我們一般在背陰麵尋找。

    到處都是雜草,人參就掩藏其中,一定要仔細……”

    “邊棍”堂哥還在喋喋不休。

    寧謝突然停住了腳步,愣愣的定在了原處。

    “怎麽回事啊?又走累了想休息啊?想把這塊找完,不然你爸會說的”堂哥還在拉扯著寧謝,想要他往前走。

    可寧謝絲毫不為所動,眼睛直直的盯著前方。

    隻見不遠處的雜草深處,萬綠叢中一點紅,成熟的參籽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紅豔。

    寧謝似乎也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指著紅色的參籽問道:‘哥,你看那是人參不?’

    堂哥畢竟是負責的“邊棍”,可以說是放山的老手了,隻是定睛一瞧就知道是遇到了大棒槌。

    堂哥不發一言,欣喜若狂的跑到近處。

    大聲喊道:‘棒槌!’

    然後輕輕趴下,小心翼翼的一手捏住人參苗葉,放開喉嚨喊山:‘有棒槌哦……’

    隻聽見四處此起彼伏出現了回應,

    “什麽貨啊……”

    “五品葉……”

    有問有答,一呼百應。就像是在唱山歌一般。

    寧護就在不遠處,離的最近最先趕來。

    用草帽蓋住,使人參束手就擒,並用紅繩把參綁在樹枝上,這樣才算是大功告成,捉住了人參。

    寧護一臉喜色,使勁的拍著“邊棍”堂哥的肩膀,大聲表揚道.

    “你小子不錯,做個邊棍都算委屈你了,這次算你的首功!”

    堂哥趕忙擺手拒絕,對著寧護說道:“把頭,這功勞應該是寧謝的,都是他眼睛尖,才能發現這顆大棒槌。”

    對著旁邊的寧謝略帶歉意的說道:“不是堂哥剛剛不告訴你,而是山上規矩。

    發現人參時不能多說一句話,要大喊“棒槌”,它才會被定住不跑。

    沒想到你小子真是個福星,這尋參咒也是真靈,剛念完就有收獲了。”

    一看這成色,就知道收獲巨大,堂哥也很高興。

    旁邊的人三跪九叩這下,拿出了挖人參的工具。

    裏麵鹿骨釺子,棒槌針,快當刀,快當斧子一應俱全。

    用棒槌針在人參的40厘米的位置開始挖,又以人參為中心挖了一個1米見方的大圓,把它圈在了裏麵。

    最後在離人參4到5厘米的地方,剪斷了枝條,這是為了保證人參的新鮮程度。

    接下來就是細致活了,一點一點把人參請出來,有時候一挖甚至幾個小時。

    “看這蘆頭,起碼有六十年的火候了。

    可是極品的上等好貨,一根參須也不能挖斷,斷了就壞了品相,價錢就跌的厲害了”

    寧護一直在一旁監督,有時候還會親自動手,十幾天的辛苦終於有了回報,眾人還是非常高興的。

    終於見到了這顆大棒槌的全貌,可以說是“須似皮條長又清,珍珠點點綴須下。”正是一顆市場罕見的絕品。

    寧護用手輕輕抖去上麵的泥土,好像是抱著剛剛出生孩子的新手爸爸,動作溫柔而細膩。

    用準備好的新鮮苔蘚、樺樹葉,摻上一點剛剛挖出人參的原土,把人參包裹起來,用草繩打成參包。

    看到寧護仿佛是怕沒係緊,還用力反複扯了兩遍。

    大家都知道,他也隻是表麵淡定,其實放山之行,把頭的壓力是最大的。

    現在大棒槌在手,眾人都鬆了一口氣,開始心中計算自己能分多少,回到家後又去添置什麽家夥事了。

    天色已晚,今天就暫時不返回了。

    十多天的風餐露宿,頓頓壓縮幹糧,也讓人的嘴巴裏淡出鳥來。

    終於到了歸程,“端鍋”也就不需要斤斤計較,拿出了珍藏的食物,露出拿手絕技準備讓大夥大飽口福。

    山上新采的榛蘑,配上帶來的臘肉。

    滑嫩爽口的蘑菇配上臘肉的煙熏香味,混合成一種奇妙的鮮美。

    寧謝早已經想換換口味,如此美食當前。

    顧不得有點燙,他是吃了一碗又一碗,連舌頭都快吃進去了。

    幾個年紀大、資格老的挖參人,正和寧護圍坐在火旁邊。

    吃著可口的臘肉榛蘑湯,不知不覺灌下去不少自己釀造的燒酒。

    本來放山期間,平時是不允許喝酒的,但是今天收獲巨大,寧護也喝了不少,此刻大家都有些醉意了。

    寧護猛然站起,扯起自己粗獷的喉嚨,唱起了故老相傳的《參把頭》歌謠。

    天白老林棒槌多,放山尋寶事先說;

    拉幫結夥耍單數,能不能去把頭奪;

    準備快當與花簍,薄斧手鋸輕鐵鍋;

    進山先要拜山神,豬頭牛羊三牲羅;

    天帝禦封孫良爺,隻坐樹墩不上桌;

    虎走崗子羊走坡,壞了規矩禍事多;

    棒槌鳥叫索寶棍,鹿角竹簽把土撥;

    抬出土精砍兆頭,下山還願吃白饃;

    神山聖水出仙草,一兩黃金一兩貨;

    能消百病強體魄,鶴發童顏百年活……

    眾人跟著一起哼唱,把這歌聲傳遍了山穀的每個角落。其間是飲酒吃肉,好不快活。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