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名士張儉

字數:4798   加入書籤

A+A-


    黃沙退去,三個人影漸漸清晰。

    衣衫襤褸,骨瘦如柴。

    中間之人,白發蒼蒼,滿麵滄桑,腰間居然還有一個書袋。

    “二百裏烽燧盡毀,不少黨人乘機出逃。”

    宋憲一指這一老兩少:“估計是黨人。”

    支就塞營救黨人,在吏卒麵前早就不是秘密了。

    還有人悄悄告到了督瓚那裏,虧得楊彪在軍中,呂布上書督瓚,一股腦都推給了楊彪。

    楊家是士人領袖,根本無法推脫。隻得修書督瓚,曉之以家國大義,請督瓚一同隱瞞。

    督瓚接楊彪書,也樂得示好士人,贏得政治資本,也就壓了下來。

    “去問問。”

    呂布對金甲、童環說道。

    “某去!”

    宋憲先人一步,策馬而出。他比魏續還小一歲,玩心重,特別喜歡作弄這些黨人。

    “來了,天亡你我三人。”

    毛欽攙扶著須發皆白的張儉,手已經摸到了袖中刀筆。刀筆是在木簡上刮掉錯別字的小刀,這已經是三人最後的武器了。

    “哎!”

    黨錮再起,李篤、毛欽護送山陽名士張儉出塞。一路渡龍門、走壺口,東西輾轉通天山,終到邊郡。

    聞聽塞外有一苓草城,庇護黨錮士人,於是出塞來尋。卻不曾想,在風沙中迷了路,走到了“鮮卑人”眼皮子地下。

    “可有過所?”

    宋憲仍然是宇文部人打扮,走近了,居高臨下問這三人。

    漢人?

    上來就問過所,應該是邊軍。可這年歲是不是小了些?

    漢人二十歲成年,又需在田間耕種三年,有了三年收成,無需記掛家人,方才會服兵役。

    “在下東萊外黃毛令毛欽,遇風沙阻路,馬匹、行囊遺失,過所在內,還請閣下行個方便。”

    毛欽故作鎮定,眼見金甲、童環也來了。這倆人都是髯麵凶臉,看得毛欽心底一涼。

    “毛欽……”

    呂布遠遠的聽到了這個名字,覺得有些耳熟,卻又想不起來再哪裏聽過了。

    “既無過所,那便隨我回城,核驗身份。”

    宋憲臉上帶著惡作劇般的笑容,他特別喜歡看這些黨人,回城見楊彪時,那種破涕為笑的樣子。

    “這……”

    李篤,見陳治生得還要斯文些,對陳治說道:“篤一行三人卻有要事,還請閣下借一步說話。”

    這是要行賄了,其實也沒有什麽,隻有一吊錢了。

    “篤…李篤?”

    呂布策馬上前繞過宋憲,問道:“壯士可是東萊李篤?”

    “正是。”

    李篤狐疑的盯著呂布,不知他為何認識自己,也不知這是否是自己一行三人,命運的轉機。

    呂布聞聽是李篤,翻身下馬。恭敬的對那老叟一鞠躬:“五原呂布,表字奉先,見過元節公。”

    這一舉,眾人皆驚。這衣衫襤褸的老丈,如何當得起呂布一躬?

    “元節公?張元節?他是張儉!”

    宋憲入戲太深,大吼一聲:“快捉他,又是大功一件!”

    毛欽一聽索性拚了,欲掏刀筆。

    張儉卻死死的按住他,一雙手,蒼老又有力。

    年逾六十,須發皆白,一路奔波衣衫襤褸,張儉卻還是整了整衣襟,問呂布:“閣下識我?”

    “宦官侯覽專橫跋扈、貪婪放縱、肆虐百姓。為其母大起塚墓,元節公時任山陽督郵,破其家宅,藉沒資財。名滿天下,何人不識?”

    呂布頓了一下,望向毛欽、李篤:“二位仁兄,一路相送,當得起一個俠字。”

    李篤、毛欽麵麵相覷,這少年居然還識得他們二人。

    這一世,呂布自然不識此三人。上一世,卻有所耳聞:

    應大將軍何進征召,隨丁原赴洛陽之時。黨錮早已解除,張儉返回山陽,教化萬民,有美名傳。

    入洛陽之後,王允也提過此人。

    黨錮初解之時,大將軍、三公征召張儉。舉其為敦樸,派公車特征,起用為少府。張儉拒而不受,一心教化鄉裏。

    時任太尉黃琬,也對張儉推崇備至,曾說與呂布。

    張儉乃趙王張耳後人。與劉表、陳翔、範滂、孔昱、範康、檀敷、岑晊號為八及。

    及者﹐謂能引導他人追隨眾所宗仰之賢人

    張儉身故,名士孔融為其書寫碑銘:

    “桓桓我君,應天淑靈。皓素其質,允迪忠貞。肆誌直道,進不為榮,赴戟驕臣,發如震霆。淩剛摧堅,視危如寧。聖主克愛,命作喉唇。”

    碑銘呂布倒是不知道,因為張儉比呂布晚死一年。

    呂布知道的是,虎步江淮之時,四方戰亂,百姓饑荒。履聞張儉傾其家財,救濟鄉人的美談。

    真是造化弄人啊!

    上一世,他們已經成功逃出塞外。

    黃巾初始,解除黨禁,張儉還歸返鄉裏,教化萬民。

    沒想到這一世,張儉尋他苓草城來了。

    得張儉,呂布大喜。

    除了宏圖霸業,還有兒女情長…

    張儉避禍東萊數載,而愛妻嚴婧也是東萊人士。嚴氏一門也為東萊望族,此役黨錮禍及五服,嶽丈也攜愛妻出逃。

    “元節公,東萊嚴氏你可熟識?”

    歸途上,呂布與張儉共乘一馬,期間問起張儉。

    “嚴氏宗主,儉未曾見過。”張儉眉頭輕蹙:“東萊嚴子玉,倒有數麵之緣。”

    “你可知嚴子玉身在何處?”

    呂布激動得心跳加速,平生未有一戰,心中如此忐忑。嶽父嚴瑜,表字子玉,也許張儉知道愛妻一家下落。

    張儉沉吟半晌,方才答道:“黨錮複起,帝詔令,凡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為官者,一律罷免,禁錮終身,並牽連五服。我等黨人,競相出逃,那還能有聯絡?”

    張儉眼神暗淡了下來,嚴子玉也是一博學之人。有女婧,年十二知書達理,本是金釵之年,卻要受這顛沛流離之苦。

    “果然……”

    呂布輕輕歎息一聲,不知苓兒身在何處,是否一如張儉,衣衫襤褸,倉皇逃竄,望門投止。

    好在關中楊氏,門生故吏遍天下,有楊彪相助,這苓草城已經在士人之間傳開了。張儉都來了,苓兒也許不遠了。

    一路無話,呂布最後一個入支就城。立馬城門處,呂布回頭遙望。

    目光所及之處,仿佛有一馬車,載著苓兒循著這城外百裏苓草而來。

    定睛一看,那一架馬車,化作一汪泡影。隻有那百裏苓草,慢慢的開了出紫色的小花,點綴在碧綠的草地上,美不勝收。

    微風一吹,小花湧動,一浪複一浪,時間也被這秋風吹到了秋八月中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