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鬆樹明子

字數:4775   加入書籤

A+A-


    吃過飯,眾人閑聊了一陣,各自回家。

    林駒則跟二大娘一起回家。

    馬家堡子周邊都是山,山上有不少野獸,偶爾會有野豬和狼的蹤跡。

    不過,這個時候山上植被豐富,食物鏈沒有斷裂,這些攻擊性的野獸不缺食物,很少會到平地來。老師們住的都比較近,在安全上也沒有什麽威脅。

    轉眼間就過去了半個來月,林駒的如子過得平淡而安寧。

    每天白天備課,晚上就去給老師們上課。

    一天培訓老師們數學,一天培訓語文。至於外語,這個時候還不開課,要到了八年級的時候,才開始學外語。跟林駒現在不搭界。

    至於到七年級的教室裏上課,他自己就給自己免了。除了考試的時候參加之外,剩下的時間就在家裏麵。

    在家除了學習,就是下河抓魚,上山割臘條,杏條。

    中間父親林甲寅回來一趟,見林駒天天給老師們上課,自然非常高興。

    對於林駒不去上學,天天搞副業賺錢的事兒,作了選擇性忽視。

    都能給老師上課,還用去聽什麽課?將來就等著上大學了。

    這已經成了林家人的共識。

    林甲寅在家呆了兩天,就回到他當煙把頭的生產隊去。

    一路走,一路找人閑聊,話題總是不知不覺的繞到他這個給老師上課的天才兒子身上,一時間收獲了不少人的讚歎和羨慕。

    林甲寅本就虛榮心強,這下子更加得意,走道的時候,身板都挺得溜直。

    有了林駒這個榜樣,老五、老六和老七的日子,難過了不少。每天都被母親和二姐催著溫書、寫作業。

    相應地,幾個人也不時對老四有了怨言。

    要不是老四這麽出風頭,他們還會自由散漫一些,不時地偷懶,現在總是拿老四跟他們比,日子過得不免就有些苦逼。

    好在林駒不時地抓魚,能夠解饞。賣條子的時候,會給他們買些餅幹和糖塊兒。看在這個份兒上,他們也就原諒老四了。

    加上最近老四總是給他們補課,現在也有些害怕老四。這個二哥似乎不是二哥,而是老師了。

    給自己老師上課的人,能不是老師麽?那是老師的老師啊。

    這個帳,兄妹三人還是會算的。

    林駒不管別人怎麽看他,隻按照自己的節奏行事。

    今天,他拿著斧子和麻袋,又上山了。

    這一回,他要砍一些鬆樹明子。

    鬆樹明子,是油鬆的枝杈被砍下去之後,在樹幹上殘留下來的那一段。

    因為油鬆會分泌出來較多的油脂,使得這些枝杈變得堅硬,裏麵留存了不少油脂。點著了,燃燒時間長,亮度大,適合於野外照明用。

    這樣的枝杈,就叫做鬆樹明子。

    鬆樹明子很多,林駒用了一個來小時,就砍了半麻袋,送回家之後,就去了馬家堡子的鐵匠爐。

    這個時候,幾乎每個村裏都有一個鐵匠爐,一般就是一個鐵匠,負責打造鐮刀、鋤頭等各種農具和馬掌、牛掌等簡單的工具。

    到了鐵匠爐,劉鐵匠一見到林駒,就遠遠地打招呼。

    “嗬,這不是林老師嘛”。

    自從林駒給老師們上課以來,他就成了十裏八村的名人。也不知道別人是怎麽認識他的,很多人一見麵兒,就都叫他林老師。常常叫林駒不好意思,每每糾正別人的說法。

    不過,他的糾正似乎沒有什麽用,別人見到他,還是叫老師。

    叫過幾回,林駒也就習慣了,接受了這個稱呼。

    “三姨夫,有件事兒來求你幫忙”。

    劉鐵匠是林駒老嬸堂妹的丈夫,林駒就隨著叫了三姨夫。

    農村人的稱謂,一般總是按著親戚這麽論的。

    “什麽事兒,你說”。

    “給我打個鬆樹明子兜”。

    鬆樹明子要放在鐵質網兜裏麵,上麵用一個杆子挑起來,這樣才能用於野外照明。

    “林老師,你是想照蛤蟆吧,行,一會兒就完事兒”。

    劉鐵匠也不猶豫,就開始拉風箱,把火催旺。

    然後找了幾根半截鋼筋,放到焦炭上麵,加熱之後,就開始叮叮當當的砸了起來。

    鐵匠爐裏麵雖然有電,但也隻是照明用的,沒有電動鼓風機,用的還是古老的風箱。

    也沒有水電焊設備,做什麽東西,全憑一把大錘砸。

    正如劉鐵匠所說,林駒準備鬆樹明子,確實是要照蛤蟆。

    蛤蟆,也是當地的叫法,俗稱哈什螞,這是從旗人流傳下來的說法,學名叫做林蛙。

    林蛙是水陸兩棲的蛙類。

    春天的時候從河裏出來,在一些水泡子和山間小溪裏麵產卵,然後上山,在山上吃各種蟲類和草。

    秋天天冷的時候,下山回到河裏過冬。第二年春天清明前後,再從河裏出來,產卵上山,如此循環往複。

    林蛙是一種美味食物,雌性的林蛙,身上有兩塊油脂,叫做林蛙油。

    林蛙油的主要用途有兩個,一個是作為名貴的滋補品。另一個是經過提煉後,作為高級的航空潤滑油。

    因為是天然的生物製品,不像一般的化學合成潤滑油那樣,對於機體有損害,所以非常珍貴。

    林蛙抓回來之後晾幹,就可以賣到供銷社去,每個兩毛錢。

    林蛙在山上和水裏的時候,捕捉非常困難。

    不過當地人有自己的辦法,就是在林蛙上山和下山的途中捕捉。

    林蛙上山的時間,就在清明前後。晚上從河裏出來,一點一點兒地跳到山上去。

    一天走不完,白天就找個地方隱藏起來,躲避人、蛇、鼠等各種天敵,到了第二天晚上,再往山上跳。

    林蛙在路上的這段時間,就是捕捉的最好時機。

    林蛙沒有什麽攻擊能力,隻要有個亮光,能夠照見地上的林蛙,伸手去揀就行了。

    這就是所謂的“照蛤蟆”。

    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方法,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照著做就行。

    鬆樹明子兜的結構很簡單,幾根鋼筋連起來就行,沒一會兒就做完了。

    劉鐵匠在水裏泡了一會兒,溫度降下來,撈了出來。

    “還有些燙,弄個棍子挑著走,別燙著”。

    “我知道了,三姨夫,多少錢”?

    “要什麽錢?快走吧,早點回家”。

    “那就謝謝三姨夫啦”。

    林駒到旁邊撅了一個草棍,挑著走了。

    劉鐵匠從椅子上拿起衣服,準備穿上,就見衣服下麵有兩盒白貓香煙。

    “這個孩子,都說了不要錢,還給留下兩盒煙”。

    劉鐵匠自言自語,打開煙盒,抽出一支,靠近炭火沒多遠,煙卷就著了。

    劉鐵匠抽了一口,緩緩把煙霧吐出來。又自言自語道:“真是個好孩子,又懂事兒又有出息,隻可惜是別人家的孩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