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十三大件兒

字數:4880   加入書籤

A+A-


    咣地一聲,門開了。

    周冰和兩個十四五歲的孩子,一人扛著一個箱子進來。

    “林老師,東西給你送來了,哎呀,可累死啦”。

    林駒在三道河下車的時候,自己東西太多,拿不了。就把飛碟送到出租屋內。

    正好看見了周冰幾人,就抓了他們三個幫自己扛縫紉機,他自己用自行車帶著兩個收音機先回來。

    現在周冰才把縫紉機送來。

    “你們幾個都沒摔著吧”?

    “沒有,東西一點兒也沒磕著”。

    “你們等一下”。

    林駒掏出兩張一塊錢,給兩個孩子一人一張。

    “拿去買糖吃”。

    “林老師,我呢”?

    周冰伸出手,可憐巴巴的。

    “你等一下”。

    林駒回屋,拿出了最後一副麥克鏡。

    “來,周冰,我答應你的,現在給你”。

    “麥克鏡?林老師,太謝謝你啦”。

    “行啦,行啦,走吧,回家去吧”。

    說話間,林甲寅和趙傑英已經把縫紉機的包裝打開。

    “哎喲,老四,還是飛人牌呢,比你二大娘的那個都好”。

    趙傑英滿臉笑容,這回連埋怨林駒亂花錢都忘了。

    林駒買縫紉機,是她最可心的東西。

    這回給自己家人做衣服,再也不用求人,或者一針一線地縫。

    “媽,明天我去綠江,多買一些線回來,各種顏色都買一些。爸,咱倆給裝上”。

    “好好好。這回你媽做衣服可省事兒了。咦,這麽算來,咱家這四大件兒不就全了麽”。

    我說林甲寅老爹,你這智商堪憂啊。現在才算明白這個賬啊。

    “你們爺倆慢慢弄,我去烙粘火燒去”。

    “哦,對了,媽,我包裏有糖,二斤是黃老道的,剩下的都是咱家的”。

    沒一會兒,趙傑英拿著糖進來。

    “老四,從哪裏弄這麽多糖”?

    現在一家一年才一斤糖票,這一下子七八糖,難怪趙傑英吃驚。

    “拿電子表換的,一塊電子表,換十斤糖票,兩個收音機票,一個縫紉機票”。

    “這電子表這麽值錢”?

    “外麵賣六十塊錢”。

    “六十塊錢?不行,我還得把我的表要回來”。

    林甲寅剛要出門兒,生產隊長歪脖林進來了。

    “三哥,我來給你送表來了”。

    “你就戴著唄,一塊破表,沒有了,老四再給我買”。

    林甲寅轉眼就裝上了大個兒。

    “那怎麽行,挺貴的東西。這幫人也不自覺,從我手裏借出去,就一個轉一個的。今兒個我要是不要回來,他們還不想給,這手表也在外麵過年了”。

    林甲寅雖然裝,還是把手表接了過來。

    “哎喲,這不是縫紉機麽,你家買縫紉機啦。喲,這還有收音機呢”。

    “哦,俺家老四這個敗家子兒,就知道瞎花錢。不讓他買,非要買。都說什麽四大件兒,咱們莊稼人,哪有那麽多講究”。

    林甲寅本來就有些好麵子,現在又開始曲線裝大個兒。

    “三哥,你可別這麽說。你家可不是四大件兒。自行車兩台,手表一人一塊,加上照相機,十三大件兒啦”。

    十三大件兒?在哪裏?

    林駒聽著都有點兒蒙圈。

    隨即就明白了歪脖林的算法。

    一人一塊電子表,家裏八口人,就是八件,兩台自行車,一台縫紉機,一台收音機,一台照相機,可不就是十三大件兒嘛。

    隻是六塊錢的一塊電子表,就算成一大件兒,是不是有點兒浮誇?

    歪脖林倒也不客氣,就蹲下來幫著裝縫紉機。

    縫紉機裝好,林駒調試了一下,拿了兩個布頭試了一下,見好使了,就算完事兒。

    也到了四點來鍾,林甲寅就留歪脖林喝兩盅。

    兩人平常關係還好,見林甲寅誠心挽留,歪脖林也就不客氣留下。

    供銷社下午四點半關板兒,林駒見還來得及,就騎上自行車去了供銷社,買了一堆魚罐頭,紅燒肉罐頭,午餐肉罐頭,外加幾斤小鹹魚。

    上回林駒從馬二家拿回來的肉還留著,趙傑英又炒了個酸菜,煮了十個鹹鴨蛋。湊了六個菜。

    林駒又去大河,把在冰上玩瘋了的老五、老六、老七找回來,一家人加上歪脖林開始吃飯。

    老大林駿照例在胡家堡,也就沒人去管他。

    晚飯的主食是粘火燒。

    做法跟一般的白麵火燒相似,隻是主料不同。

    粘火燒,顧名思義,用的是粘玉米和粘高粱米。

    這裏人的飲食習慣,受旗人的影響,也喜歡吃粘食。除了粘高粱和黏玉米,還有大黃米。

    林家堡以至於馬家堡子,雖然是山區,但是人口並不稠密,土地比較多,分地之後,平均一人有五畝多地,還剩下一些機動地。

    在一些坡地上,就種上一些比較耐旱的雜糧,象大黃米、黏玉米、紅小豆,綠豆等作物。

    在林駒的前世,他的一些關內的,或者南方的農村大學同學,有的人家裏隻有一畝地,甚至還不到一畝地。

    林駒簡直難以想象,他們那裏是是如何憑著一畝地養活那麽多人口的。

    即使一年種上兩季甚至三季莊稼,也仍然比較吃力。

    喝酒間,未免就談起了發財門路的事情。

    這也是分了地之後,這裏人最經常談論的話題。

    事實上,這個時候有固定工作的人,基本上還沒人做生意,甚至還瞧不起做生意的人。

    象叢麗、楊蘭、楊成那樣,隻是個例,不具有普遍性。

    城裏做生意的,多是那些沒有工作,或者下鄉回城安排不了工作的人。

    另一個主要群體,就是膽子比較大的農民。

    林駒出名的原因,除了他有幾個比較成功的商業案例和賺錢之外,還在於他以一個小孩兒和學生的身份,能夠給老師講課,在中學裏成績也很好。人們幾乎公認他將來會上大學,前途看好。

    小孩兒和學生的身份,讓人們對他比較寬容,林駒其實在這方麵,占了很大便宜。

    但既然歪脖林提到了此事,林駒就得說一下。

    “我上回在馬二家裏說了一回,叫他做豆腐或者收破爛。不知道他幹了沒有,叔要是想幹,不妨去問一下馬二。他沒幹的,你就幹一樣”。

    “其實,即使他幹了,你也可以幹。他在城裏做豆腐,你就在家做豆腐。反過來也行”。

    “你養雞,或者收鴨蛋賣也行,要不就象我爸一樣種煙”。

    “就沒有別的來錢快的道兒”

    歪脖林有些不甘心地問道。(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