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想做的事兒

字數:4623   加入書籤

A+A-


    終於開學了。

    飛碟的事兒,林駒現在已經基本上不插手,都交給黃天大和林馳去做。

    現在已經形成了基本的運行模式,兩人按部就班地操作就行。

    從叢麗和馮剛幾個人那裏反饋來的消息,他們手中的電子表和麥克鏡已經全部出手,幾個人都狠狠地賺了一筆。

    不過,現在市麵上還有電子表和麥克鏡出售,這證明已經有別人從南方拿貨回來。隻是價格降了不少。

    電子表現在賣三十塊錢一塊,麥克鏡賣二十五塊錢一副。

    開學十天之後,老師們當中流傳著一條消息。

    原來是周玉貴在南方被扣了,銅羊鎮中學的楊校長,已經接到通知,去南方領人。

    原因就是周玉貴倒騰電子表和麥克鏡犯事兒了。

    叢麗來取飛碟的時候,也說過綠江有人因為倒賣電子表和麥克鏡,在南方犯事兒的消息。

    從馮剛那裏,也傳出了溪水方麵的類似消息。

    從南方把貨拿回來的人,似乎也不樂觀。東西有些賣不動了,價錢一降再降。

    林駒這段時間哪裏也沒去,就在學校裏呆著。

    每天除了上課,就是督促馬達、林嘉玲和周冰三個學生學習。所謂的上課,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替老師們給學生講解。

    這種形式的最大好處,就是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他自己的學習過程。

    關於生意上的事情,現在已經取得了第一桶金。又有了飛碟這個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所以林駒決定放慢自己的節奏。

    目前,很多事情在法律和政策上,還不明確。

    周玉貴的事情,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象林駒這樣倒騰電子表的行為,準確的說法,叫做長途販運。

    就是在長途販運這個問題上,目前還有不少爭論,有的人認為是對的,有的人認為是非法。

    這樣的問題,在林駒的前世,根本就不成其為一個問題。

    但是,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在這個時代,就是個問題。

    況且電子表和麥克鏡的來源,本身就是水貨,有些爭議也非常正常。

    從銷售終端上來講,賣電子表和麥克鏡,跟賣蝲蛄和山野菜也不一樣。

    蝲蛄和山野菜,屬於農產品,是自己本地出產的。

    電子表和麥克鏡,屬於工業品,是從外地販賣過來的,屬於倒買倒賣的範疇,隨時可能被取締。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林駒在處理飛碟生意的時候,才跟學校合作,打著學校的名義。馬家堡子那些出去賣飛碟的人,也都是打著村裏集體名義,用學校勤工儉學的名頭,出去賣貨。

    這就是為了披上一層公家買賣的外衣。

    因為這個時候,私人經濟還不是合法的存在。連個體戶的名義都沒有。

    現在這些賣東西的人,都被人稱為小販子,還沒有法律上的明確地位。

    至於個體戶,還要等上幾年,在1983年的時候,才會有正式的法律地位,開始給個體戶頒發營業執照。

    至於個人開辦工廠和公司,現在還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起碼有一條就限製住了,就是現在不允許雇工。雇工還被視為是剝削的手段。

    即使有的膽子大的聰明人,私人做生意,走的路子也跟林駒一樣,都是披上一層公家的外衣,俗稱戴上紅帽子。

    盡管如此,也不代表就無所作為。

    人們總會想到一些辦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林駒也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或者在灰色地帶,做一些事情。

    他的計劃,就是把重點放在農村,做一些長期投資。

    林駒已經選好了兩個項目。

    一個是花卉苗木,另一個是塑料大棚。

    花卉苗木主要是他自己的產業,屬於長期的投資項目。周期雖然比較長,但投入並不是太大,一旦到了回報期,利潤驚人。

    比如林駒原來看好的銀杏樹,在二十多年後,一株就是幾萬塊錢。

    即使是二十年的周期,一棵銀杏樹的人工維護加上水肥投入,也不過一千來塊錢,一年不過幾十塊錢的投入。

    塑料大棚,這主要是為了給馬家堡子的人,提供一條致富門路。

    現在有些地方已經有塑料大棚,但是很少,更多的屬於實驗性的。市場上幾乎見不到反季節蔬菜。需求量巨大,幾乎不愁銷路。

    在設備上,已經有塑料薄膜銷售,在技術上,也沒有多大問題。

    塑料大棚這個項目,不僅僅是為了給鄉親們提供一條致富門路,其實也是為了林駒自己的長遠目標。

    花卉苗木也好,塑料大棚也好,都是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項目。

    它們占地比較大,效益也不錯。

    對於林駒來說,更加重要的是,這是綠色產業,沒有汙染。

    林駒的思路是,發展這些綠色無汙染的產業,既能讓當地的百姓發財,又能占據馬家堡子的土地和空間。從而達到阻斷一些汙染產業進入馬家堡子的目的。

    在林駒的前世,一家化工廠排出的廢氣,就毀了馬家堡子乃至於整個三道河的空氣。

    一家造紙廠,就毀了馬家堡子周邊的河流。

    水和空氣的汙染,幾乎就毀掉了自己家鄉的青山綠水和藍天白雲。

    林駒還記得,化工廠和造紙廠是在1993年的時候,分別引進投產的。

    對於這兩家工廠的汙染危害,當初人們也不是不知道。

    事實上,當初就有人反對上馬。但是,反對的意見最終還是被支持的意見壓倒。

    原因很簡單,歸根到底還是一個窮字。

    兩家工廠能夠給當地提供五六百個就業機會,每個工人每月能掙一兩百塊錢工資。

    這個收入,對於當時的很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同時,還有著農民可以進工廠當工人的樸素而卑微的夢想。

    如果通過種植蔬菜大棚和花卉苗木,農民有了遠遠高於在化工廠和造紙廠的收入,他們就有能力有勇氣拒絕這樣高汙染的產業。

    說到底,其實還是錢的事兒。

    現在,既然有了避免這個悲劇發生的機會,林駒不想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即使從個人利益的角度上來講,發展花卉苗木和塑料大棚,也非常合算。

    在他的引導下,不僅僅是馬家堡子,還可以帶動周邊地區,使這裏成為綠色產業基地,形成集聚效應。

    作為創始人和龍頭,林駒將來可以從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保住了這裏環境,將來還可以把野豬溝開發成度假區和滑雪場,實現產業升級,從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當然,想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有錢來支持。

    所幸的是,林駒現在已經有了這筆錢,可以逐漸實施自己的計劃,做自己想做的事兒。(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