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家的感覺

字數:4944   加入書籤

A+A-


    到了市場,米安娜叫林駒停車。

    戴上墨鏡,圍上圍巾,把臉捂得嚴嚴實實的。

    “帶上鏡子下車,咱倆去買菜,一會兒回去做飯”。

    林駒無奈,找個地方停車,帶上鏡子下車。米安娜很自然地挽起林駒的胳膊,兩人就進了市場。

    就像個家庭主婦一樣,米安娜問問這,問問那,挑挑揀揀的,還不時跟人砍價。

    “米老師……”。

    “不許叫老師,我沒有名字嗎?”

    “安娜,不用買那麽多,有點兒就夠了”。

    “今天吃不了還有明天後天呢,你走了我就不吃飯了?沒心沒肺的”。

    好好好,你有錢你就買。反正現在你也是小富婆。

    “拿著”。

    米安娜把買的菜塞到林駒手裏。

    米安娜空著手,林駒就隻好拎著東西。

    “把你的手給我,人多,別走丟了”。

    米安娜抓住了林駒的手。

    好吧,拿我當小孩兒了。走南闖北都沒丟,在一個市場還能丟了?

    “你想吃什麽”?

    “你隨便買,什麽都行”。

    林駒對吃的基本上不怎麽講究,除非請人吃飯,他自己吃飯的時候,隻要能吃飽就行。

    哪怕就是一飯一菜,也能吃的津津有味。

    “不行,你要自己挑兩樣喜歡的,聽話”。

    “好吧,你就來一條魚。再來點兒牛肉。現在不用票了吧”。

    林駒這幾年幾乎不像以前那樣,自己出去買肉什麽的,對於票證的使用情況,已經比較陌生。

    以前的技術學校,細糧一般都從同港縣的農民手裏買,肉類就直接從本地百姓手裏買。

    油和蔬菜也基本上都從當地百姓手裏買。

    現在的服裝廠食堂和今後的新技術學校食堂,也采取這個模式。

    至於麵粉,則從議價糧店購買。

    雖然比一般市民的供應價格貴一些,但也不是承擔不起。

    “還用票,不過我一般都在食堂吃飯,平常的票都不用,積攢了不少。現在還是雙軌製”。

    說到雙軌製,林駒就明白了。

    這就是計劃內價格和計劃外價格並行。計劃內價格低一些,計劃外價格要高上不少。

    這兩年要整頓經濟秩序,也有這方麵的內容。

    現在買東西,也不給提供方便袋。東西稍微一多就沒法拿。林駒隻好買了一個菜筐。

    菜筐是用打包帶編成的,倒是很結實。

    大概因為米安娜是南方人的緣故,她買東西,買的品種倒是不少,但每一樣東西的數量買的都不多。

    買排骨,一次隻買一根肋條,若是不知底細的北方人,尤其是東北人,就會以為是小氣。

    好在林駒知道這種南北差異,才不至於誤會。

    在市場裏轉悠了半個來小時,兩人才上車往回走。

    到了米安娜的房子,停好車,終於進屋。

    “這裏你多久沒來了”?

    米安娜問道。

    “好幾個月了吧”。

    “好幾個月是幾個月”?

    “快六個月了吧”。

    “還好意思說,六個月都不來一趟,連個信兒都沒有。想知道點你的消息,還得旁敲側擊地問別人,你有沒有良心”?

    米安娜就在林駒臉上捏了幾下。

    “我不是怕對你影響不好麽”?

    “寫封信來,誰知道是你寫的?”

    寫信沒有地址啊?跟你在一起上街,都捂得嚴嚴實實的,象間諜似的。

    “好,以後我給你寫信”。

    “還是算了吧,叫人看出地址,又有人風言風語的。”

    “那你就不能給我寫信”?

    “我怎麽給你寫?你家那邊都是羅雅的熟人,關馨又在那裏,要是叫人知道了,我還有什麽臉麵?你怎麽跟人解釋”?

    這也確實是個問題。

    米安娜的信要是到了三道河,自己直接收到還好。要是到了林馳、趙傑英和林甲寅的手裏,不管誰來的信,幹脆就直接拆開,先睹為快。

    在他們眼裏,才沒有林駒的個人隱私這些事兒呢。、

    要是叫他們知道了林駒跟米安娜纏纏綿綿的,那可就出大事兒啦。

    “唉,要是有手機就好了”。

    林駒不禁冒出了一句超前的話來。

    “手機?什麽是手機”?

    “哦,就是移動電話”。

    “你當是外國的發達國家啊”。

    此時在外國的電影裏,已經有使用移動電話的情節。

    米安娜能知道這些,已經夠時尚了。

    兩人一邊說話,一邊就開始做飯做菜。

    米安娜絮絮叨叨,就像個妻子跟丈夫說家常一樣。

    雖然將近半年沒見麵,卻絲毫沒有陌生感,反而彌漫著溫馨,讓林駒有一種家的感覺。

    “沙河最近跟你聯係了嗎”?

    米安娜問道。

    “前一段時間去了兩份電報,我沒有回他,不願意搭理他。他的農場現在怎麽樣”?

    林駒對沙河不了解詳情,但他估計,沙河的日子現在不會好過。

    “他支持不住了,想盡快脫手。就在今天,林院長還找我,希望我能把小黑山農場承包下來”。

    米安娜就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然後又把培訓中心的風風雨雨說了。

    “還是你說的對,不少人確實犯了紅眼兒病。但是真的叫他們來幹,又沒有勇氣承擔風險。你說我繼續承包,到底對不對”?

    “既然沒有別人幹,你就先幹著唄”。

    “別的院校也有幹的,但是隻有我這裏效益最好。幹著倒是也行,就是不知道什麽時候,又有人起幺蛾子”。

    “你也不用怕那些,我那麽大的生意,比你這裏複雜得多,不是也一樣幹起來了”?

    “這能一樣嗎?你那是個人買賣,什麽都自己說了算,又是本鄉本土的,自然不能跟我這裏相比”。

    米安娜說的也有道理,但她忽略了一點,就是林駒在三道河的良好基礎。

    林駒的成功,除了產權清晰之外,關鍵的一點,是他在三道河的良好聲譽。

    正是因為他幾年來對於三道河的貢獻,才使得他做起事情來,順風順水。

    大棚也好,服裝廠也好,都是能夠為當地老百姓解決就業問題,。增加收入,造福於民的項目。

    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當地百姓,都能從中得到好處。

    相對於培訓中心這種隻能給學校和米安娜個人帶來好處的項目,自然就沒有那麽多的阻力。(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