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章 琅朝及周遭地理地名設定

字數:5024   加入書籤

A+A-




    世界觀:

    這可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我所希望的,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實實在在的人。雖然也有罪不可赦之人和隻做善事的人存在,但是大多數人都擁有橢圓人格——意即:不會光做好事,好人也會犯錯;不會光做壞事,壞人也能向善。

    先說說地理方麵。

    故事的發生地點位於此方名曰“逐雲”的大陸上。而琅朝,是逐雲之地東方的大王朝,國土浩瀚非常。其與北王國之間隔著聳入雲霄的【百禦昆侖】;西北是茫茫大漠,罕有人至,有一道名為【蒼林峪】的關卡,其上為琅朝流放之人在守衛。

    為何流放之人守衛,流放之人為何不逃跑呢?蒼林峪之外是將【天堂】與琅朝隔離的【虞淵】。虞淵深不見底,無法通行;而蒼林峪後方又是大漠,基本上無路可走。

    琅朝以西是百萬群山,因百萬群山是琅朝與西方大國【伽羅】通商的必經之地,故而此地是流寇匪徒的樂園。又因百萬群山構造複雜、重巒疊嶂,非常不好治理,便淪為了無人管轄的地帶。

    琅朝南部是元渚國。元渚國擁有與琅朝不同的文化,據傳自王朝時代開啟之前,元渚就已經存在,是切切實實的、生根成長於逐雲的國家。元渚的國都是明都,信仰【明皇】這一神祇。

    明皇教是元渚的國教。元渚是一個****的國家,國主(明皇)為申秋訣。申秋訣聖齡45歲,正當盛年。膝下3個兒女:大兒子申不易(20歲),生性放蕩不羈,喜雲遊,現不在國中;大女兒申楚歇(20歲),天資聰穎,熱愛戰鬥,是個英武女子,目前為元渚國大荒州左副騎;小兒子申啟冰(18歲),天性深沉內斂,處變不驚,如若無誤,應當是下一任明皇的繼任者。

    元渚將領製度:官分九品。一品為元渚聖騎;二品為元渚大將軍;因為曆史緣故,元渚聖騎空缺,兵權由明皇與大將軍分掌。三品為元渚將軍,元渚各州軍隊的總領就是將軍。四品為副騎,分左右,是“將軍”的直係下屬,掌握一部分兵權。五品為統領,六品為將官,七品為千夫長,八品為百夫長,九品為兵士。

    元渚文官製度暫且不提。

    再接著說琅朝。琅朝以東是無窮無盡的遼闊大海,海上有重樓之島,是另一個支線的始端。

    大海的名字叫【歸墟】。

    百禦昆侖的東端一直延伸到歸墟之中,將琅朝徹徹底底地與北王國分割開來。琅朝東北是滄州,最大的港口為【鳴泉港】,與各地海路通商。北王國也有其商路。百禦昆侖與歸墟的交界是一處風暴角,名曰【居龐之眼】,居龐是北王國的語言,琅朝將其音譯,其意為“風潮匯聚之地”。那裏多霧且波濤洶湧,是大凶之地,卻也是琅朝與北王國通商的必經之路。

    現在說說琅朝十一州(如果加上煌都(琅朝首都)及其周邊的、被煌都人稱之為中州的地方,那就是十二州。這些需要在NPC的對話之中體現出來地域的分別。)

    十一州分別為(由東北至東南方向):

    (1)滄州。州府【洛野】,位於滄州東南(因其毗鄰百禦昆侖,所以北部多山,人員分散,難以形成較大的人類聚集地。),洛河環城而流。洛河發源於百禦昆侖南部的長弓山,其山因似巨人拉開的大弓而得名。

    洛河本是穿城而過,也不叫洛河,三百年前大周朝時代曾爆發洪災,當時造成了極大的人員傷亡,時任滄州大司的洛通儒帶領所有能調動的資源整治河流,建立分水導流係統使河流從穿城而過變成環城奔流,即減弱了水災發生的可能性,也增加了洛野城的防禦能力。

    當地人為了紀念洛通儒的功績,遂將河流改稱“洛河”。在洛野城的西北端,河流分流工事的岸頭建了一個洛通儒的雕像,供後人瞻仰。

    滄州最大港口為鳴泉港,主要與北王國通商。位於洛水入海口。

    現在大司為【葛書人】。

    (2)青州。州府【耒川】。青州是琅朝麵積最大的州之一,麵積足足是滄州的兩倍,與相鄰的東州持平。大司為【李廷安】,前代皇帝之弟。

    與滄州較西端隔大岷山、東端隔洛水。

    (3)東州。州府【歸垣】。東州是琅朝最大州,沃土千裏,也是最富裕的州。由於曆史原因,唯獨這州是軍政分離,即有兩位大司,一位主管政權,一位主管軍權。政務大司為【辛戶】,軍務大司為【丘桑】,都是從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人才。

    境內平整開闊,多丘陵、無高山。與青州的邊界是人為劃分出來的——為了防止割據,當權者的確下了許多功夫;大抵位於倉山的南部、東方大平原的北部一塊地域。

    值得一提的是,東州商賈眾多,除了州府歸垣是他們的聚集地外,還有一座因商貿而發達的城市【盤羅】,即盤點羅列財物之意,言簡意賅地體現出了商賈們樂於商貿的意願。盤羅城位於東州、雷州、百色州三州交界之地,混亂的同時也隱藏著無數機遇,大體由【八大商幫】掌管。而【八大商幫】又從屬於一個名叫【餘年】的商會。

    商會首腦未知。

    (4)雷州。州府【止戈】,雷州人是王朝時代開啟之時,從極東世界遠道而來的王族先民征服的第一支逐雲原住民。因為與元渚相毗鄰,曾經在此地發生過多起戰爭。後來直到旻朝,國力強盛、元渚投誠,這裏的戰事才停歇下來。故而建城【止戈】,即紀念止戰之意。大司【林三旬】。

    與元渚國隔昆山。

    【昆山】有必要一提。昆山是逐雲南部最高山,雖沒有百禦昆侖一般的高大雄偉,但其奇崛程度絕對是天下第一。其主峰昆山(亦稱空霧山)的山腰至山頂坡度直逼垂直之角。

    且多產玉。不僅是元渚,琅朝、伽羅皆知道昆玉的美名,因為采玉之地多位於難以進入的山穀,有價無市,故而成了王公貴胄炫耀身份的代表。

    以上便是東北至東南的四州。

    再來說說南四州。

    (5)百色州。州府【百色】。這一州較其他州非常不同的一點就是,州中多怪石、多色彩,暴露在平原山地之間,讓人眼花繚亂。冶鑄大家【楊騫】在石塊中發現了豐富的礦藏,是冶煉兵器的絕好材料。

    環境問題嚴重,流民頗多。大司【羅初原】。與雷州麵積差不多,與元渚隔洑水。

    【洑水】起源於元渚境內,由於地勢北進,流經百色州,再向南奔流,於昆山臨海處南側入海。為元渚最大河流。

    (6)宣州。州府【青城】。宣州風景秀麗,多產竹。與相鄰的百色州不同,此州植被茂密、氣候溫和,由於竹林分布甚廣,當地人多居住在【竹居】之中。

    大司【雲黛】,是十一位大司之中的唯一一位女性,治世手段高明。宣州與百色州隔常青山與百歲(??)山相望。

    (7)戕州。州府因與百萬群山毗鄰,故而有些混亂,殺伐之氣甚濃。再加上戕州形狀似一塊巨斧(斧把朝向中州),戕州之名便坐實了。大司【顧柏青】。

    南與元渚隔靈龍淵。【靈龍淵】是一方大湖,狹長而深,霧氣繚繞,白霧之中似有潛龍翻騰頗有靈性,故名。

    加上雷州,即為南四州。

    琅朝西部的州因為臨近百萬群山,所以地勢多崎嶇,城鎮多匯聚於山穀之中。由南到北為:

    (8)雲州。州府【殷簇】。殷簇城與其他州府有些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是建立在一處巨泊的湖心島之上。因為湖心島的地勢甚高,故而建城之人在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修建了吊索橋,在其下設渡口,方便出行。

    湖泊名為【霸川】,據傳位於一處隱匿於地下的巨大的火山口之上。

    大司【流星海】。熱衷【道術】。

    道術,是琅朝第一教【道教】中人傳播信仰的法術,傳說擁有神鬼莫測之能,卻無人能將其印證為現實。目前道教主要的職能為布法會祈願平安、主婚葬禮儀之事。

    (9)登州。州府【妄端】。登州的地域可以劃至百萬群山之中,由於接連兩任大司的窮兵黷武,對於百萬群山的侵占也見了成效。不過比起遼闊的百萬群山,登州所占領的部分其實很少。妄端城建立在百萬群山與平原相交之處的一處峭壁之上,因而也被稱為【懸空城】。

    不過其中百姓卻是生活得不如意。

    大司【趙岑峰】,行伍出身,時而粗莽時而細膩,尤愛夫人【伍清瑄】。

    (10)涼州。州府【闐坷】,琅朝西北邊陲,位於大漠之畔。蒼林峪是自西北出琅朝的唯一出路,也是受了流刑之人的流放地。臨虞淵。

    隻有少數人才知道【蒼林峪】的存在,這個隘口被世人拋棄,可卻擁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

    大司【田賦之】。田家即闐家,被王朝征服後循中原製改稱同音的“田”姓。

    (11)端州。州府【折枝】。位於滄州以西、涼州以東、中州以北。北臨百禦昆侖,南方是肥沃至極的中州平原。與涼州隔低矮的信齋山——雖然低矮,卻也足以抵禦西北大漠的狂風與沙塵。

    大司【褚鸞】。

    十一州的大概情況如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