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天譴
字數:3227 加入書籤
(求收藏,推薦)
林盡隻字不提,趙文靜不好開口,這事雖然大家心裏都清楚,但是台麵上卻完全提不起來。
這讓趙文靜心裏頗為憋的慌,而趙文靜的貼身婢女青兒,更是暗暗跺腳,焦躁不已。明明是來換回太醫令的,怎麽就吃上飯,喝上酒了呢,這還有完沒完?
不過話雖然是這麽說,但是趙文靜根本就沒有開口的機會,更加沒有切入太醫令這個話題的時機。乃至到了最後,趙文靜的整個思路都被林盡給帶偏了。
林盡也有些刻意談雜事,古今中外,朝代更替,神話傳說,正史雜談,林盡這會兒是想到什麽談什麽。反正隻要能拖時間就好。
很多事情趙文靜連聽都沒聽過。什麽海外仙山,方外蠻夷,草船借箭,四大名著,不一而足,這些事情,對趙文靜的世界觀衝擊極為劇烈,讓趙文靜的腦袋都有些不夠用了。
前一秒趙文靜還沉浸在宏大的史前世界之中,各種怪獸妖物橫行。下一秒又到了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神話世界裏。
還未等反應過來,便又到了浩瀚無垠的宇宙星空之中。趙文靜感覺這麽一會兒的談話,所知曉的東西,比自己這二十年來所學習到的東西還要多。
這種情況下,時間流逝的非常之快,趙文靜感覺隻是一會兒的功夫,這日頭便已是到了正午時分。
古時候因為交通不便形成了一個習慣。拜訪一戶人家,沒有在下午進行的道理,過了正午,便要說到留宿一事了,趙文靜一個黃花大閨女,可實在不適合在林盡這兒留宿,到時候不免有閑話傳出。
不過趙文靜再看向林盡的眼神,卻是完全變了,一個人的內涵修養,不是隨便說說就能來的,麵前這位淩公子,儒雅溫和,學識如海,實在是讓人佩服至極。
文采斐然那是不用說了,這事在帝都之中流傳也不是一兩日了,隻是那絕世佳作描寫的乃是青樓風月之事,實在有些讓趙文靜覺得荒唐。
而且人們常說人如其字,趙文靜之前隻是聽說,並沒有見過,這次“拜訪”,門口那副對聯所用字體,的確是輝煌大氣,簡練而富有美感,這麽看來,這位淩公子必然也是一個堂皇正直之人,否則根本寫不出這樣的字來。
正午臨近,想到即將離去,趙文靜心裏竟是什起了不舍之感,這小半天的交談,讓趙文靜對林盡描述中的事物產生了極其強烈的好奇之心。不過禮製規矩不可壞,再怎麽不舍,該走的時候還是得走。
想到這兒,趙文靜緩緩起身,對著林盡欠身道:“淩兄,今日一番談話,讓文靜受益匪淺,淩兄學識廣博,讓文靜很是佩服,改日文靜定當再次登門拜訪。”隨後,趙文靜便是起身欲走。
青兒見自家小姐連提都沒提太醫令的事情,不由得焦急道:“小姐!你怎麽這就走了,正事還沒辦呢。”
“此事日後再說!去把馬車暖上,咱們先回府中去。”趙文靜顯然不準備今兒個再提這事。
林盡見趙文靜準備離去,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沒忍住的問道:“趙小姐,有件事不知道當問不當問?”
趙文靜以為林盡要問太醫令的事情,轉身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自無不可。”
林盡卻是沒有想到太醫令這一層,而是開口道:“還望趙小姐莫要因為接下來的話生氣。不知趙小姐是自幼便女相男聲,還是因為什麽變故才變成了如今這個樣子?”
林盡這話一問出來,趙文靜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蒼白,而那位婢女青兒更是怒氣十足的對著林盡道:“混賬!你這人,怎得如此無禮!”
林盡知道這種事問出來會傷人自尊,卻是沒想到比自己想象的要嚴重的太多。林盡卻是沒想到,自己這話問出來,無異於揭開人家的傷疤在上麵撒了把鹽。
女相男聲這四個字,在整個趙家乃至是與趙家交好的圈子中,都是禁忌中的禁忌,每一個認識趙文靜或者與趙太醫相熟的人,都會避免這方麵的話題,甚至連鑒賞音律這種事情,都不會有誰無趣的去邀請趙太醫。
哪怕是趙文博,若是有人在他麵前提了這方麵的事,趙文博也會發飆和那人拚命。
趙文靜已經很多年沒有聽到有人議論這事,但是這事卻又是如鯁在喉,讓趙文靜生活的很是艱難。
在這大陳權貴之中,有哪個女子到了二十年華,還不嫁人的?大多數女子到了這個年紀,早已經是為人妻為人母了,唯獨自己是孤身一人,連個詢問婚事的人都沒有。又有哪個女子過了豆蔻年紀,連盤什麽發髻都不能確定的?
這些痛處一直都在趙文靜的心底沉澱,隻是平常並沒有表現出來,今日被林盡這麽一問,趙文靜如被人當麵戳傷疤一般的難受。
不過趙文靜知道,事實就是事實,而且看林盡誠懇的樣子,人家也不像是刻意如此,趙文靜不禁語帶傷感道:“文靜遭此天譴,實乃人生不幸。文靜年幼之時,一切正常,並非天生女相男聲。
說起這事,也與家父有關,家父當年隨同先皇親征西北,路遇一處羌族村落,這羌族村落百口人皆身染鼠疫,家父因為國仇家恨,並未出手相救。家父回來之後,文靜一次高熱過後,便成了如今這個樣子,而家弟原本乃是大富之相,在家父回來之後,卻是耳根邊逐漸生出了黑痣。家父用盡一切手段,都毫無辦法。
最終家父發現,若是文靜能夠習武,修得一身渾厚內功,倒是可以借助內力來改變聲音,不過文靜沒有絲毫習武的天賦,此法自然無用。因此對於文靜來說,除非有內功達到太上之境的前輩以畢生功力灌頂,否則文靜一生都不可能擁有內力。
太上何其之難?整個天下才幾人達到?大陳境內,也就文宗宗主一人而已!太子都沒那等福緣,又何況是文靜。
家父也一度後悔無比,醫者,不該有門戶國別之見,不說兼濟天下,也當有一顆父母之心!見死不救,且是百口人,這份因果,最終卻是報應在了文靜與家弟的身上。”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