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青河書院

字數:4832   加入書籤

A+A-




    nbsp;   “罷了罷了,如今事情已然不可回轉,我們也隻能聽東方部長安排了。”有個人似乎有些心灰意冷的說道。

    “東方部長,不知道我們接下來該去往哪裏?”一個工坊坊主問道。

    東方穆羽想了會,然後說道:“如今怕是望海城甚至望海府都有很多守舊黨的眼線,在四處尋找我們,若是回到望海府恐怕很大幾率會泄露行蹤,不如我們繞過風箏半島,從潼州進入丹靖府。這條路比從望海府前往丹靖府遠不了多少,但是絕對要安全很多。”

    “東方部長思慮周全,這條路的確是最安全不過了。我們便就從這裏前往丹靖府吧。”

    ……

    此時望海府知府竇昶雍正在知府衙門大發雷霆。桌上的東西全部被摔到了地上,幾個雜役一旁看的心驚膽戰,都不敢上前去收拾。下麵幾個竇昶雍的心腹也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生怕觸到竇昶雍的黴頭上。

    無怪他這次會這麽憤怒,一直以來,漳州六大府中隻有他望海府知府最窩囊,新學黨在這裏的勢力盤根錯雜、根深蒂固,即便他是知府,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次好不容易找到東方穆羽私通賊寇的證據,已經派出大軍準備一網成擒的時候,卻不知道誰走漏了風聲,讓新學黨一眾高層全部逃的一幹二淨。不過好在這次過後他們應該是不敢回望海府了,也算是一個安慰了。

    想到這裏,竇昶雍稍稍的消了消氣,指著摔到地上的東西對幾個雜役說道:“趕緊整理幹淨。”

    這幾名雜役如臨大赦,趕緊上前整理起來。

    待雜役整理完退出去後,竇昶雍看著下麵坐著的幾個親信說道:“如今新學黨高層畏罪潛逃,我們可否直接去抓捕城中的新學黨人員?”

    竇昶雍話音剛落,下麵便有一個典吏站起來說道:“大人,雖然我們有東方穆羽私通賊寇的證據,但這畢竟隻是他一個人的,雖說他是這裏新學黨的頭領,但若是沒有證據表明其他人也參與了的話,我們怕是抓不了人的。”

    竇昶雍的表情有些扭曲,想到若不是走漏風聲,現在新學黨高層早已全部落網,便不由得怒道:“下去給我查,看看到底是誰這麽大膽子,居然敢背著我給新學黨通風報信。”

    “是,大人。”

    “他們現在肯定還逃不了多遠,立刻派人在望海府各個交通要道查探,一旦發現東方穆羽等新學黨高層,立即動手抓回來。”竇昶雍狠狠地說道。

    “是,大人。”下麵立即便有人領命而去。

    竇昶雍拿起毛筆,把這件事經過寫了下來,然後把自己抓捕新學黨失利的事也一並寫了進去。寫好後拿起一個牛皮信封裝了進去。然後遞給下麵一個雜役說道:“讓人帶著這封信,快馬前往永昌城呈給州牧大人。”

    此時望海城中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一些新學黨的工坊、研究所和一些德高望重的大能都得到了消息,雖然有些不願意離開望海城,前往丹靖府。畢竟這裏是沿海城市,而丹靖府卻是一個內陸的府。

    不過出了這麽大的事情,肯定大部分人都會跟著東方穆羽和一眾新學黨的高層前往丹靖府的,留在這裏的人在守舊黨的打壓下勢單力薄,隻會過得更加的艱難。於是幾乎所有人都選擇前往丹靖府。

    望海城比較重要的新學黨人一共有兩千多人,而由於漳州大多數的新學黨人都集中在望海城,所以這些人可以說是整個漳州新學黨的中流砥柱。

    現在這些人準備離開望海府前往丹靖府,一開始竇昶雍還準備阻撓,但是想到這些人離開後自己這裏便在沒有新學黨的勢力,自己的權力將更加的牢固,便讓手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新學黨的人離開。

    這兩千多新學黨人原本以為會受到守舊黨的阻攔,卻沒想到最後是這樣一個情況。大都慶幸不已,紛紛收拾東西開始前往丹靖府。

    隻是路途遙遠,新學黨在望海城經營多年,置辦的許多家當,卻是隻能丟在這裏了。

    想到沒多久就要換一個新的環境生活,有的人不禁期待起來,有的人又不禁擔憂不已。當然這兩千多人並不是一起出發前往丹靖府的,其實這些人新學黨人說到底也都隻是普通人,隻不過他們懂得比別人多,而且善於接受新奇的東西。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以家為單位分散前往丹靖府的。

    ……

    發生在望海城的事情已經是十多天前的事情。

    這天一早,朱鴻信起床洗漱後來到外麵。天空中久違的太陽鑽出雲層,刺眼的陽光直落大地。前幾天地麵上的積雪已經融化,隻剩屋頂、樹枝和一些背陰的地方還有很多的積雪。

    青河書院已經開課一段時間了,朱鴻信決定今天去看看。

    大夏國的教育係統並沒有很統一,基本上都是各個府縣自行組織管理。而且這裏的讀書人也很少有能當上大官的,大部分都隻是做個吏員,好一點的也最多到縣級,府級的幾乎沒有。官員基本都是一些大家族和門閥勢力壟斷。所以大部分人對於上學讀書並不是很熱衷。

    青河縣雖然有兩百多萬人口,但真正的讀書人卻沒多少。

    而這次青河書院招收的學生,也是層次不齊。年紀從十一二歲歲到十七八歲的都有。張之平隻好把他們按照基礎、年齡等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按照初級、中級、高級來命名。當然這些人都是經過測試後才招收進來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基礎的人,至少不用叫他們最簡單的識文斷字。

    這次招收的學生一共有四百八十多名,經過劃分後基本三個等級的學生人數都差不多,都是一百六十人左右。每一級又劃分出來五個班,大致每個班三十多人。而聘請的先生有六十多人,本來按照張之平的想法是請三十多個先生就夠了,但是朱鴻信卻覺得有些少了。因為這些人朱鴻信是打算培養成自己的嫡係的,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以很是重視,最後一口氣請了六十多名教書先生。

    書院的課分為國文、算術、地理、政史、格致五門。朱鴻信來到書院的時候,正是上午上課的時間,順著一個個改造的教室走過去,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聚精會神的聽著上麵先生的講解。朱鴻信滿意的點了點頭,旁邊跟著的青河書院院長蘇學民見狀悄悄的抹了抹額頭的汗水。

    隨著朱鴻信越來越適應自己的身份,同時他手中的實力不斷的膨脹,馬上十七歲的朱鴻信卻有著與這個年紀不相符的城府與威嚴。

    回到蘇學民的值房後,朱鴻信語重心長的對蘇學民說道:“蘇院長,對於青河書院我是寄予厚望的,這是我我們的第一所書院,將來我們會設立更多的書院。今後的書院都會參考青河書院來設立。所以你的任務可不輕啊。”

    蘇學民認真的點了點頭說道:“請大人放心,我一定管理好青河書院,有大人如此鼎力的支持,書院必定會揚名青史。”

    朱鴻信不由得一陣無語。不過蘇學民這樣說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因為朱鴻信的堅持,青河書院的學生不用承擔任何費用,包括書籍、教書先生的工資以及食堂的飯菜等等,都是由府庫承擔。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所以他才會說書院可以名揚青史。

    “能不能名揚青史且待以後再說,現在你的任務,除了管理好書院外,還需要繼續招募一些有真本事的先生,然後讓他們編纂課本。按初中高三級難度逐級增加的方式編寫。具體該怎麽編寫等人手足夠後讓他們一起商議。”

    “是,在下明白了。”

    “嗯,對了,書院目前食堂如何?”朱鴻信問起了自己關心的一個問題。

    蘇學民立即說道:“回大人,目前書院食堂每天有三餐飯,而且午餐還有肉。同時按照大人的要求,所有人都不得開小灶活著在書院外麵吃飯,全部在食堂就餐。”

    朱鴻信點了點頭,之所以要讓學生隻能在食堂吃飯,是因為朱鴻信不想這些人裏麵出現特殊化,況且食堂飯菜也很好,比一些普通人家的夥食都要好。

    “書院的規章製度必須確立起來,並且張貼在顯眼的位置,同時每一個入學的學生都必須牢記這些規定。青河書院以後要實行的是封閉式的準軍事化管理,從現在起就要培養他們遵守紀律的習慣。”這些都是朱鴻信為自己今後管理領地培養的人才,自熱要求很是嚴格。

    “是,大人。”蘇學民也很慎重的答應道。

    “這些學生的作息是如何安排的?”朱鴻信想了想又問道。

    蘇學民沒有猶豫很快就答道:“回大人,學生們早上8點在食堂吃早飯,9點開課,中午12點下課吃午飯,下午2點上課,5點下課吃晚飯。每周上課5天休息兩天。”

    聽到蘇學明的話,朱鴻信差點沒一口老血噴了出來,這也太輕鬆了吧,這學生是來上課學習的還是專門過來蹭飯的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