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冊封二將
字數:3143 加入書籤
nbsp; 果真如陰燮所說,朔州的軍報到了,越兮得到石堡塞軍司馬黃信的求救,率領五百騎兵前去救援,石堡塞的士卒們在臨時推選的伏義校尉耿博宗的率領下,堅守了兩年多,而大柳寨的皇甫義真雖然失了城寨,卻率領部下依靠阿米爾山的掩護,與西涼軍遊擊,兩支部隊原本各有一千人,等到越兮到達時剩餘之人加起來才一百七十八人。
在他們返回時,西涼軍不時的在後麵尾隨攻擊,隻是懾於越兮,不敢輕易撲上來,盡管如此,最終回到齊軍控製的西平城,隻剩下了五十六人。除了被西涼軍射死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在趕路時突然倒斃。
等張渙打開西平城門時,所有的朔州士兵站在城門兩側列隊,沒有人歡呼雀躍,所有人都保持著沉默,當這五十六人走入西平城後,城門關閉的那一刹那,五十六位英雄嚎啕大哭起來,終於回來了。
在無任何援軍,獨自堅守一個要塞,沒有吃的、沒有喝的,隻能依靠大家輪流去敵軍營地去偷去搶。能堅持兩年多,至於為了什麽,他們也說不清楚。期初是為了職責,其後是為了生存,到了最後,大家也不知道原因,隻知道敵人上來了,我們站起來打仗,敵人退下去,我們趕緊休息以備敵軍下一次攻擊,似乎成為了一種習慣。
當越兮問起,他們想要什麽獎賞,自己會替他們向朝廷請賞時,大多數人想要的是回家做一個農夫,再不當兵了。最後,在越兮的極力勸說下,隻留下了皇甫義真、耿博宗、黃信等十幾個人。對於想回家的人,越兮擅自做主從軍餉中每人先行發放了十貫錢,放他們回家。
太極殿內,齊朝皇帝蕭宗聖手持軍報,龍顏大悅:“果然是我們大齊的好男兒,兩年啊,愛卿們,兩年,區區兩千人,堅守兩年,最後隻剩下了這五十六個人。這才是真的為國盡忠,為國盡忠啊!”
“陛下,耿博宗堅守石堡的確要賞,而皇甫義真丟了大柳寨,雖然在阿米爾山附近遊擊西涼軍,應當功過相抵。”禦史中丞師潛出班奏請道。
“陛下,皇甫義真雖丟大柳,卻不離其職,按照我《大齊軍律》,凡敵人十倍於己時,如無特殊將令外,堅守半年以上者,便可自行棄城突圍。”侍中趙清大多數情況下與師潛啟奏的總是相悖。
“那是先皇仁慈所定的規矩,養兵千日,怎可無故棄城遁走?”師潛見趙清又跳了出來,怒氣中燒。
“先皇的確仁慈,但是先皇仁慈,吾皇便不仁慈了嗎?”趙清抓住師潛的口誤趕緊反擊。
“師愛卿、鄭愛卿,都稍安勿躁,皇甫義真雖丟城,卻責任不在他。”皇上見兩人又有要互相攻擊,趕快叫住:“傳朕旨意,封耿博宗為折衝將軍、封皇甫義真為建忠將軍、黃信為武銳將軍,各封為亭侯,其餘諸人封賞十戶封邑,留在軍中之人封為校尉,歸家之人嘛,除了越兮拿出的十貫錢,朕另行賞賜每人十貫。”
“如此恩賞士卒,足見陛下愛戴之情,此乃聖君明主之為也。”中書舍人周習趕緊抓住時機上前獻媚。
“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父皇,此戰越兮也有功勞……”蕭彥章出班替越兮邀賞,卻被師潛那猶如鍾聲一般的聲音打斷。“越兮此戰的確有功不假,但是提升過快,容易養成驕兵,對他自己也不利。”
“師中丞此言差矣,自從越兮做了這個寧朔將軍,每戰必勝,屢立奇功。”趙清明白,話點到為止便好,隻是提醒一下皇上越兮的軍功,至於是否要獎賞,那由皇上自行評判,自己並不多嘴。
“本官可沒說他不立功,難道立了一點微末的功勞,便要賞嗎?”任誰都看出來,師潛自始至終都不喜歡越兮:“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連‘棄子爭先’的道理都不懂嗎,千裏迢迢親率輕騎穿越敵軍控製範圍,如此莽撞行事,豈能未將?”
“禦史中丞大人,您的意思是放著我大齊兒郎於不顧?他們可是為國盡忠。”武毅將軍楊沛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出班插言道。
“父皇,兒臣以為越兮的確應該賞賜些。”蕭彥城見楊沛都插話了,也不理會師潛,直接向自己的父皇說道。
“蕭彥城,你說說看。”皇上坐回龍椅之上,雙手放在兩個雕著金龍圖案的扶手上,問道蕭彥城。
“兒臣以為越兮的確該賞,但是不應如此賞,我建議將他封為冠軍侯。”蕭彥城的話說完,蕭宗聖便捋著胡子大笑,隻是改一下封邑地,沒有實際上的提升或下降,卻給了越兮一個機極大的榮譽,看來這個三兒子,沒有讓自己看走眼。“是個好主意,準奏。”
“父皇,有一份戶部的邸報,也是關於朔州的,越兮送來的邸報說,從中原地區調集糧草運往朔州,時日太長,並且運送途中損耗過多,如果能在朔州開墾軍屯,將會大量減少軍糧損耗。”蕭彥城被封為秦王時,加領了“錄尚書事”的職務,因此可以更多的接觸“台閣”內事務,其實這份邸報他看過之後並未上心,正巧回府的路上碰到了蕭秦,與他提起了此事,沒想到蕭秦卻建議自己主動奏請皇上支持此事。
“既然奏報已到,眾位愛卿就請議一議吧。”皇上剛看完朔州的軍報心情很好,既然又是朔州的奏請,便索性讓大臣們議論。
“下官以為,開墾軍屯一事的確能為朝廷剩下不少周章,每年各地收繳的糧食先集中運往中州的廣信倉,再從廣信轉運到各地糧倉,朔州大部分軍糧都是由寧州的敖倉供給,而且寧州本身糧食產量不多,而寧州幹燥雖然利於糧食的保存但也容易失火,近四年裏敖倉有過兩次失火……”戶部侍郎梅崇穀每次說話都囉裏囉嗦的,皇上實在是忍不下去了,打斷他的話。
“梅愛卿所言,朕知道了。陰愛卿,你也說說你的看法。”在朔州方麵的朝議中,皇上愈加的倚重陰燮的建議,而陰燮也慢慢的從不說話變成了少說話。
“陛下,臣以為雖是好辦法,但實施難度較大。”陰燮故意頓了一下,用眼睛的餘光瞄了一眼別人的反應,見無人準備打斷自己,便繼續說下去:“朔州適合開墾的土地僅僅茲陽、華章、舞陽三郡,其餘適合開墾的土地較少,且產量不高,之前雷將軍曾經嚐試過,效果不佳,反而抽減了戍衛之士。”
(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