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朝

字數:3055   加入書籤

A+A-




    明代的朝會分為三種,大朝,朔望朝,常朝。

    大朝隻在正旦,冬至,萬壽節(皇帝生日)以及特殊的日子舉行,其性質是百官向皇帝朝賀,屬於禮節性的,規模較大,在奉天殿(嘉靖改名皇極殿,即現在的故宮太和殿)舉行。

    朔望朝,每月的初一,十五舉行,其性質如同大朝,也在奉天殿,隻是朝賀,不討論政事。

    常朝,即我們大家經常所說的早朝,明代的早朝還有午朝,晚朝但因為並不是常態化,不多做解釋,單說常朝,在奉天門(嘉靖時改名皇極門,即現在故宮太和門)處理政事。

    有人可能要問了,常朝為何在奉天門舉行而不是在奉天殿裏,下雨下雪怎辦?天太熱怎麽辦?

    皇帝是不會淋著的,皇帝的座位在奉天門門廊中。明初的時候上朝要求極嚴。朱元璋要求遇到雨雪大臣可以穿雨衣。朱棣遷都北京後由於太冷,早朝見辭官員行禮完,就擺駕右順門的便殿,百官有事入奏,無事就去辦公。至於為什麽在奉天門舉行,是因為周禮中天子“內朝”在路寢門之外。明太祖這樣正是興複周禮。

    那麽哪些人有參加早朝的資格呢?可以說凡是所有在京官員,不論官職大小一律有上朝的義務,來京述職的外省官員也必須上朝。所以說明朝的早朝是一件極其壯觀的場麵,一次上朝的人有上千人。據記載成化二十三年一次上朝的官員就達到了1118人。

    “昧爽”時分,即天剛剛破曉之時,百官由午門進入。去過午門的朋友應該知道午門號稱前三後五,從前麵看似乎隻有三道門,實際上還有兩道不易被人發現的左,右掖門。其中中間的那道門為禦道,隻有皇帝能從此出入,禦道兩邊的左,右兩闕供當值的將軍校尉等保衛依仗人員進出。文武兩班官員分別由左,右掖門進入。

    午門上的樓名“五鳳”,設立鍾鼓,由宦官掌管,也就是所謂的鍾鼓司。天順年間規定,樓上敲第三通鼓開二門,官軍旗校先進入擺列依仗。鳴鍾之後,列好隊伍的文武官員由左,右掖門進入。

    文武官員進入午門之後,先要在金水橋南按照品級站好隊伍,等待鳴鞭,按次序過橋,直到奉天門丹陛之前,此時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兩隊相對而立,站在禦道兩旁等待皇帝到來。

    皇帝的座位設在奉天殿廊內正中,稱之為金台。待樂起,皇帝禦門安坐,此時再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兩班走進禦道,行一拜三叩頭禮節。之後便進入奏事環節。

    奏事時,預先先咳嗽一聲,從班末行至禦前,跪奏,奏事不使用口語,而是大聲的朗讀奏章。如果官員要承旨,要回答“阿”聲音要拉長。

    廷臣不分大小,禦前奏事、承旨必跪,內閣大學士也一樣。漢唐宰相三公坐而論道,北宋初已失去坐的資格,元明以降,大臣麵君,均需跪奏。但明代有個特殊情況,公朝之上,一般由部寺堂官出班領旨,閣臣即便兼領部務,也例免廷跪承旨,這顯示了對輔臣一種形式的優待。

    奏對之際禮法最嚴,稍有不謹就可能遭到彈劾。小官登時麵劾,三品以上官具本請旨。若過錯不大,皇帝說:“饒他。”否則則命:“錦衣衛拿了。”——政事的表演可沒有半分喜劇色彩——等到奏事完畢,即可以傳宣退朝了

    早朝對於皇帝的素質要求很高,皇帝要有極強的政治能力,才能保證在朝會中熟練處理政事。朱元璋在廢除丞相後,最擔心遭人蒙蔽,所以製定大規模早朝正是要體察民情,免受蒙蔽。除此之外,朝會對於禮儀要求嚴格,大規模的朝會也是從禮儀方麵樹立皇帝在臣民麵前威儀的一項重要工具。

    隻可惜後來由於早朝所行皆徇成規,空文太多,禮體又極嚴,“大庭之上,體貌森嚴,勢分懸隔,上有懷而不得下問,下有見而不敢上陳”,君臣雙方的主動性都因此受到製約,到最後,“奉天門奏事,徒為觀聽之具”。

    但那已經是嘉靖後期崇道怠政之後的事情了,當前這個時期朝會還是有其存在意義的。

    即位詔書早已明發天下——和遺詔一樣,這兩種分別代表著先後兩任皇帝新舊交替的重要文件卻往往不是由皇帝親自擬就,而成了內閣輔臣施政的一件最為重要的工具——比如穆宗大行,遺詔本應由內閣首輔帶領內閣輔臣共同草擬,結果張居正聯手司禮監馮寶偷著便寫了出來,將高拱排斥在外,導致高拱的勢力大大受損,時間不久就黯然離開了京城(此事個中情由十分複雜,並非僅僅遺詔這一個原因,但因離主題太遠,故不做贅述。)

    說回到楊廷和主持發布的武宗遺詔和昨日頒行的新皇即位詔書,這裏邊同樣沒有朱厚熜插言的餘地——除了改明年為嘉靖元年以外,這還是朱厚熜力爭而來——遺詔主要是軍隊調防,安定軍心以及裁撤一些不必要的機構和釋放囚徒,送歸各地進獻女子等事。即位詔書則是以皇帝的口吻革除了大部分新皇正德時期的弊政,所裁減的錦衣各衛所、內監局的旗校工役人數達十四萬八千七百,節省漕運糧食達一百五十三萬二千餘石,那些宦官、義子及奉特別詔命而僥幸做了官的人大半以上被排除了。朝廷內外表麵上稱頌新天子是個聖人,私底下卻稱讚楊廷和的功德。

    今天的大朝會其實就是走個過場,不僅僅是楊廷和父子,文武百官也認為短時間內朱厚熜不可能有什麽作為。

    靜鞭九響,文武百官齊齊跪倒山呼萬歲,聲動雲霄。

    喊完之後,四周突然安靜下來,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內閣首輔楊廷和不動,沒有人搶先恭賀新皇即位。大家都在想一個問題,主少臣強,朱厚熜昨天因為即位議程的事情和楊廷和爭辯之後,聽說居然將楊廷和的三公子抓進了詔獄,今日兩個人不會再次吵起來吧?

    擔憂的人很多,抱著看熱鬧心態的人也不少,眾人各有所思,誰都不願搶先冒頭。

    “諸位愛卿……”隨著一聲輕咳,朱厚熜略嫌尖細的聲音響起,文武百官同時豎起了耳朵,紛紛好奇,第一次大朝,小皇帝會說些什麽呢?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