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九章 軍器作坊(下)

字數:4576   加入書籤

A+A-




    古浩天關於軍器作坊管理製度的講話,給沙銅很大的震動,會議結束之後,他一路思考到了家裏,然後招來二個兒子沙大金、沙二銀一起商議。

    沙大金的腿傷經過高大夫的治療已經無礙,如今與父親二弟一起在作坊裏幹活,老三沙三鐵不耐匠人的枯燥生活,老早就到護衛隊報到去了。

    父子三人商議一會,覺得應盡早把小官人的意思給大家知道,不說有那麽多的好處,就衝小官人對他們家天大的恩情,就是白做活也是應該的。

    當下兩兄弟便分頭出去叫人,過一會,便來了七個人,正是金嶺鎮一起過來的七戶匠人家主使之人。這七家匠戶都是官營出來的,手藝較好,也是當前軍器作坊裏的骨幹。此刻他們坐在一起,對沙家為何連夜招他們過來十分困惑。

    “各位,老漢連夜把大夥招過來,實在有些冒昧,隻是有些事關係到大夥今後的生計,才不得已這麽做。到梁山莊園也有一些時日了,小官人對咱們如何,大夥心裏都清楚,想想金嶺鎮擔驚受怕、遭人欺辱的日子,有時老漢我都覺得如今的日子便在夢裏一般。”

    沙銅如今是這夥匠人的頭,但突然發的這一通感慨,卻讓其了幾人心頭不安起來,心想莫非有什麽做的不對的地方,小官人對他們不滿,剛剛過上的好日子又要有變故不成。

    “就在方才小官人召集眾人商議作坊的事情,老漢有幸參與了,小官人在期間說了作坊日後做事的一些規矩,卻是與各位日後的生計、身份緊緊關聯。”

    於是沙銅把古浩天所規定的五條製度,以及蕭讓所分析的,自己父子所想到的一一講了出來。

    這些匠人聽了也是愣了一下,這些規定與他們以前在官營時的做法完全不同。時下匠人地位低下,很多地方甚至用犯人來做匠人,這新規定不但給匠人獎賞,甚至還給身份地位,這他們怎麽想的到。可是要他們拿出看家本領教於大家,心裏又有些不舍,這些都是他們賴於生存的本領,一旦大家都會了,那以後不就沒有優勢了嗎。

    沙銅見大家都沉默不語,也知道他們所思所想,他心裏感慨,自己開始又何嚐不是這麽想的,與山上的那些能人相比,他們這些人終究還是目光短淺啊。

    “還是蕭處長講的在理啊!我們這些人現下雖然各自都有一些技藝,但是莊園裏不會長久隻有我們這些人的,將來也許會有更有本事的人過來,就說現有的匠人中,打造兵器誰人又比的過湯隆主事,隻怕過一些時日我們這些手藝便不當用了,那時誰還看重我們這些不識事理之人,那些個獎賞、榮耀隻怕是與我們這些人沒甚關係了。”

    “老漢我已經想定了,明日便請民政處的人,把我家製造兵器的一點心得寫下來交出去,各位自便吧。”

    “老哥說得恁通透,我等若是再不明白,還有甚臉麵在這莊園裏過生活,我家是做甲胄的,明日老哥若請那民政處的人來,也請把我的心得一並寫了。”

    沙銅一講完,一個五十餘歲的匠人就開口表態。

    “俺家是做弓箭的專長,……”

    “俺家祖上傳有做唐刀的技藝,……”

    ……

    隨後其他幾家工匠也跟著開口表態。

    便在沙銅與金嶺鎮的幾家工匠商議之時,陶宗旺也召集一些工匠,講了類似的話,軍器作坊的匠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基建處選拔過去的,如今古浩天又叫他選拔一批高明的匠人進駐作坊,所以他這個老領導要把一些利害對大家說清楚,也算是對他們的關心。

    次日,杜遷、湯隆、沙銅召集全作坊的工匠,宣布了相關規定,並且按工序對現有匠人進行分工,各工序由匠人自己推舉出工頭,檢驗員卻專門指派。

    過兩日,基建處選拔的技術小組進駐了作坊,還帶來了活塞式風箱樣品,眾人安裝好試了一下,效果果然比原先好出許多。

    技術小組當前最主要的任務是研究水力驅動。水力驅動風箱的方法,在這一時代本來就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做起來沒什麽難題。現在要攻堅的卻是水力鍛壓設備,其實水力風箱已經使用了立軸、鼓輪、曲柄、連杆、臥軸等技術,鍛壓無非也就是通過水力帶動鍛錘上下運動,原理上與水力風箱有相似之處。

    對於水力的運用,古浩天是不擔心的,他相信重賞之下,以中國人的聰慧,隔些時日必能研製成功。而此刻他正在翻看湯隆呈過來的各種創先技術資料。有關工匠把自己一些獨有的技藝寫成資料,報到了後勤處,後勤處根據其作用大小分成幾等,報到了古浩天這裏最後審定。其實對這些技藝的作用,古浩天也是門外漢,他也隻是例行公事而已,然而就在他要草草結束時,卻突然眼睛一亮,他從最後幾張紙裏看到了“唐刀”兩字。

    唐刀是中國冷兵器文化中最燦爛輝煌的代表,它實際包含儀刀、障刀、橫刀、陌刀,而令古浩天最神往的卻是陌刀,後世讀一些小說,步軍的陌刀麵對騎兵如牆推進,長刃所向如殺雞切菜一般,想想都讓人熱血沸騰。隻可惜唐朝之後,陌刀便漸漸失傳,一說陌刀製作成本昂貴,工藝要求高,逐漸被其他兵器替代。另一說法是宋朝開始,中國的煉鐵使用煤作燃料,致使鐵的質量下降,無法打製陌刀。總之後世再也看不到它的麵貌,倒是日本的軍刀可能還保留它的幾分血脈。

    現在突然看到“唐刀”兩字,古浩天怎麽不激動,他心想如果焦炭煉製成功,水力鍛壓也研製出來,到時陌刀在他手裏重現也不是沒有可能。想到這裏他再也等不及了,立即派人告知湯隆把這個叫做褚宏的人帶過來。

    因為這時代已經沒有唐刀的工藝,所以湯隆也沒怎麽重視這項技術,還把它歸入了三類。現在突見小官人要召見此人,便和沙銅帶著褚宏匆匆趕到古浩天的辦公地點。

    “唐刀的技藝,據我所知似是失傳已久,今日看到你會此工藝,實是欣喜不已,不知可願告知實情,以解饑渴。”

    那褚宏對自己所呈的唐刀技藝,本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因為畢竟失傳太久,且鍛造成本太高,可是他不甘心祖上傳下的技藝就此埋沒,就試著投了一紙。沒想到小官人似乎非常看重,他的心不由的熱了起來。

    “在下數代都是兵器匠人,遠祖曾是唐朝官營工匠,他記下了唐刀的製作工藝,僥幸傳到了俺手裏,隻是當下軍中不用此刀,民間不能用也用不起,在下擔心日後此技藝恐怕廢在俺的手裏了。”那褚宏有些落莫的說道。

    “你手裏可有式樣?”古浩天見其不似說謊,便急於看看唐刀的真麵貌。

    “有的。”

    褚宏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張紙來,上頭臨摹著一把長刀,從其形狀看,實物應該有一米四、五,柄長約四十厘米,刀身一米多長。

    古浩天不知陌刀的模樣,但看此刀與後世網絡上看到的橫刀和日本指揮刀倒有些相似。

    “此刀可還有別的名字?”古浩天想問個確切。

    “不曾,代代相傳隻說是唐刀。”褚宏回道。

    古浩天聽了稍有些失望,不過轉念一想,不管陌刀、橫刀,看其樣子已是不凡,隻要工藝過關,打製出來,日後對付北方異族的騎兵又多了一件利器。便對相關的製作工藝詳細的詢問一番,那褚宏雖不曾親手打製過,倒也講的清楚,可見其平時也常有研習。

    “湯隆兄弟,你且抽調幾個精幹人手,由這位褚宏大匠領頭,專門研製這唐刀的打製,記著,要把各道工藝細細記下,日後必有大用。”

    古浩天隨即吩咐,他便是要這個褚宏把記憶裏的工藝先實踐一遍,成功之後再進一步完善工藝,待條件成熟便可批量生產。

    那褚宏一聽心裏大喜,他覺得自己這次卻是賭對了,這小官人果然不是一般人,竟識得這唐刀的好處,想著祖上的手藝在自己手裏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不由升起一股強烈的感激之情。他起身便對古浩天行了一個大禮,說道:

    “俺褚宏以祖上的榮耀起誓,必定不負小官人之望,造出上好的唐刀來。”

    “褚大匠不必如此,我確信你必能造出唐刀,你隻管放開手腳,所須物資隻管找湯隆管事就是。”古浩天伸手把其扶起,溫聲勉勵於他。

    軍器作坊的整頓改革,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新風箱的助力下,生產效率成倍提高。

    十五日後褚宏等人打製出第一把唐刀,雖然還有些不盡如人意,但畢竟已經起步。一個月後李家道口燒出了第一窯焦碳,在煉鐵上效果絕佳,成功的取代了木炭。又三個月後第一台水力鍛壓機試製成功,梁山的軍器作坊由人力跨入的水力的階段,效率和質量有了大幅的提升。各種條件完備之後,第一把真正的唐刀在三個月後製成,由於使用水力鍛打,時間卻隻用了七天。當然上麵這些事都是後話。(www.101novel.com)